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08年12月15日,搜狐網(wǎng)新聞轉載了《揚子晚報》王璟的文章,題目為《高中作文大賽讓評委崩潰,九成學生不會寫議論文》,文章說:
“能入圍的同學作文基礎應該是相當不錯的,但是讓我們評委十分痛心的是,90%的參賽學生都沒寫成議論文,寫議論文的同學中能提出分論點的更是鳳毛麟角。所以讓人尷尬的是,我們在評獎時,一看到寫得像模像樣的議論文,就急忙拉到特等獎里來?!敝s文家、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王棟生老師無奈地說。
據(jù)介紹,這次作文題目為《“沒有問題”的問題》,要求只限議論文體?!皼]想到一次議論文比賽竟折射出高中生作文的諸多問題?,F(xiàn)在很多中學根本不讓學生練習議論文,所以中學生根本不會分析和論證。文章缺乏主體思考,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一些學生覺得沒東西寫時只知道在故紙堆里找東西或是生搬硬造,這樣寫作文就像在三鹿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寫出的只能是不值一看的爛文章?!蓖鯒澤蠋焽烂C地說。
“高中課程標準對議論文是有要求的,議論文文體也在高考作文的考試范圍之內,同學們要在寫作文時多想想?!?/p>
其實,所謂議論文,是葉圣陶那一代語文教育家為了訓練同學們議論類文章的寫作而提出的一種“虛擬”文體,這應該是那一代語文教育家對寫作的輝煌貢獻。這種做法其實是將作家的自由寫作和中學生的命題性基礎寫作分別開來。他們認為,議論文包括論點、論據(jù)、論證三部分,議論文一般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該說這種提法的確將議論類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煉出來了,是議論文體的骨架,這不乏科學的見地,對初學寫議論文的人掌握議論文的結構和寫法有很大幫助。先立骨,可以形成議論文的結構,然后再向雜文和議論散文方向發(fā)展。這樣的文章就會和以抒情敘事為目的的記敘類抒情類的文章區(qū)分開來。和記敘類抒情類文體相比,議論類文章的模式化比較明顯,初學者對議論模式的了解和掌握應該是必須的。
“議論文”閱讀
[妙文覽勝]
例文一
蓮花盛開的水瓶
琴臺
與一位久不謀面的老朋友相逢,發(fā)現(xiàn)他變化巨大。
之前,他疾言厲色、憤世疾俗,太過暴躁,不易與人相處。如今他異常平和,禮貌謙恭,讓人如沐春風。他說他是被一本書改變了命運:日本著名醫(yī)學博士江本勝的著作《水知道答案》。
好奇的我也買來一閱。原來,這位醫(yī)學博士從1994年開始一項和水有關的實驗,通過一連串對“水結晶”的科學探索,發(fā)現(xiàn)水竟具有復制、記憶、感受和傳達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裝滿水的瓶上貼上“感恩”的標簽,水的結晶居然像個“心”字;貼上“阿彌陀佛”四字的篆刻,水的結晶呈現(xiàn)七彩色……為什么會這么奇怪呢?
老朋友解釋道:“這里面蘊含真諦:一滴水都能分辨顯示出一個詞語的美丑,更何況人類!之前,我的心很浮躁,但這本書讓我大徹大悟: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一切都隨著我們心性的改變而改變。那個瞬間我懂得了,我眼中過去的不美和缺失,其實不是世界的不美和缺失,而是我心的不美和缺失?!?/p>
在我的愕然面前,朋友繼續(xù)侃侃而談。確有科學資料顯示:人在受精卵狀態(tài)時,99%都是水;出生后,水占人體的90%;長到成人時,這一比例減到70%;臨死前大約會降到50%。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這一生都是活在水的狀態(tài)中。
得知這個事實,朋友感覺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容器,是一只裝著水的瓶子。
“既然水能讀懂文字和語言,那些‘常年積累的怨怒’的標簽,會在我的人生中造成怎樣丑陋的結晶啊!其實我的怨怒,不是在和他人、和世界過不去,而是和自己過不去。書上說,在水瓶上貼上‘蓮華經’的標簽,水的結晶很像蓮花。我想,如果我能常懷感恩、友愛、向善、寬容之心,我的心里必然也會盛開萬朵蓮花。”
原來,一滴普通的水,一枚普通的水結晶,竟可蘊含磅礴的人生萬象。
初冬的晚上,我手捧淡茶,再次打開《水知道答案》。書讀完,茶喝空。我獨自站到安靜的月光下沉思。
我能聽到體內的水在緩緩流動的聲音,剎那間,自己恍惚成了一只裝滿水的瓶子。不管之前我給瓶子貼過什么標簽,從此,我的標簽將少有灰色的字眼,陽光、快樂、感恩、積極,我想讓自己的身體內盛開蓮花,盛開美麗的六角型結晶。
其實,又何止小小的個體?
