金會波
摘要: 介紹了臺灣小蘭西瓜的品種特性,總結(jié)了其在寒地大棚的主要栽培技術(shù),以為寒地臺灣小蘭西瓜的廣泛栽培提供技術(shù)支持。
關(guān)鍵詞:臺灣小蘭西瓜;栽培技術(shù);寒地;大棚
中圖分類號:S651文獻標識碼 : 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20-0123-01
1品種特性
臺灣小蘭西瓜屬于小型西瓜,種子小而少,是特小鳳西瓜的改良品種。極早熟,結(jié)果力強,果實圓球型或微長球型,皮色淡綠有青色狹條斑。單果重1.5~2.0kg,果肉黃色。
2栽培技術(shù)
2.1選地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透氣性好、疏松肥沃和排灌方便的地塊建棚。提前15~30d進行翻耕,深耕曬壟,使土壤疏松,以利于增溫,促進養(yǎng)分分解。定植前深翻土地,結(jié)合翻地施腐熟的優(yōu)質(zhì)有機肥37.5t/hm2、餅肥165kg/hm2、磷酸二銨750kg/hm2、硫酸鉀600kg/hm2;或施有機肥(腐熟存欄肥30.0t/hm2或腐熟存欄肥15.0t/hm2加餅肥900kg/hm2)、進口復(fù)合肥750 kg/hm2。按行距75cm整出高15cm的壟。
2.2育苗
2.2.1苗床準備。選擇光照好、地勢高、排水好、上年未種過瓜菜的田塊。營養(yǎng)土取3~5年未種過瓜類的稻田土加5%腐熟豬糞、1%進口復(fù)合肥拌勻,用多菌靈500倍液噴施,堆悶1個月以上。營養(yǎng)缽規(guī)格8cm×8cm。
2.2.2種子處理。曬種,溫湯浸種,邊浸邊攪拌(55℃恒溫浸種15min后冷卻,浸種3~4h)。用半干半濕紗布包種子保溫,保持32℃恒溫催芽。秋季用室溫浸種3h后催芽,種子露白后播種。
2.2.3播種。晴天進行,1缽1粒,蓋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
2.2.4苗床管理。春季出苗前白天溫度控制在30℃,夜間25℃;齊苗至出真葉,白天22~25℃,夜間15~18℃;真葉至移栽前7d,白天25~28℃,夜間15~18℃;移栽前1周適當降溫?zé)捗?。秋季控制溫度?5℃以下。肥水:以控水為主,原則上苗不出現(xiàn)缺水癥狀不澆水,控制相對濕度60%以下。早春大棚西瓜前期溫度低,一般不澆水。除定植時澆足生根水外,緩苗后如土壤不干可以不澆水;如果很干,則需要澆水,可按每株500~1 000g澆水,以后隨著溫度升高,逐漸加大澆水次數(shù)和澆水量,以促進生長發(fā)育。進入開花坐果期后,為防止水分過多造成徒長而化瓜,同時過多的水分易造成花粉后期發(fā)育不良而影響受精,一般不澆水。坐果后,幼瓜膨大快、需水多,外界溫度升高,要進一步增加澆水量和次數(shù),使土壤保持濕潤,此期一般每7~8d澆水1次。采收前5~7d停止施肥澆水。以促進成熟,有利于提高含糖量和品質(zhì)。
2.3定植后管理
即溫度、濕度和光照管理。為滿足西瓜生長對溫度的需求,定植初期采用多層覆蓋,使棚內(nèi)白天氣溫保持在28~32℃,夜間不低于14℃,以利于緩苗。從緩苗到坐果前,白天氣溫達到25℃時,可開始少量放風(fēng),當氣溫達到30℃以上時,需加大通風(fēng)量,使瓜蔓生長健壯,當夜間穩(wěn)定在12℃以上時,可撤除栽培床上的小拱棚,防止夜溫過高而引起徒長。
開花坐果時,棚溫白天保持在30℃,夜間保持在15~20℃,晝夜溫差10~15℃,使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相協(xié)調(diào)。果實成熟前需要較高的溫度和較大的晝夜溫差,以利于果實膨大和含糖量提高,但白天不應(yīng)超過35℃,當夜間在18℃以上時,將棚邊掀開,晝夜通風(fēng),增大晝夜溫差。
棚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除定植時要求達到80%以上外,其他時期以保持50%~60%為宜,為保持適宜的空氣濕度,要選擇晴好天氣進行灌溉,灌后要加大通風(fēng)量,排除棚內(nèi)濕度。
采用膜下洇灌、適當控制灌水量、壟間鋪草等方式降低地面水分蒸發(fā),下雨時要防止雨水滴入棚內(nèi)。必須采取通風(fēng)換氣的方法,使棚內(nèi)氣體保持新鮮,防止有害氣體積累。齊苗至真葉吐露用藥,間隔4~5d用多菌靈500倍液或立枯靈500倍液噴施。逐漸減少遮蔭時間,并適當放風(fēng),10d后逐步去掉草簾轉(zhuǎn)入正常管理,棚溫白天22~25℃,夜間15~18℃,空氣相對濕度60%左右。育苗時間需40~45d,待西瓜苗長出2片真葉后即可定植。
棚內(nèi)每天光照不要少于8h,并注意通風(fēng)透氣。
2.4病害防治
2.4.1枯萎病、蔓枯病。可將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1kg拌細土50kg(用藥量為37.5kg/hm2),撒入定植穴(溝)內(nèi),然后再定植,防效優(yōu)于用藥灌根;發(fā)病初期用40%拌種雙500倍液,或50%代森銨水劑1 000~1 500倍液,或70%土菌消700mg/kg溶液灌根(250mL/株),7~10d灌1次,連灌3~4次,有較好防效;用甲基托布津原粉1份加20份面粉與適量水調(diào)成糊狀,涂于莖基部。
2.4.2炭疽病??稍诎l(fā)病初期噴灑80%炭疽福美雙600倍液,或40%拌種雙500倍液,或70%托布津400倍液,或25%施寶克乳油3 000~4 000倍液,防治效果都不錯。
2.4.3霜霉病、綿疫病。在發(fā)病前對中心病株噴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1 000倍液;發(fā)病初期施45%百菌清煙劑5 250g/hm2。
2.4.4白粉病。噴2%抗霉菌素水劑或2%農(nóng)抗BO~10水劑200倍液,也可噴40%多硫膠懸劑800倍液。
3適時收獲
小蘭西瓜皮薄易裂開,大大降低了商品價值。因此,當瓜長到8成熟時,要適時采收。授粉后25~35d西瓜成熟,及時采摘上市。根據(jù)品種特性,早中熟品種采收略早,中晚熟品種采收略遲,具體根據(jù)品種特性及栽培情況而定。堅持分級包裝,品牌化銷售。
4參考文獻
[1] 韓學(xué)儉.“1208”西瓜及其栽培技術(shù)[J].中國農(nóng)村科技,2002(4):15.
[2] 周春香,姜成獻.萬福西瓜無公害栽培技術(shù)[J].安徽農(nóng)學(xué)通報,2004(2):52.
[3] 李以宏.美冠西瓜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安徽農(nóng)學(xué)通報,2004(5):54.
[4] 李俊杰.隴東地區(qū)冬春茬西瓜栽培技術(shù)[J].甘肅農(nóng)業(yè),2009(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