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之師、無上之師、眾生棲息處、真實、真勇無敵者、閉眼者、睜眼者、戴花環(huán)者、辯才之主、非凡之智,(36)引導者、眾生引導者、吉祥者、法理、領導者、賦形風神者、千首、宇宙之魂、千眼、千足,(37)轉(zhuǎn)動者、脫離者、障目者、粉碎者、日、毀滅一切者、祭火、風之神、身負大地者,(38)施福者、慈悲心、宇宙支持者、宇宙哺育者、無所不在者、行善者、世所景仰者、圣者、閣訶奴、那羅延、那羅,(39)不可數(shù)者、靈魂不可量者、非凡者、教化者、純潔者、實現(xiàn)目的者、成就所愿者、助人成道者、成道保證者,(40)公蛇、雄牛、毗濕奴、關節(jié)強壯者、牛腹、增財者、增加者、杰出者、天啟之海,(41)妙臂、難持、辯才、大王、施財者、婆藪、多身、巨身、遍光、照亮眾生者,(42)巨力、巨能、持電光者、燦爛的靈魂、熱之源、興盛者、清純之音、秘咒、明月之光、日曜之光,(43)甘露之光、起源、光芒、兔影、天神之主、藥草、貫通宇宙之路、真法之力,(44)過去將來現(xiàn)在之首、凈化者、無垢者、風之神、滅欲者、啟欲者、可愛者、愛之神、施愛者、力大無窮者,(45)由迦始動者、由迦運行者、諸幻制造者、巨食者、隱形者、多形者、敗千敵者、敗敵無數(shù)者,(46)眾生所望、優(yōu)秀者、優(yōu)秀者所望、頭飾孔雀翎者、那怙舍、公牛、制怒者、致怒者、宇宙創(chuàng)造者、宇宙之臂、大地支持者,(47)不滅者、令名廣布者、生命氣息、氣息賦予者、婆藪王之弟、貯水者、在上者、專注者、堅立者,(48)室建陀@、室建陀支持者、宇宙背負者、施恩者、挾風而行者、婆藪提婆之子、雄強偉岸者、初始之神、城堡破壞者,(49)無憂者、救度、救度者、勇敢者、勇力、人類之主、可意者、頭有百束發(fā)者、手持蓮花者、眼如蓮花者,(50)臍生蓮花者、蓮花眼、蓮胎、有骨肉之軀者、大智者、富有者、古老之魂、大眼者、以金翅鳥為旗幡者,(51)無與倫比者、舍羅婆、可怖者、識機緣者、取供品者、任何特征無不具備者、幸運者、戰(zhàn)無不勝者,(52)超越毀滅者、身紅者、正道、一切之因、腰系帶者、容忍者、大地支持者、大福、迅疾者、食無量者,(53)誕生促成者、激勵者、提婆、吉祥之胎、無上之主、構成宇宙者、宇宙之因、宇宙創(chuàng)造者、宇宙促變者、不可深入者、秘不可見者,(54)決定者、眾生居所、共同居所、居所提供者、不可移易者、無上福祉、最高者、可見者、滿足者、豐富者、貌美者;(55)
“羅摩、停止者、結束者、正道、被引導者、引導者、無引導者、英雄、力過群雄者、正法、知法者之首,(56)毗恭吒、原人、生命氣息、氣息賦予者、神圣音節(jié)、寬闊者、腹有金胎者、殺敵者、廣布者、風之神、車軸下生,(57)季節(jié)、日輪、時間、居高位者、仁慈者、有力者、年、聰敏者、棲息所、全能者,(58)展開者、靜止者、不可動搖者、權威者、不朽種子、目的、非目的、大睪、大福樂、大財,(59)從不委頓者、已入解脫者、存在者、正法柱石、大祭、眾星拱衛(wèi)者、眾星在握者、勝任者、堅持者、欲求者,(60)祭祀化身、享祭者、大享祭者、大祭的化身、大蘇摩祭、善者的歸宿、見一切者、解脫之魂、知一切者、無上之知,(61)守善戒者、面容喜慶者、敏感者、善發(fā)妙音者、賜?!