我們的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湖泊、河流、海洋占到大半面積,不也是一只巨大的裝滿水的瓶子?我們給祖國貼上的又是怎樣的標簽?剛結束的奧運會開幕式,由中國漢字組成的“和”讓人印象深刻,而無數(shù)手臂組成的展翅白鴿更讓人心曠神怡——這樣的標簽,何其美哉,何其壯哉!
我們的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地球的表面積510067866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361745300平方千米,占地球總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我們腳下這顆藍色的星球不也是一只巨大的裝滿了水的瓶子?我們,你們,他們,又將為它貼上怎樣的標簽呢?
答案不得而知,但那晚的夢里,我看見數(shù)以億記的蓮花,葳蕤盛開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
[妙文覽勝]
例文二
論勤
林家箴
俗話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也曾說過:“業(yè)精于勤。”這就是說,學業(yè)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好學。翻開史冊,看古今中外之人,凡事業(yè)有成就者,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不是用辛勤的汗水寫著一個閃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明代著名醫(yī)學家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整整奮斗了三十年。古代的醫(yī)藥書幾乎讀遍了,摘錄的筆記能裝幾大箱。有些書本上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就跋山涉水,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答案。他不辭勞苦,游歷四方,足跡遍于五省之多,行程不下萬里。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以百折不撓、艱苦卓絕的精神,踏遍了崇山峻嶺,把三十四個春秋獻給了自己的事業(yè),為《徐霞客游記》的寫作奠定了基礎;德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歌德,花了五十八年的時間,搜集大量的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和思想有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由此可見,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奮分不開的。
勤,出聰慧。齊白石的畫,人所皆知,但他并非自幼學畫,而是半路出家,是由木匠改行的。據(jù)說有一次,他隨師傅出來做活,在主人家中看見一本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他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好說歹說借了來,花了半年時間臨摹下來。這樣,邊做木匠,邊學繪畫,持之以恒達十五年之久,后因其勤奮努力,不斷進取,且又得名師指點,終于成為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中國國畫大師。眾所周知,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上學的時候,并不是一名成績出色的學生,老師甚至說他是“笨頭笨腦的孩子”??墒撬敛恍箽?,勤于探索,勤于實踐,在科學的崎嶇山路上奮勇攀登。半個多世紀里,未曾一天停止過他勤奮的腳步。終于,他以非常的毅力潛心鉆研,建造了相對論科學的宏偉大廈,成為一名舉世聞名的科學巨匠。事實說明,即使先天條件比較差、反映比較遲鈍的人,只要發(fā)揚勤奮好學的精神,同樣會變得聰明起來。
