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雪
摘要:網絡為現代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性化、自主化、協(xié)作式的學習和交流平臺,教學活動可以由課堂擴展到課外,學生也可以在45分鐘以外的任何時間進行上網學習,同時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的全新教學模式——網絡教學。
關鍵詞:網絡教學:教學模式
一、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
多媒體網絡教學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從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等諸多深層面賦予教學新的含義,而這一切,都源于多媒體網絡教學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
(一)自主探究性。素質教育提倡“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卻是相悖而行,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被灌輸知識的對象。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下卻能很好地完成這一角色轉換,學生成了課堂中的主角,老師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從網絡廣泛的信息中選擇所需的學習材料,自己設計和安排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這種教學模式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并使信息的接收、表達和交流相結合,給了學生一個很大的、自由的學習空間,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二)合作互動性。傳統(tǒng)教學中。雖然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共在一個空間,但在教學中相互之間的交互卻極為有限,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等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教師與學生之間較多發(fā)生的是一種從教師向學生的單向廣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能有效進行,而且這種互動無法由學生自己根據需要控制。網絡環(huán)境中的教學交互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活動是否發(fā)生、如何進行完全是由學生根據自己學習需要而定,由學生自主控制交互活動。
(三)直觀拓展性。由于網絡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圖文并茂、形聲兼?zhèn)涞男畔①Y源,學生可以從網絡中獲得的學習資源不僅數量大,而且還是多視野、多層次、多形態(tài)的。教師運用先進的網絡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開拓多媒體教學空間。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拓展課堂容量,增加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畫、影像、圖片等素材,以及各種生動直觀的軟件教程,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四)評價多元化。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評價方式主要有教師的口頭方式、書面書寫和學生互評幾種方式,而網絡教學模式不但可以進行教師點評,學生互評。而且可以覆蓋所有學生,在對學生電子作品進行互評的過程中,每位學生既是“評價主體”,又是“被評價者”,是一種互動式的評價關系。這種評價方法更切合實際,既能為學生接受又能激發(fā)學生表現自我。
二、網絡教學的基本模式
根據教學實際,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教師在教學中應相互結合,優(yōu)勢互補,靈活應用。
(一)演示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網絡向學生演示各種教學信息,它們可以是教師裝載的CAI課件,也可以是來自因特網上的教學信息。由于網絡能夠傳遞和演示聲音、圖形、視頻、動畫、文字等信息,因而使教學內容具有形象、生動和直觀的特點,便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但在這種模式中,教學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展示學生看,教師只是通過網絡面向全體學生傳授知識,學生的被動地位沒有改變,網絡的教學功能沒有充分發(fā)揮。
(二)創(chuàng)設情境模式。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創(chuàng)設了一種可用于探索與發(fā)現的教學情境。在一個教學主題的開始階段,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求知、探究的環(huán)境和氛圍,激發(fā)起學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熱情,激活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設計真實、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與問題環(huán)境,教師引導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探索、思考。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在一種爭取最好的想法及好勝的心理愿望和熱情下,認真地設計,并在設計中學到本課應該學到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三)個別化模式。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組織教學時,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圍繞目標或學習任務進行個別化學習成為可能。對于某些基礎知識薄弱。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同時也得到教師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而對于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通過網絡去訪問更多的信息,獲取更多的知識,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吃不了和吃不飽”的情況。
教學應有一定的模式,但絕沒有定式,貴在得法。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選擇目的在于優(yōu)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教學內容是否采取網絡教學,取決于內容是否合適,是否能夠取得教學效果,用得上才用,研究只是一種形式,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深深體會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為發(fā)展信息技術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主陣地,應以新課標為指導,以課改精神為依據,立足本校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際。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把信息技術教育落到實處,讓我們的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謝幼如、尹睿,《專題學習網站的教學設計》
2、黃娟、李克東,《開發(fā)專題學習網站及進行相關研究性學習的思路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