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瓊
設計理念
閱讀就是深層次的對話。以讀為本是訓練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上。我注重以學生為本。以讀為主,以情境為“橋”。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來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里。讀中悟情,以情感人,讓學生在情境中與教師、伙伴、文本對話。在讀中展開想象。與文本及作者的情感產生強烈共鳴,對和平這一當代世界的共同主題有更深切的認識與期盼。
教學目標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難點: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qū)還彌漫著戰(zhàn)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借助課外資料,加深理解雷利的呼吁。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1、(出示課件)師述:在美國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大堂內懸掛著一幅標語,標語是這樣寫的——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話是兩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聯(lián)合國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夠和平相處。遠離戰(zhàn)爭。聽到這些,你們有什么想說的?(生談感想后指導讀標語)
2、復習書信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以經典為開頭。切人“和平與戰(zhàn)爭”的課題,復習課文的內容并以它為提示學生學習新課的起點,這些都為進一步理解本文奠定了基礎。
過渡:這篇文章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那么課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悲痛心情?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二至四自然段。用筆畫出有關句子,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二、潛心讀文,感悟“悲痛”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句子,寫感受。
2、全班交流,讀中感悟。
句子1:現(xiàn)在這項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樞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表,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過渡:這種悲傷難過的心情就藏在字里行間,找找看,句子當中哪些細節(jié)處讓你體會到這種感情?
(1)引導學生抓住“染紅”、“浸滿”這兩個細節(jié)談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如約”和“相約”兩個詞,強過聯(lián)系上下文對比,進一步體會作者悲痛的心情。
(3)指導朗讀:
A、指名讀;評讀。
B、換位體驗讀。
師:讓我們設身處地為雷利想想。假如你此時就站在迎接維和戰(zhàn)士的隊伍里,看到眼前這悲慘的一幕時。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想象,再試著人情人境地讀一讀。(自由試讀)
C、再指名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有感情地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此處的朗讀指導中,首先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喜”的場面,引導體會喪父之痛。然后通過自己試讀、換位體驗讀、師范讀、齊讀等各種形式有層次性的朗讀。把閱讀、感悟、育情融為一體。
句子2: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引導學生抓住三個“和平”和三個“!”談體會。
(2)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句子,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3)進一步引導學生談感受理解:這三聲“和平”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期盼。
(4)師生配合激情讀句子。積累語言。
3、播放課件(靈柩、藍盔、哀婉的背景音樂),引讀第三自然段,進一步體會作者悲痛的心情。
過渡:從你們深情的朗讀里,我們仿佛看到了在場的所有的人眼睛都濕潤了,一位用生命捍衛(wèi)和平的中國軍人,本應有更大的作為與貢獻,卻英年早逝。我們是有多么的不舍啊!在雷利的眼中,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呢?(生回答)
4、運用換人稱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感受對英雄的緬懷崇敬之情。
師:雷利是怎么評價爸爸的?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把雷利的評價直接改為你的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對三個“和平”的朗讀來體驗英雄的內心,通過音樂渲染和改人稱朗讀,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激發(fā)學生的“悲痛”和“緬懷”之情。本步驟上承前文的“悲痛”。下啟后文的“呼聲”,是全文教學的中間地帶。
三、合作探究,體會心聲
過渡:爸爸為和平倒下了,可是戰(zhàn)爭停止了嗎?
1、學生快速默讀找有關句子。
句子3: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qū)還彌漫著戰(zhàn)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2、學生自由讀句子。師:有什么問題想提或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預設:嬌嫩的“和平之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世界并不太平?)
3、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前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探究理解問題。
4、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進一步理解“嬌嫩”“和平之花”等重點詞的意思。體會“世界并不太平”。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感情地朗讀第六自然段。
5、觀看有關圖片和數(shù)據(jù),進一步體會“世界并不太平”。再次有感情地朗讀第六自然段。
,
師:讓我們再次拿起書,找到第六自然段。把看后的心情讀出來。(生憂傷地齊讀)
6、激情朗讀雷利的呼聲。
師:同學們,無情的戰(zhàn)爭讓多少幸福的家庭妻離子散。讓多少美好的家園毀于一旦,正是這樣的原因,雷利向當時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發(fā)出呼吁——(生: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
正是這樣的原因。聯(lián)合國在總部大堂掛上了這樣一幅標語——(四海之內皆兄弟)。目的是向全世界呼吁——(生:教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我們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應該深深地發(fā)出呼吁——(生再次呼喊: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解疑。理解重點句字面的意思。通過合作探究、交流資料、展示圖片,讓學生深切體會語句中蘊涵的情感——戰(zhàn)爭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災難,喚起學生對和平的強烈愿望。也解決了課文的難點。
四、拓展練筆,深化認識
1小練筆,寫自己的“呼聲”:為了(),為了(),為了(),我要對()發(fā)出呼吁:()。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體驗達到高潮時設計小練筆,讓學生仿照句子書寫自己的呼聲,學生有一吐為快之感,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這樣的“練筆”既讓學生積累運用語言,又讓學生表達情感,達到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融合。
2激情呼吁:(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讓那已經能夠聽到……愛的人類家園!)
五、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欣賞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2布置作業(yè):繼續(xù)搜集有關戰(zhàn)爭帶給人類災難事實和戰(zhàn)爭中英雄人物的事跡。
設計意圖: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生在愛的旋律中深刻領悟文章的主旨,并把對英雄的緬懷和對“和平”的呼吁延伸到課外,真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