總之,勤奮是點燃智慧的火把。高爾基曾說過:“天才出于勤奮?!笨ㄈR爾也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敝灰覀兦趭^不懈,勇于探求,那就會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就能在事業(yè)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勤”的深刻含義,做一個勤奮者。
[對比賞析]
讀到《蓮花盛開的水瓶》一文,我們首先要問,這是篇散文還是議論文?那我要問你,此文的骨架是什么?題目有水瓶,結尾寫蓮花,貫穿文章始終的是水瓶,其中這樣的話可以說是文章的骨架:“一滴水都能分辨顯示出一個詞語的美丑,更何況人類”、“朋友感覺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容器,是一只裝著水的瓶子”、“我能聽到體內的水在緩緩流動的聲音,剎那間,自己恍惚成了一只裝滿水的瓶子”、“我們的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湖泊、河流、海洋占到大半面積,不也是一只巨大的裝滿水的瓶子”、“我們腳下這顆藍色的星球不也是一只巨大的裝滿了水的瓶子?我們,你們,他們,又將為它貼上怎樣的標簽”。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推斷出“水瓶”的本體是人的心靈,而“蓮花”就是美好心靈的象征。文章實際上是在證明這樣一個觀點:人要“能常懷感恩、友愛、向善、寬容之心”,要愛護他人,愛護國家。愛護地球。而作者選擇的論據(jù)有:水瓶的比喻;著作《水知道答案》中講的水的功能;接著寫出的從水瓶到國家到地球的擴展,這實際上是邏輯推理這種抽象思維的運用。本文是用來講道理的,所有的敘述成分都是為證明觀點服務的。只不過,文章運用了記敘文和散文的寫作筆法,語言靈動,增添了文章的生動形象色彩,并且和議論的骨架結合起來,相得益彰。
如果將《蓮花盛開的水瓶》看成一篇充滿華彩裝飾的議論文的話,那么《說勤》就是一篇本色的議論文。也就是說,《說勤》是觀點簡單地加上事例再加上簡要分析的議論文。這樣的文章可能被很多“寫作高手”瞧不起,可是,初學寫議論文者必須從此入手,中學生必須深刻領會議論文的骨架。這讓我想到很多書家都讓初學書法的人從柳體入手,原因在于,柳體有筋骨。這里的寫字的筋骨,就相當于議論文的骨架。學好了寫骨架,才可以隨才情添加潤色辭采?!墩f勤》的特點在于:語言干凈,富有抽象意味和思辨色彩,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論點、分論點、論據(jù)一目了然。它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議論性文章首先要做到——
觀點鮮明 論據(jù)充分
理念導引
議論類的文章是用來闡述道理的,首先要有觀點。雖然或隱或顯,有明有暗,但觀點明確而不含糊是第一位的,因此,對事物事件和現(xiàn)象的判斷和評價要旗幟鮮明,是好是壞,或褒或貶,必須鮮明。這里所說的鮮明,不是標志性的文字的鮮明排列,而是在文本寫作意義上的意識的鮮明。比如,有許多看似寫事記人的文章,可骨子里卻是說理的,那“理”就埋藏在形象的敘述之中。這樣的文章也是觀點鮮明的。
有了觀點就要有依據(jù),這依據(jù)被人們稱為“論據(jù)”?;蛘咧v道理,或者擺事實,講道理可以曉之以事理,擺事實可以服之以經驗。實際上,議論文就是你說服別人的過程,說服別人就要有根據(jù),這些根據(jù)排列出來就要有順序??上戎骱蟠?,也可先次后主;可先總后分,也可先分后總……總之,議論文的議論順序,就是我們平時說話辦事的順序。世界上的順序無非三種,時間、空間、邏輯,這些順序都可以用到議論文的寫作中去。
議論文是格式感強的文體,我們要研究優(yōu)秀的議論文作品,模仿其行文格式,最后超越這些格式,或者將這些格式融會貫通。骨架無非是“議論文的三要素”,而這些要素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就是塑造血肉,好的議論文要做到骨肉交融,更有一些議論文借鑒記敘文和散文的寫法形成了隨筆和雜文的寫作。
【文題】
讀下面材料,聯(lián)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一個斯巴達人對他的母親抱怨說:“我的劍太短了?!蹦赣H回答:“孩子,你前進一步,劍不就長了嗎?”