摺⑸拼娚?、令人銷魂者、制怒者、英雄巨臂、撕碎者,(62)催眠者、獨立不羈者、遍布宇宙者、非一相者、非一業(yè)者、年、愛眾生者、有犢者、珍寶在腹者、財富之主,(63)正法保衛(wèi)者、正法執(zhí)行者、正法的本源、存在、非存在、可消亡者、不消亡者、不可知者、千道光、安排者、以善而著名者,(64)光線之輪、住于眾生之間者、獅子、眾生大王、神中元老、大神、眾神之主、諸神支持者之師,(65)超越者、牛主、護牛者、憑知接近者、古老者、有身體者之主、猴王、酬值豐厚者,(66)飲蘇摩者、飲甘露者、月亮、勝多、眾之首、戒律、征服者、踐言者、陀沙訶人后裔、沙特婆多族之首,(67)生命掌握者、戒律制定者、觀察者、穆昆陀、步闊不可測者、所有水的容納者、無限靈魂:偃臥于大洋者、毀滅者,(68)非生者、杰出者、自然者、制敵者、施樂、歡喜、令喜、快樂、真正之法、三步,(69)大仙人、迦比羅阿梨⑤、知恩者、大地之主、跨三步者、三十三天掌管者、大角、果報實現(xiàn)者,(70)大野豬、得牛、妙軍、戴金臂釧者、隱秘者、深不可測者、難以領悟者、保護者、手持輪寶仙杖者,(71)虔誠者、自體、不可征服者、黑天、堅定者、耕種者、不滅者、伐樓拿、伐樓拿之子、大樹、藍蓮花眼⑨、大意念,(72)世尊、毀跋伽者、歡喜者、戴林中花環(huán)者、以犁為武器者、阿提底之子、發(fā)光者、阿提底之子、忍耐者、最終歸宿,(73)攜良弓者、以斧斫敵者、兇狠者、施財富者、高可觸天者、無所不見者、毗耶娑、語言之主、非胎生者,(74)三娑摩、吟娑摩者、娑摩、寂滅、藥劑、藥師、遁世者、安靜者、無躁者、心安者、終極歸宿;(75)
“妙肢者、安撫者、創(chuàng)始因、晚蓮、臥于百合者、利牛者、牛主、護牛者、牛眼、愛牛者,(76)不退縮者、收束靈魂者、宇宙毀滅者、撫慰者、仁愛者、胸生旋毛者、吉祥天女住所、吉祥天女之夫、眾吉祥者之首,(77)吉祥施與者、吉祥之主、吉祥之居、吉祥所在之地、吉祥顯示者、吉祥在握者、吉祥實現(xiàn)者、優(yōu)秀者、吉祥具備者、三界安處之地,(78)美目者、美肢者、百喜、喜樂、光輝、信眾之主、自我制約者、自我穩(wěn)定者、美名遠揚者、疑惑消除者,(79)超然在上者、眼顧八方者、至高無上者、永恒不變者、堅不動搖者、臥于大地者、裝點大地者、具有能力者、脫離憂患者、驅(qū)除憂患者,(80)光耀奪目者、遍受贊頌者、水罐、靈魂純潔者、使人清潔者、不可阻遏者、所向披靡者、勢強無比者、步闊不可測者②,(81)殺迦羅內(nèi)彌者、英雄、勇敢者、梭利、人類之主、三界之魂、三界之主、美發(fā)者、殺蓋辛者、訶利,(82)遂欲之神、欲望滿足者、欲神、可愛之神、知識豐富者、無法形容者、毗濕奴、英雄、無際涯者、戰(zhàn)利品豐富者,(83)虔誠者、祈禱者、梵、梵天、梵增、知梵者、婆羅門、有梵者、明梵者、愛婆羅門者,(84)大步、大行、大能、大蛇、大祀典、大祭司、大祭儀、大祭品,(85)當頌者、喜頌者、頌贊詩、唱頌詩、唱頌者、喜斗者、已獲滿足者、令人滿足者、祥瑞、祥瑞之名、無病者,(86)迅疾如思想者、開辟人生道路者、金種子、施金者、施金者、婆藪提婆之子、婆藪、婆藪之心、祭品,(87)善者之道、善者之行、善者之性、善者之福、善者歸宿、英雄軍隊、雅度之首、善者之居、蘇閻牟那,(88)眾生居所、婆藪提婆之子、一切生命之居、火之神、抑制傲慢者、令人自豪者