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古詩詞有一個比較管用的辦法,就是分清其類別。古詩詞如果要分類的話,一般可分為以下十個大類別:①寫景抒情詩詞;②題贈送別詩詞;③托物言志詩詞;④山水田園詩詞;⑤詠史懷古詩詞;⑥邊塞征戰(zhàn)詩詞;⑦羈旅行役詩詞;⑧思婦閨情詩詞;⑨悼亡游仙詩詞;⑩談禪說理詩詞??偨Y(jié)2008年的高考語文試卷,我們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這就是在總共的十八套高考語文試卷中,考到寫景抒情類詩詞的就有八套之多,分別是:全國卷Ⅰ、全國卷Ⅱ、廣東卷、福建卷、山東卷、江西卷、遼寧卷、四川卷。
依照以上分類來看,除了上面所說的八套試卷中所考的詩詞是屬于寫景抒情類詩詞外,還有如考題贈送別類詩詞的有:北京卷、重慶卷、湖南卷和海南寧夏卷;考托物言志類詩詞的有:上海卷、湖北卷和安徽卷;而考山水田園、詠史懷古、羈旅行役類詩詞的則分別是天津卷、江蘇卷、浙江卷。
很明顯,2008年有三類詩詞是考查的熱點:①寫景抒情詩詞,②題贈送別詩詞,③托物言志詩詞。而考察最多的,還是要算寫景抒情類的詩詞。下面我們以山東卷為例來看看高考寫景抒情類試題的考查吧。
真題回放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2008年山東卷)
畫堂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
(1)上闋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xiàn)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
(2)“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
解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詞。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秦觀應(yīng)禮部試,落第罷歸,賦《畫堂春》。這首詞就是寫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的。這是一首傷春之作。詞的上片寫春歸景物。先寫飄零凋落的花瓣已經(jīng)鋪滿了園間小路,池水上漲已與岸齊平了,時間分明已進入春殘時節(jié)了,天氣乍晴乍雨,晴朗的天空,突然會下起小雨——說晴不晴,說陰不陰,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樣。觀看杏園已失去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動人景色,它像一個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顏顯得憔悴而沒有光澤。再聽枝頭杜鵑鳥兒,傳來聲聲“不如歸去”的啼鳴,泣血啼喚,多么令人傷感!杜牧詩有:“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可能就是化用小杜詩意。片末,總括一句“無奈春歸”,其無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寫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詞的下片,側(cè)重寫人。寫她獨自一人登上冒出柳葉枝頭的畫樓,斜倚欄桿,手捻花枝。這句似由馮延巳:“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詞意化來。她信手捻著花枝,一會兒又放下花枝,默默無語仰視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見遠處一道殘陽從云縫中露出來,把霞輝灑在她滿是愁容的臉上。她心中的“恨”有誰能理解呢?誠然,詞人沒有寫她“恨”什么。但從詞人給我們描繪的這幅春歸圖里,分明看見她面對春歸景色,正在慨嘆春光逝人易老,感傷人生離多聚少。青春白自流逝。全詞蘊藉含蓄,寄情悠遠:真是意蘊言中,韻流弦外,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余味。
方法指導
寫景抒情詩詞,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詩人主觀感情的詩詞。詩人在詩詞中不是直接抒發(fā)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將自己的感情轉(zhuǎn)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帶有感情色彩。詩人帶著有情之眼去觀察景物,以有情之筆去描寫景物,使感情附著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渾然無隔。寫景抒情詩詞往往是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
既然高考大量地考查此類詩詞,我們就要掌握解讀此類詩詞的一些基本的規(guī)律和方法。那么,都有哪些基本的規(guī)律和方法呢?
一是一般情況下,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人們的表情達意的方式大多都習慣于用優(yōu)美、絢爛的景物來抒寫高興、快樂的感情,用荒蕪、暗淡的景物來抒寫凄涼、哀傷的感情。所以,解讀時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觸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其意行之,樂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王夫之《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币詷肪皩懓?,用讓人心情愉悅的景物描寫,來反襯人物的悲傷;以哀景寫樂情,用讓人心情悲傷的景物描寫,來反襯人物的歡樂。如《詩經(jīng)·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酪罈盍篮么荷屓顺磷?,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xiāng)之時!前者是樂景寫哀,后者是哀景寫哀,而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樂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無奈之下朦朧入睡,卻見伊人人夢來。這里用的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美景卻更讓詩人傷心,這里用的’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不過,以哀景寫樂情的事例比較少見。
三是前面寫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詩的話,一般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這種情況的詩比較容易,暫不多論。
四是全詩都是寫景,將情付托于景中。古詩詞中最有名的通篇寫景的莫過于以下三首了: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的《石頭城》以及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模擬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新春日
祝允明
拂旦梅花發(fā)一枝,
融融春氣到茅茨。
有花有酒有吟詠,
便是書生富貴時。
(1)詩歌前兩句寫何時何地的什么景致?
(2)明朝風流才子祝枝山考進士不第,功名無望,于是便大徹大悟。從全詩來看,他悟出了什么?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天津橋春望
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
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
宮鶯銜出上陽花。
注釋:①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時,唐王朝國勢日衰,社會危機日益嚴重。詩人來到天津橋畔,目睹宮闕殘破的景象,撫今思昔,不無盛衰興亡之感,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七絕。
(1)全詩都著重在寫一個字,是哪個字呢?詩人又是怎樣寫的?請簡要分析。
(2)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fā)議論,靜觀默察,態(tài)度似乎很悠然,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冷靜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的一種什么感情?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