教師下水作文
從短到長
劉德福
俗話說,“取長補短”。而我曾看到這樣一段對話:一個斯巴達人對他的母親抱怨說:“我的劍太短了?!蹦赣H回答:“孩子,你前進一步,劍不就長了嗎?”這也是由短變長,不是“取長補短”中“補”的,而是“前進一步”促成的。從這則材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短不是恒定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短可以轉化為長。
短,激志氣。被漢武帝施以宮刑的司馬遷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悲痛之中,可謂人生“短”之極致??梢舱沁@個“短”,激發(fā)了司馬遷寫照耀塵寰的《史記》的志氣。他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边@些古人都曾陷入人生的困境之中,但不消沉不氣餒,最終成就了生命的輝煌。他們都是在生命之“短”中,向前跨了一大步,也就是“發(fā)憤”之后才有“為作”也。司馬遷正是從這些人身上找到了激發(fā)自己志氣的憑借,忍辱負重,成就了史家大業(yè)。
短,激才情。史鐵生在二十歲的時候失去了雙腿,我們可以設想,假如史鐵生沒有成為殘疾人,他可以擁有遠足的快樂、奔跑的快感,他和短跑名將劉易斯的對話中就表達了這樣的愿望:用自己的作品換劉易斯的雙腿。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這樣的事實,正是史鐵生命運中的“短”,才讓他的思想沉入了生命的最深處,讓富有魔力的文字和他的靈魂契合,才使他煥發(fā)出迷人的才情,成為當代著名的作家。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所謂“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所謂“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都不是沒有道理的。當然,誰也不想讓國家的動亂來換得詩歌的輝煌,誰也不想讓少年出身的卑微清苦來成就后半生的富貴榮華,而現(xiàn)實的殘酷也是一種真理,正是這些“命運的短”才激發(fā)了這些人的才情,成就了生命中暗影里的陽光。
總之,短是到長的一條途徑,雖然不是唯一的途徑,卻也是很常見的一條途徑。這條路上應該有一位好母親的指引,正如那個斯巴達人的母親告訴兒子向前跨一步,史鐵生的母親用自己的愛為兒子指引一條適合兒子的人生之路一樣。
教師下水感悟
成年人一般不寫這樣平板的議論文,但這卻是初學議論文的同學們掌握議論文寫作技巧的最佳樣式。我模仿范文中鮮明地設置論點和分論點,概述典型事例然后分析的寫法,希望同學們能從中得到啟發(fā)。
[實驗學校學生作品展示]
論“短”
俞斌武
這個世界上有長就必定會有短,所以我們也不必苛求上帝對人類的絕對公平。一個孩子手中的劍短,于是他就去問母親,母親告訴他,向前邁一步劍就長了。一句簡單卻充滿哲理的話,但事實就是這樣,短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已經短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去讓短變長,哀怨命運的不公是沒有用的。
短,也能成就精彩的人生。在電影《阿甘正傳》當中,主人公阿甘是一個弱智,智商只有75,連進學校都被拒絕。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一直不懈地努力,很幸運他有一個偉大的母親,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鼓勵他。他通過努力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橄欖球員。也因此被一所大學破格錄取,后又參軍。當美軍陷入越戰(zhàn)泥潭當中時,他卻用他固有的頑強表現(xiàn),為自己贏得了榮譽,并受到約翰遜總統(tǒng)的接見,成為了民族英雄。然后為完成朋友的遺愿而去當了一個捕蝦船長,雖然一開始就遭受失敗,但他并不氣餒,而是不斷努力,終于因此成為了億萬富翁。從弱智兒童成長為大學生、民族英雄、船長、億萬富翁,這條道路上當然有母親的鼓勵推動,但是,他的努力,以勤補拙,才是最關鍵的。