、自豪者、難于把握者、不可征服者,(89)宇宙形象、巨大形象、燈炬形象、不具形象、不一形象、未作顯現(xiàn)、百個形象、百面,(90)一、非一、鼓舞者、誰、什么、哪個、那個、無比闊步、世界之友、世界之主、摩豆族后人、愛其崇拜者,(91)全身金色者、肢體金色者、肢體美麗者、戴檀香木臂釧者、擊敗英雄者、舉世無雙者、空、嗜好酥油者、不動者、動者,(92)謙虛者、敬重他人者、值得敬重者、世界主人、三界支持者、妙知、生于祭祀者、幸福、真知、大地支持者,(93)精氣充沛者、正義之牛、持電光者、攜兵器者第一、受供者、制御自身者、心靜不驚者、非一角者、伽陀之兄,(94)四相、四臂、四現(xiàn)身、四趨、四靈魂、四要、知四吠陀者、單足;(95)
“驅(qū)動者、靈魂擺脫執(zhí)著者、不可戰(zhàn)勝者、不可超越者、難于得到者、難于企及者、難近者、難住者、殺難殺之敵者,(96)妙肢者@、世界之金、妙紗@、紗增、因陀羅業(yè)、大業(yè)、成業(yè)、傳統(tǒng)建立者,(97)出身高貴者、文雅者、孫陀、臍寶、美目、日神、施食者、有角者、必勝者、全知者、征服者,(98)身有金斑者、從不激動者、辯才中的辯才、大湖、深洞、粗大、大收納者,(99)晚蓮、恭陀羅、素馨、雨之神、凈化者、風之神、食甘露者、不死之身、知一切者、面朝所有方向者,(100)易得者、妙誓、成道者、敗敵者、炙敵者、大榕樹、無花果樹、圣無花果樹、殺案達羅的遮奴羅者,(101)千道光、七舌、七火焰、七駿馬、無形象、無瑕、不可思議者、令人畏懼者、畏懼驅(qū)除者,(102)精微者、粗大者、纖弱者、厚重者、有特性者、無特性者、巨大者、無法把握者、受到把握者、面容妙好者、族系古老者、族系擴大者,(103)背負重擔者、飽聞吠陀者、瑜伽行者、瑜伽師之首、一切愿望滿足者、凈修地、游方乞食者、不辭疲倦者、美翼、挾風而行者,(104)帶弓者、嫻于箭術者、懲戒之棒、訓育者、訓育術、不敗者、容忍一切者、約束者、自制者、修身之道,(105)精力充沛者、心懷善德者、真理化身、獻身真理正法者、眾所向往者、當受敬愛者、值得崇拜者、善待眾生者、廣增福利者,(106)行跡在天者、電光閃耀者、貌美難得者、取食供品者、無所不在者、日、照明之神、太陽、薩維德羅、以日為眼者,(107)無限者、取食供品者、享用者、賜福者、多施者、首生者、無悲者、寬宏大度者、世界依托者、令人驚異者,(108)早已存在者、久遠無比者、色棕如猴者、神猴、不變者、幸運給予者、幸運實現(xiàn)者、幸運在身者、幸運享受者、幸運散施者,(109)無兇相者、戴耳環(huán)者、攜輪寶者、勇敢非凡者、恪守古訓者、超越言說者、言說能解者、使人涼爽者、繁星之夜創(chuàng)造者,(110)和藹可親者、機敏者、聰穎者、正直者、最能寬容者、知識最富者、無所畏懼者、善名遠播者,(111)拯救者、懲惡者、吉祥者、噩夢驅(qū)除者、殺英雄者、保護者、為善者、生命、充滿宇宙者,(112)身形無量者、吉祥無限者、制馭怒氣者、恐懼驅(qū)除者、四方、精神深邃者、居間方向,次居間方向、基本方向,(113)無始者、菩羅、菩婆羅、以吉祥女神為伴者、勇氣長存者、臂釧精美者、創(chuàng)生者、眾生誕生之源、可怖者、勇力駭人者,(114)容納并供棲所者、世界支撐者、笑容如花者、警覺者、在上者、行正道者、生命氣息施與者、神圣音節(jié)“唵”、財富充盈