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舒萍
摘要:教學是一門科學,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在這里。筆者用自己的實踐闡述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有效教學這樣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物理教學;有效教學方法;運用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fā)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陶行知先生說:“發(fā)現(xiàn)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庇纱丝磥恚釂栆彩菍W習技巧之一。那么怎樣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能問問題呢?我看興趣是根本。努力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
怎樣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作為教師要具備以下幾項技能:
第一,激發(fā)學生質疑的技能
質疑即提出疑難問題。激發(fā)學生質疑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可以啟發(fā)思維。發(fā)展智力,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思考。
物理課是一門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科學,可以說生活處處有物理。一堂課的引入,有時我就會設置一些情境來引出問題。例如,(1)數學“長度的測量”這一課題,上課伊始。我就要求學生用毫米刻度的短尺量自己課本的寬度和一頁紙的厚度,并要求學生相互核對測量結果,學生們發(fā)現(xiàn)每個人量度的數值都不一樣。這樣引入新課,使“平淡”的課題變得比較生動,調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2)講“平面鏡成像”時,先讓學生討論俗語“水中月,鏡中花”,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水中有月亮?為什么鏡中有花?鏡子中的花和實際的花為何一樣?為什么水中撈不到月亮?(3)講“密度”時,先讓學生討論俗語“油比水輕”,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油會浮在水面上?油的質量一定比水小嗎?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確考慮油和水的質量,了解它們的體積,從而引入質量和體積關系的探究。要引導學生善于從生產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提出問題,教師更要認真地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設疑,讓學生學會質疑?!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有人說: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個平庸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的方法。因此,學生只有掌握了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才能從平常中看出異常,從普遍中發(fā)現(xiàn)特殊,從而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對關鍵詞的理解,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學會質疑。
第二,誘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技能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
例如,(1)在“摩擦”的教學中,讓兩個力氣差不多的學生上臺做一個“奪瓶”的游戲,教師先讓其中一位學生抓住較細的瓶頸,另一位學生抓住較粗的瓶身,然后互相拉奪??凑l獲勝。接著讓獲勝者將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奪,看能否再獲勝?為什么?這樣引入新課,有活潑的形式,有緊張的情節(jié),有逼真的表演,有熱烈的場面,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在教學“慣性”一節(jié)中,我從小車運動受阻,木塊向前倒的演示實驗人手。把小車沿平面運動改為沿斜面(傾角不能太大)向上運動。演示前先問學生:“小車突然停止時,車上放置的木塊向哪邊倒?”學生都回答:“向下?!睂嶒灲Y果卻相反——向上。這時學生滿懷興趣,迫切想知道答案。(3)在教學“汽化與液化”一節(jié),我用蠟燭加熱一次性紙杯燒水,杯中水開杯子卻沒有被點燃。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另外,在每節(jié)課的導入中。如果我們都能聯(lián)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設計一些與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關并且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驗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為什么”,學生一上課就能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第三,誘導學生探究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技能
誘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是物理學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實驗、操作、觀察、設計、討論等)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整個環(huán)節(jié)應該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思維為主線,視聽并舉,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激發(fā)探究物理學知識的興趣。這樣不但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探究問題的方法。
(1)學習慣性概念后,做這樣一個實驗。將一摞棋子放在講臺上,然后問:如果將最下面一顆棋子擊出,上面的棋子將會怎樣?讓一學生為大家演示。這樣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既使興趣因誘導而生,又使學生終身難忘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了知識。(2)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影響。我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結果小車行進路程不同。此實驗能很好誘導學生探究摩擦力的興趣,
第四,研究探討解釋疑難,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技能
學生通過學習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同時又會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學生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fā)都會反饋出來,甚至爭論不休。此時,教師要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開展熱烈的討論、認真思考、質疑辯難。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1)摩擦是學生們熟悉的物理現(xiàn)象。當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的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的結論以后,再學習“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時,我設計了討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用哪些方法增大有益摩擦?舉例說明。”請你推平放在桌面上的書,使書運動,再在書下墊兩三支圓珠筆,仍做推書運動,體會并比較在相同的壓力下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的大小?!澳阒烙媚男┓椒梢詼p小有害摩擦?舉例說明?!痹谟懻撝形页39膭顚W生發(fā)言。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又如講大氣壓時,我將大試管裝滿水,將小試管放人大試管中,發(fā)現(xiàn)調轉時,小試管不掉下來,抓住此現(xiàn)象讓學生討論其原因,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欲望。如“牛頓第一定律”一節(jié),用多媒體或實驗提供一個情境,一輛小車在平面上慢慢停下來,然后提問“小車能不能晚一點停下來或不停下來呢?”引導學生提出猜想:然后每桌提供三塊粗糙層度明顯不同的木板,一個小車,一塊可固定在木板上的斜面。讓學生操作: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實驗結果:最后引導學生對實驗操作與結論進行反思,鼓勵提出新的問題,如“能有沒有摩擦的平面嗎?”或者“沒有摩擦的平面上小車還能走嗎?”等等。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并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情緒倍增,課堂效果良好。
葉圣陶先生說:“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币虼苏f,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實驗電教手段。積極開展物理學探究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郭沫若曾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弊儭皬娭菩浴苯虒W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素質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