短,也能演繹出精彩。作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還到中國參加過乒乓球比賽,并為中美建交立了功。在“說到就要做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阿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他和“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里學跳舞;幫約翰·列農創(chuàng)作歌曲;在風起云涌的民權運動中,他瓦解了一場一觸即發(fā)的大規(guī)模種族沖突;他甚至在無意中迫使?jié)撊胨T大廈的竊賊落入法網(wǎng),最終導致尼克松總統(tǒng)的垮臺。這一系列精彩的作為讓人很難和一個智障人聯(lián)系起來,阿甘的短是事實,而從“短”演繹出“長”也是事實,從他的人生軌跡上,我們看到了生命“由短變長”的奇跡。
看完影片,我覺得它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其教育意義對我們年輕一代來說是不可估量的?!岸獭痹诎⒏噬砩霞畜w現(xiàn)為他的智商低,他的成功則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知道了該如何彌補“短”,這就是勤奮和永不放棄。
[指導教師:劉德福]
學生仿寫感悟
范文和老師下水作文的格式讓我明白了議論文的骨架,我將論點和看過的電影《阿甘正傳》聯(lián)系起采。提取阿甘身上符合這個論點的事例,概述后進行分析,這篇議論文就一氣呵成了。
【文題】
讀下面的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首先開賣豬肉先河的是北大才子陸步軒,當年他以長安縣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分配到長安縣柴油機械配件廠,此后他經歷了不少生活波折,在屢遭失敗后,因生計所迫,1999年他和妻子在長安縣開了一家“眼鏡肉店”辛苦度日,當時北大才子長安街頭賣肉的報道很轟動。《重慶晨報》也報道了法學專業(yè)大學生畢業(yè)后提刀賣豬肉的故事。他叫周龍,是西南政法大學的一名法學專業(yè)大學生。2005年6月,他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yè)后便開始四處找工作,但卻一直沒找到,最后還是在一位同學的介紹下進入超市。
教師下水作文
寫滿人生寓意的花事
李瑤瑾
與一位既是童年伙伴又是同學的老朋友相逢,和她談起了盛開在我們生命旅程中的鮮花。
她說,愛美的人,誰不喜歡花呢?走過四十,發(fā)現(xiàn)花事竟與人生有著密切的關系。
少年時代,生于鄉(xiāng)村,長于田野。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但是,少年的我并不缺乏對美的感受。我覺得那種色彩是生命的色彩,是少年生命綻放、舒展的色彩。那種色彩,與物質無關,與貧窮無涉。當時看到年畫上的牡丹花,覺得那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而我只有遍地的野花,花朵小而顏色淡,這時候的現(xiàn)實和人生理想有了很大的差距。我和同伴們只好用白紙和彩筆描畫牡丹花。
老朋友解釋道:“這里面蘊含著一個道理:人生的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注定會存在某些差距,人要學會適應。”
上學之后我們還是沒有自己真正的牡丹花。
在村里的小學校里讀書時,我在我家毗鄰的灶房屋頂上撒了太陽花種子,看著它們一天天地出苗,一天天地長葉,一天天地長高,搖曳,然后零星地開出一朵兩朵玫色的狀如太陽的花。這時,我擁有了自己的花朵,經常邀請好友來家里一起賞花。也許,這正如我們這樣的鄉(xiāng)間少女——貧寒家庭里的女孩子,心里也充滿對太陽的感恩,以渺小的力量茁壯成長,忽視貧窮,盡情開放??墒?,它仍然不是我的牡丹花。
大學畢業(yè)那年,與同學一起在實習間隙,抽空登上奉化一座不知名的山。遠遠的,發(fā)現(xiàn)小山被一種氤氳的香氣罩著;走近了,香氣愈濃。滿山的花如天上的星星,我驚詫于那小小的白色的花竟然有這么濃郁的香。同學說,這是梔子花。孤陋寡聞的我,這才知道。
而今,工作之余,我會常常買了鮮花插在花瓶里。香水百合的喇叭總在我跨進家門的那一刻吹響,玫瑰的艷麗絢爛讓我凝眸,康乃馨的樸實使我喜愛,孱弱多情的扶郎花告誡我相夫教子,而火鶴正如沖天的精靈,蓮就像志存高遠的君子……這些美麗的花啊,你們是自然的天使,雖然插在瓶中沒有了根,但你們一樣使我的心靈怡然豐富,使我中年的生活富有情趣。
我要說的是,現(xiàn)在,我還是沒有自己的牡丹花,可這又能給我的人生帶來什么損失呢?這使我想起那些走出大學校園一時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同學們,也許你們現(xiàn)在還不能得到你心中的“牡丹花”,可是,野花、向日葵,也是你們生命的情趣所在,等到了擁有梔子花、百合花的時候,生命就會精彩起來,帶著這樣的心情生活,你的生命旅途一定會繁花似錦。
我明白了,人生如若充實豐盈,放眼望去,滿眼是花。滿心是花;人生若是空虛虛度,有花也會憔悴損。
教師下水感悟