者,(115)權威標準、生命棲息處、生命維持者、生命激勵者、本質(zhì)、知本質(zhì)者、唯一精神、超越生死老者,(116)菩羅、菩婆羅、私婆羅、⑦樹木、救度者⑧、薩維德羅、老祖先、祭祀、祭主、主祭、祭具、行祭,(117)祭祀支持者、祭祀制定者、多祭者、享祭者、祭祀促成者、祭祀完成者、祭祀奧秘、食物、受食者,(118)自我孕育者、自生者、鉆入者、吟唱娑摩者、提婆吉之子、一切創(chuàng)造者、大地主人、罪愆滌除者,(119)攜法螺者、攜難陀迦者、攜輪寶者、攜角弓者、持棒者、持車輪者、不可撼動者、種種武器在身者。(120)”
以上所列,就是毗濕奴的千種名號。這些名號,據(jù)稱皆源于他的“無限吉祥之善德”(anantakalyanaguna)。此處所謂善德,無疑是指他的本性和能力,也包括他的靈跡和神功,而更多的,則是信徒們認為他作為無限存在所具備的,不僅涵蓋宇宙萬物,而且代表抽象概念的種種品性。實際上,在如此眾多的名號中,比較重要而又常見于經(jīng)典的,只有美發(fā)者、自在者、臍生蓮花者、誅滅摩圖者、無限者、跨步者、四臂、因陀羅弟、侏儒、巨人、摩豆族人、大地托負者、那羅延、婆藪提婆之子、眼如蓮花者、腰系帶者、帶弓者、攜法螺者等,為數(shù)有限。其他絕大多數(shù)平常是難得使用的,或索性說,根本無緣使用,而僅以這千號頌辭為其出現(xiàn)的唯一場合。
毗濕奴的千種名號,我想,應該看作是反映毗濕奴信仰的一類詞語總匯,是在毗濕奴崇拜發(fā)展過程中逐漸積累而成的,歷時既久,來源也很復雜。在整體上弄清它的形成歷史是困難的,但是個別地指出具體名號的來源,從而對它們的性質(zhì)和特點獲得一定認識,還是有可能的。下面我們以舉例的方式,分門別類,嘗試一下。
(1)確實代表毗濕奴自身特征的,如美翼、臍生蓮花者、攜弓者、非一角者、戴花環(huán)者、偃臥于大洋者、以吉祥女神為伴者、以金翅鳥為旗幡者。這里面,有表明他體貌特征的,也有他通常以何種形象示人的。這些特征由于大多為毗濕奴所獨有,所以這類名號系何所指,一般不會誤解。
(2)說明其勛業(yè)的,如跨步者、殺蓋辛者、誅滅摩圖者、大山高舉者、大地托負者、正法保衛(wèi)者、殺神敵者、族系擴大者。這里的勛業(yè)非毗濕奴莫屬。因此,這些名號代表著誰,同樣是清楚的。
(3)顯示其能力的,如不敗者、難近者、所向披靡者、正法保衛(wèi)者、遍布宇宙者、施財富者、養(yǎng)育一切者、一切愿望滿足者。稱揚神明的非凡能力,應該說是名號最基本的功用之一。這里所謂“顯示其能力的”,意思是所列各名僅屬于毗濕奴,而從未為其他神祗所用。
(4)具有贊美之意的,美目者、妙肢者、精氣充沛者、令名清凈者、善待眾生者、行善者、靈魂公正者、心靜不驚者。這里的名號也是只有在贊美毗濕奴時才用的。
(5)具有吉祥意味的,如喜樂、大財、令喜、大福樂、富有者、祥瑞之名、面容喜慶者、胸生旋毛者。與前一類相同,所列名號除在稱頌毗濕奴的場合外,未見用于他處。
(6)通過化身形象得到的,如巨人、牛主、美發(fā)者、因陀羅弟、摩豆族人、婆藪提婆之子、腰系帶者、殺迦羅內(nèi)彌者。這是一類特殊的名號,熟悉毗濕奴化身故事的人一望而知是專屬于他的。他的化身故事已經(jīng)略述于前。
