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艷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始終是個“老大難”問題,作文水平的提高一直是語文教師最關(guān)注的焦點。激發(fā)學生的靈感,讓學生放下包袱,輕松作文,表達出世間的真善美,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關(guān)鍵詞:寫作;真情實感;廣泛的閱讀;推陳出新;積累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耗時最長、用心最多而收效卻最低的教學部分,它成了語文教學的頑癥、痼疾。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寫作柳暗花明,是每個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寫作無捷徑,它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只有通過有序訓練,才能夠逐步提高。張志公先生曾說過:“一個好的教練訓練運動員是有嚴格的訓練計劃的,計劃的安排是很科學的,否則就要影響運動員出成績。語文訓練也應(yīng)當有并且可以有科學的方法。學習不是循序漸進的嗎?那么就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合乎科學的‘序,教和學才有所遵循。循著這個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教下去,學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毕旅婀P者就自己作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談?wù)効捶ā?/p>
一、真情實感的表達是寫作的靈魂
寫作是靈魂發(fā)出的聲響,如果沒有感情,文章就失去了靈魂。學生是有血有肉的鮮活個體,他們有思想、有個性、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寫作時作文的要求太復(fù)雜,就像道道枷鎖禁錮了他們,使他們瞻前顧后,反而不會寫了。面對白紙就是寫不下去,這是許多作家都有的體驗。
初寫時,不必太拘泥于格式。七年級入學的第一節(jié)作文課,是寫自己的理想,我只提了一個要求:有真情實感就行。對于這樣沒有體裁、題目、格式甚至是字數(shù)要求的作文,學生們放開手腳,文章也五花八門。但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寫的都是身邊的事,表達的也都是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文章沒有華麗的語言,卻句句動情,表達很生澀,卻情真意切。這樣的作文雖然有不盡人意之處,但真切的感受足以讓人動容。比起那些抄襲、編造、為了作文而作文的假大空文章,學生能有感而發(fā),這就是最好的開始。
二、熱愛生活是寫作的前提
當記者問霍金被盧伽雷病困在椅子上,是否覺得失去了很多東西時,他的回答是:我還有活動的手指,有理想和追求,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朋友,還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執(zhí)著,讓他永遠充滿著魅力。
五彩繽紛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活中的萬事萬物都是寫作的素材,就看我們能否用美的眼睛用去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用美的心靈去體會美的感情。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他是樂觀堅強的、是幽默灑脫的,他的文章也一定是能展現(xiàn)出人性之美。對生活充滿著極大的熱情,就會將感情轉(zhuǎn)化為文字,表達在語言上。
三、亮點突出,是寫作的砝碼
好的文章不僅要主題突出、內(nèi)容充實,也要從技法上打磨,這樣的文章才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首先是選材上,與時代的步伐相一致,就會使文章百變常新。關(guān)注現(xiàn)實,是每個青少年熱愛生活的表現(xiàn),在文中也是一大亮點。韓愈古文運動中所提倡的“推陳出新”的觀點,到任何時候都適用。思想與現(xiàn)實交叉碰撞,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也是每個青少年素質(zhì)的體現(xiàn)。
其次是結(jié)構(gòu)的安排上,精巧的構(gòu)思讓人耳目一新。近年來,一些新穎的作文結(jié)構(gòu),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青睞,如板塊拼接法、首尾同用法、日記體,甚至理化公式也套用到作文中來。這些新鮮巧妙的構(gòu)思,無不展示了當代學生的多角度思維方式,彰顯青春活力。
四、積累素材,讓寫作水到渠成
歷史上的一些名家文豪都對歷史、藝術(shù)等有很深的造詣,詩人王維就是一位在諸多領(lǐng)域的集大成者。他們運筆得心應(yīng)手,用語如探囊取物,這都和廣泛的閱讀與積累是分不開的。讀是寫的必要條件,多讀,有了生活的源頭活水,寫作方能水到渠成。
首先,讀名著。名著是前人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它思想深邃,內(nèi)涵豐富,情節(jié)曲折動人,有著永久的生命力,也對人生有啟迪,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其次,賞美文。優(yōu)美的句段能讓人心情愉悅,使之充分感受到作者寫作時的美妙心境,從而使我們受到感染和熏陶。但真正把大家的思想精髓融入到我們的血液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認真品味消化。
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課程要求的“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不僅需要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師的督促、指導(dǎo)。教師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多給學生信心,讓學生有前進的動力。老舍先生說過:“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盡管不像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chuàng)作的底子。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