我們往往寫散文很順手,而寫議論文就有些隔膜,而范文《蓮花盛開的水瓶》用散文筆法寫議論散文的形式很新穎,啟迪了我的寫作,我模仿其中“談話式”的結構。將我人生中的花事和寫作論點銜接,一篇不錯的文章就成形了。
[實驗學校學生作品展示]
不斷變形的瓶子
葉潔瓊
一日和同學聊天,同學發(fā)出讀書沒用的感慨。
之前,她是“讀書至上論”的信奉者,現(xiàn)在卻對讀書產生如此悲觀的情緒,實在讓人心疼。好奇的我到網(wǎng)上搜索,發(fā)現(xiàn)大學生、研究生賣豬肉的還真不少,竟然也有博士生。
我向老朋友解釋道:“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一定有一批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自主創(chuàng)業(yè)或暫時以勞力來賺錢又何嘗不可?研究生賣豬肉是難得的經驗,是對性格的磨合,對能力的鍛煉,由此才能更好地走人社會。人生就如同瓶子,父母、學校以及自己都在塑造這個瓶子,這可以比作在窖中燒制。瓶子的規(guī)格和特色是由父母、學校和自己決定的,而成為成品,流通到社會上之后,就要接受社會的檢驗,適合者被接納,不適合者被擱置甚至棄置,這都是合情合理的。也就是說,有的畢業(yè)生是搶手貨,可能有的畢業(yè)生就要隨著社會的要求被改造成其他樣式,甚至有的畢業(yè)生成為古董,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賣豬肉也許只是你這個“瓶子”暫時存放在社會的一個貨架上,好瓶子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找到更華貴高雅的藝術品陳列柜子。
在朋友的愕然面前,我繼續(xù)侃侃而談:“也許你會說,大學生、研究生教育在中國屬于精英教育,培養(yǎng)高新人才。辛苦十余年,滿載父母親友的殷殷期許,花費時間與金錢,只為一把屠豬刀,太不值得了。這使得學無所償,學無所用,如同諸葛亮揮刀戰(zhàn)沙場,張飛出策坐帳中。可是,你也要想到,生產瓶子的窯廠那么多,即使生產的都是優(yōu)等品,也需要一個尋找銷路的過程,更何況,流通的過程相當復雜,不是‘一一對應’就可以解決的。這樣想,你就會覺得研究生賣豬肉也是可以接受的。近幾年來,也不乏這樣的案例。如北大才子菜場賣肉,成為資產千萬的怪才。職業(yè)無貴賤,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都是光榮的。何況,現(xiàn)在賣肉并不表示一輩子都賣肉。讀了十幾年的書,總是要有所用的?!?/p>
朋友有些驚嘆了,原來,一只普通的瓶子,竟可以蘊含這樣深刻的道理!
做一個優(yōu)秀的瓶子,就必須經歷不斷的變形。
[指導教師:李瑤瑾]
學生仿寫感悟
看到這則材料,我心中就有許多話說,可是又無從下筆。我從范文《蓮花盛開的水瓶》中找到了“瓶子”的比喻,然后又模仿了“對話式”的結構,就寫成了一篇生動形象的議論文。掌心里的芳香
矯友田
寺院前面有很大一片坑洼地。每到雨季來臨,坑洼地上就會生出許多深深淺淺的小水潭,茂盛的水草便肆虐開采。到了深秋,那些水草腐爛了,周圍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令人惡心的氣味,誰也不愿意走近。
有一天,幾個放牛的農人從那片坑洼地經過,遠遠瞅見老方丈正跟幾個徒弟彎著腰,在一個淺淺的水潭里翻挖泥漿。他們頗為詫異,大聲問道:“你們在做什么?”老方丈直起腰來,笑道:“在播種呀。”農人善意地提醒說:“這樣的坑洼地,什么莊稼也長不起來。再說,往后下雨天越來越多,說不定明天一場大雨就將小水潭給淹沒了?!崩戏秸扇孕χf:“不播種,哪能有收獲呢?”
數(shù)日后,一場暴雨果然將那個小水潭給淹沒了。
然而,一個月后,農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那個小水潭的水面上,浮起一片片圓圓的碧綠的葉子。哦,老方丈和他的徒弟們在小水潭里播種的原來是蓮藕。大大的蓮葉,很快將水面遮掩住,美麗的蓮花競相開放。清香溢滿小水潭周圍。到了秋天,那些可愛的蓮蓬,惹得許多孩子前來采摘。
其他水潭里的水因為雜草腐爛,很快發(fā)黑發(fā)臭。而栽種蓮花的那個小水潭里的水,始終都是那么清亮。小和尚在擔水洗衣時還會下到水里,摸幾個白白嫩嫩的蓮藕上來,帶回寺院里煮菜。
后來,附近的農人紛紛到寺院里來,討要蓮藕栽種。老方丈吩咐徒弟們,把那些長大的蓮藕從水潭里挖上來,然后分成段,分給那些農人們。不到幾年時間,寺院門前的那些水潭里面都長滿碧綠的蓮葉。每到蓮花盛開季節(jié),花香溢滿寺院。
有一次,一位游僧前來寺院“掛單”。在寺院門前,一陣風兒拂過,攜來縷縷沁人心脾的清香。那位游僧深深吸了幾口,問身旁的老方文:“師父,這是從哪兒飄出的香氣,如此怡人?”
老方丈捻髯笑道:“這是來自掌心里的芳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