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燕
摘要:2007年的高考全國I卷作文命題是根據(jù)漫畫《摔了一跤》自主立意,寫一篇文章,材料具有強烈的社會諷刺意義:2008年全國I卷的作文題具有比往年更突出的時代感,這就要求考生平常關(guān)心時事、社會,眼里有風云。筆底才能有氣象:切不可懷有投機心理,認為熟記幾個古人事例就能應(yīng)對所有文題。近兩年的高考作文重在考查學生的思維深度、認識水平,如果沒有思想內(nèi)涵,很難靠所謂的詩情畫意掩飾過關(guān)。近兩年的高考全國I卷作文命題,就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摒棄浮華、反璞歸真這一點看,其意義非常重大。
關(guān)鍵詞:高考作文:時代感:質(zhì)樸深刻
2007年的高考全國I卷作文命題是根據(jù)漫畫《摔了一跤》自主立意,寫一篇文章。材料具有強烈的社會諷刺意義;2008年全國I卷的作文題具有比往年更突出的時代感。2008年中國出現(xiàn)了令人類震驚的大災(zāi)難和令世界震撼的抗災(zāi)精神,全國I卷直接以地震災(zāi)難為題。這兩道審題難度不大的試題,卻難倒了許多考生??忌隽丝紙?,或抱怨題目冷僻,不知所云:或感慨腹有錦繡卻無處施展。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根本原因是考生缺乏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guān)注和思考,書本的華章麗藻給他們以才情,卻不能給他們一顆激情躍動、關(guān)懷時政、悲憫蒼生的心靈。而近兩年的全國I卷命題恰是對考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也就成了考生作文立意的高下、思維全面深刻與否的分水嶺。
近幾年的優(yōu)秀高考作文,相當一批是借古人古事抒發(fā)情懷或闡明觀點,也確實涌現(xiàn)了不少佳作,如《赤兔之死》、《東坡的選擇》、《諫屈原書》、《獨上高樓》等,這些考生巧妙地借古論今,文采斐然,成就了佳作,令人贊賞。但隨著這些文章的風靡。一部分考生似乎找到了寫作的捷徑,甚至有些老師也摸索套路,為學生指津。熟記幾個古人的事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任你題目千變?nèi)f化,我都能把手中的幾個例子變變角度,輕松過關(guān)。大量考生滿紙李白、蘇軾、陶潛、司馬遷、嵇康等。使閱卷老師覺得味同嚼蠟。寡然無味。筆者并不是說這些例子不合適或不能用,只是過于“厚古薄今”,古人事例一大串。今人事例無一個,事例的雷同,再加上公式化的結(jié)構(gòu),怎不令人厭倦?一篇議論文,所用論據(jù)若是古、今、中、外齊備,正反皆有,往往能使文章內(nèi)容充實,雄辯有力。也許許多考生也懂得這個道理,但由于現(xiàn)實生活“礦藏”貧乏,致使只能“前只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就要求考生平常應(yīng)該關(guān)心時事、社會,眼里有風云,筆底才能有氣象:切不可懷有投機心理,認為熟記幾個古人事例就能應(yīng)對所有文題??陀^講我們不能一筆抹殺這些同學的才華,但如果一個中學生的才華僅限于此,只會于象牙塔內(nèi)做筆墨游戲,一旦接觸社會現(xiàn)實,需要你的思維深度,需要你關(guān)懷民生的熱腸時。就文筆枯澀,無話可說,這不是真才子。
不能在近兩年的高考作文上一展身手的還有一類考生,他們以漂亮的文筆見長,卻缺乏硬朗質(zhì)樸的“鈣質(zhì)”。這種文風也是深受近幾年某些高考優(yōu)秀作文的影響。這類文章大量借助修辭手法和各種花哨的所謂詩化語言,落筆動輒是:“跟著晏殊在‘西風凋碧樹的靜夜‘獨上高樓,隨著柳七于‘曉風殘月間‘為伊消得人憔悴,再與稼軒于‘驀然回首·時品味·燈火闌珊處的驚喜?!庇械目忌踔梁俺觥坝脻M紙煙霞迷住老師的眼睛,用華麗辭藻掩住蒼白的思想”的口號。這種華而不實的文風如此肆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此類文章往往能給閱卷老師強大的視覺沖擊,讓老師覺得該生“太有才了”,進而得取高分。而近兩年的高考作文重在考查學生的思維深度、認識水平,如果考生沒有思想內(nèi)涵,很難靠所謂的詩情畫意掩飾過關(guān)。難怪有的考生出了考場就嘆息:“本來想好好‘轉(zhuǎn),兩句文,可一看題目,平常準備的都用不上了?!笨梢哉f,近兩年的作文命題是對這種虛華浮濫文風的有力矯正。
的確,我們需要關(guān)注現(xiàn)實、質(zhì)樸深刻的文章。如,在一篇以“榮與辱”為話題的學生作文中,有這樣一段:“曾在報紙上看過一幅照片:一位帥氣的男子恬然地騎在圓明園‘大水法,已出現(xiàn)明顯裂痕的石柱上,讓朋友拍照留念。無獨有偶。長春溥儀昔日辦公的場所勤民樓的一樓常年進行著勿忘‘九·一八的展覽。老一輩革命家題字寫的‘不忘過去悲痛史,激勵后人報國心赫然在目。而二樓的照相部里就有人身穿日本‘皇軍軍服,腰間挎一把大軍刀,擺個pose照相!我想。如果我們熱衷于把恥辱當成好玩,把沉重當成戲謔,那么,我們精神的圓明園將更殘破,我們生命的‘九·一八將更悲傷!”就“榮與辱”這個話題,學生們很容易舉出古人的例子,很容易做出華麗的鋪陳,但都不如這樣的文字更有震撼力,因為它是如此真實、如此直接地拷問每一個國人的靈魂,
早在唐朝,白居易便在倡導新樂府運動時明確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思想,對那些吟風弄月的詩文提出批判,力主文章要服務(wù)于時代、服務(wù)于社會??梢姡r明的時代感、家國天下的責任心是文章的靈魂。
那些沿襲前幾年高分作文中滿紙復活古久、玩轉(zhuǎn)文化的,或是隨意援引、名句堆砌的。想取閱卷人之歡心,已是難事。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復習訓練中。摒棄“套袋作文”,著眼人生體驗的真情流露;折射社會熱點。反映時代風貌:強調(diào)材料分析的個性抒寫。因為一篇真正的好文章,必然是先感動自己。
人們常把高考比喻為指揮棒。這形象地說出了它在教與學中的導向性。近兩年全國I卷的高考作文或以青年一代的成長教育為核心問題,或以社會重大事件為思維觸點,引發(fā)千萬考生對自身成長、祖國命運的思考,使他們(也可以說是迫使他們)鉆出早已備好的模式,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說自己想說的話語,就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摒棄浮華、返璞歸真這一點看,其意義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