(7)原屬于其他神明,或與別神共用的,如蓮胎、樓陀羅、室建陀、城堡破壞者、毀跋伽者、宇宙毀滅者、施金者、沙爾婆。兩位或多位神祗共用同一名號的事在印度教神譜中并不罕見。這一點在毗濕奴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共用的名號里,有些是明顯屬于別神的,如室建陀本為戰(zhàn)神之名,城堡破壞者是因陀羅,樓陀羅、毀跋伽者、宇宙毀滅者、沙爾婆等原屬于濕婆。毗濕奴享有它們,本無充分理由。然而考慮到他位在強勢,宗奉者眾,信徒拿來“借花獻佛”,未必沒有可能。它是否意味著當時存在過多神趨向一神的潛流,題目太大,不敢妄論。
(8)實際屬于婆羅門種姓的,如潔凈者、知梵者、成道者、飽聞吠陀者、自我制約者、獻身真理正法者、恪守古訓者、常修瑜伽者。這類名號的出現(xiàn),當與其編制者皆為婆羅門知識分子有關。早在梵書時代,由于祭祀盛行,婆羅門種姓便已擁有了人間神的地位。大約與《摩訶婆羅多》形成于同一時期的《摩奴法論》亦稱婆羅門為天下至尊。使自己代表神,并將自己的屬性賦予神,對于史詩作者來說,恐怕不是不愿意做的事。
(9)無生命之物的,如吠陀、吠陀支、勝利、時間、密咒、日曜之光、甘露之光、真法之力。類似的名號其他神祗也有。史詩作者這里所要表達的,我以為,是吠陀、時間、密咒等也像其他有生命之物一樣,同屬于他的外在形式,而毗濕奴作為神,則為其代表,為其主宰,為其內(nèi)在根據(jù)。
(10)有哲學意味的,如遍在者、非生者、空、非存在、創(chuàng)始因、不具形象、不可把握者、最高的靈魂。與神學相與表里,是印度教哲學的重要特征。將哲學觀念賦予神祗,使其具有形而上的地位,可以說是一切宗教理論發(fā)展的必然。毗濕奴的另一名號“自性和原人共同之主”直接把他和數(shù)論的兩個基本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并使他居于二者之上。在編制名號上哲學觀念的為用,這個例子應該很能說明問題了。
毗濕奴上千名號的來源,細加分析,自然不止上面十種。十不過是作為概數(shù)人們喜好使用罷了,我亦不免。提出它們,只是因為它們特點明顯,顯而易見。實際上,名號的來源頗為復雜,它們的性質(zhì)也不是簡單歸并,標以類別,就能夠輕易加以全面說明的。它們的成立,應當和史詩《摩訶婆羅多》故事的不斷累積和豐富一樣,是婆羅門知識分子數(shù)百年間不斷纂集的結果。傾向不同,愛好不同,動機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宗派傳承不同,所處時代的宗教理論發(fā)展程度不同等,導致了名號特征的多樣性。
名號的來源雖有多重途徑,然而贊辭的結構從整體上看卻是有序的。它顯然經(jīng)過了仔細的編定,因為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一定的規(guī)律在。比如,第31和32頌連續(xù)用了八個帶有maha(大)的復合詞,第85頌也用了八個這樣的復合詞。類似的現(xiàn)象還出現(xiàn)在第40頌,四個帶siddhi(成道、成就、目的達到)的;第84頌,八個帶brahma(梵、婆羅門)的;第45頌,五個帶kama(愛、欲)的;第77和78頌,十一個帶sli(幸運、吉祥)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顯然是為了易于上口,方便記誦,而將它們集中安排的。第55頌把vyavasaya、vyavast-hana、samsthana和sthanada幾個字連續(xù)排列。從字形上看,首末二字已無相似之處,而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卻多少存在于相鄰兩字之間。這樣的編排,應該說和前面的例子一樣,也不是偶然的,都是為了信徒持誦的便利。
