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在消費觀念上存在一些問題,有些消費習慣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當前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因此,引導和加強教育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便成為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本文從多層面、多視角來透視大學生的消費模式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大學生;節(jié)約意識;消費觀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發(fā)展和繁榮市場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nèi)シe極合理地消費。但是,超出個人經(jīng)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的、盲目地追求奢侈的消費則是有害的、應該杜絕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地引導學生塑造和形成平和的心態(tài),做一個清醒的消費者。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和理性的消費模式,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任務,這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一、高等院校理財消費教育狀況概述
在我國的教育中,學校很少將理財消費教育納入到德育教學范圍中去,不但在小學、中學課程中難以見到相應的消費教育,就是在大學里也很難有機會接觸到,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對理財能力的教育重視不夠,對理財教育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最終導致學生理財能力的缺失。由于缺少對學生關于理財消費的教育,學生也就無法樹立起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而學生作為消費一族,在缺乏正確引導和沒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時,其消費可能會給家庭經(jīng)濟造成極大的負擔。所以,只有通過家庭和學校的雙重教育,大學生才能樹立起正確的消費模式,避免消費的盲目性。
近幾年入學的大學生多數(shù)是八十年代末出生的,這代孩子普遍有盲目追求高消費的欲望和沖動,容易過度追求時尚與相互攀比,有些大學生不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相互之間擺闊氣,尤其是城市的大學生大多以獨生子女為主,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為優(yōu)越,追求高消費與相互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潮流成了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動因,而大學生的經(jīng)濟來源主要是源于父母,所以,父母收入的高低會使得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日益嚴重,迫求時尚和相互攀比的消費理念使得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經(jīng)濟的尚未獨立相互矛盾,極易使大學生偏離理性消費進而造成一定的社會問題。一些大學生為追求時尚消費,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服飾等方面盲目追求潮流,使其成為了“負翁”族,導致其信用危機,超出了家庭經(jīng)濟狀況所能承受的范圍,為緩解危機甚至有個別大學生鋌而走險進行盜竊、詐騙。
二、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節(jié)約意識樹立和培養(yǎng)的路徑
(一)用校園文化帶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大學校園里的良好消費風氣是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加大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教育和引導。高等院校德育教師應該分析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并把正確消費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德育教師參與相關課題的研究,聘請著名學者和專家做一些與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相關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合理認知,以此來塑造節(jié)約型校園,并利用校園整體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大學生理性的、健康的消費習慣。
輔導員老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在關心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還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消費狀況,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梢詮亩喾矫嫒胧郑绫容^和分析各學生群體、針對在消費行為中的不同情況來收集個案、并對學生做分類指導等,以便真正解決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導學生健康的消費,使學校對大學生消費問題的教育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二)要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引導,強化其勤儉節(jié)約意識
我國的大學生一般在18 到23 歲,心理還沒有真正走向成熟,在消費方式上有些學生的消費仍趨向盲目“從眾”心理。教師要通過心理咨詢方式在引導學生正確消費的同時,還要加強大學生消費意識教育引導。在校大學生對自己的日常消費開支進行合理分配,盡量加大學習方面的投入,縮減娛樂消費方面的支出,以此來摒棄不良消費模式。此外,高校還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勤儉節(jié)約意識教育、生態(tài)意識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人的物欲也隨之膨脹,人們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fā)正使人的生存環(huán)境急劇惡化,人類要想徹底擺脫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就必須重新定位自身的消費模式。當大學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消費與自然、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休戚相關時,他們才能意識到科學消費與環(huán)保的重要。
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財富的增加可能會因為年輕人奢侈的追求而在短時期內(nèi)出現(xiàn)增長現(xiàn)象,但是,它給整個社會留下的隱患將會隱藏在人們的思想和行動中,讓我們的社會走向疲軟的狀態(tài),這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應當引起人們尤其是學校的關注,
學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道德標準,使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以此來引導健康的消費。
(三)大學生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抵制畸形消費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課程體系中,應當涵蓋消費觀教育,因為它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休戚相關?!霸谒枷胝谓逃?,人生態(tài)度的教育主要是進行革命樂觀主義教育、艱苦創(chuàng)業(yè)教育、勤勞致富教育、挫折和生存教育等”[1],另外,可以依靠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身心施加健康的影響,依賴社會力量幫助大學生摒棄不良消費習慣,建立和諧校園,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自我修養(yǎng)是當代大學生成為現(xiàn)代人的必由之路”。[2] 要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傾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由于大學生正處于未完全成熟的過渡階段,各方面都尚待完善,其是非判斷能力還不強,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不夠全面,所以,大學生需要在學校及老師的教育引導下,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及節(jié)約意識,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編.思想道德修養(yǎng)[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