有關毗濕奴千名贊辭的研究早在它出現(xiàn)后數(shù)百年即已開始。為之做注的不下四十家,其中最早的是不二論大哲學家商羯羅,時間在8世紀。后來重要的注釋者還有制限不二論哲學家羅摩奴閎的再傳弟子波羅舍羅跋吒和二元論者薩陀耶散陀·耶提濕伐羅等。他們竭盡全力尋求這些名號的來源和含義,意在說明這一贊辭是如何全面地描述了毗濕奴的品質(zhì)、特征、能力和功業(yè)。諸注本中,以波羅舍羅跋吒(Parasmbhatta,1122-1174)所作的《薄伽梵善德鏡》(Bhagvadgunadarpana)因其考證繁博而最具權威。他廣泛參考了各奧義書、往世書以及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有關內(nèi)容,綜合考慮梵文語法規(guī)則和語源學的規(guī)律,對各個名號都做了盡可能合理的解釋。
念誦毗濕奴千種名號能夠求取功德前已略述。事實上,不僅宗教、哲學、文學典籍,就連稱作“生命吠陀”的醫(yī)學著作對其效能也是贊不絕口。按照這類著作的說法,千名贊辭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如多尿癥、肺結核以及若干熱病。在產(chǎn)房里誦唱它也能使生產(chǎn)順利進行。除了治病、解毒以外,它還能幫助人贖罪、了愿、禳災、祈福、驅(qū)除鬼魅、擺脫困擾、化解煩憂、躲避兇象。
吟唱贊辭是一種最具開放性的宗教實踐。任何人皆可參與,女人、孩子、聾啞人、呆傻人、不信神者都行。種姓上亦無限制。方式也很簡單:不必挑選時間,無需特殊場合(如凈修林),不要祭祀儀式(無論是家庭里的還是公開場合的),從而也免除了他人(如婆羅門祭司)的參與,更不用做金錢或財物上的準備,以及體力上的支出(如苦行),即使是講究一下自身的潔凈(如事先沐浴等)也不強求。唯一需要的僅僅是感情的單純和意愿的真誠。
《毗濕奴往世書》稱:“在‘圓滿時’通過修禪,在‘三分時’通過祭祀,在‘二分時’通過敬拜可以獲得的?;?,在‘爭斗時’僅靠贊頌美發(fā)者就已能夠獲得?!边@里所反映的,無疑是一個宗教實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趨向簡單的過程。這也使人想起了佛教類似的歷史演變。由于稱念神名以求福惠在做法上不拘形式,簡單易行,所以出現(xiàn)以后便很快成為印度教徒重要的宗教生活方式之一。在種種贊辭之中,毗濕奴一千名號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即使是吠陀經(jīng)典也從未受到過像它那樣的歡迎,因為吠陀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接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