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實驗工作使我感受很深,收獲頗豐,受益匪淺。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的課堂“變”了。
一、在活動中探索
以往教學過程中,常常是教師的嘴,學生的耳,封閉學生的嘴,禁錮學生的思維,課堂看起來安安靜靜,其實死氣沉沉。現(xiàn)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設計來體現(xiàn)教學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讓學生自己動手找答案。每一項活動都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起引導、組織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如林老師在教學《手和腦》一文時,由猜謎的方法導入新課,在歡快優(yōu)美的樂曲中朗讀課文,認識生字,檢查學生識字效果,進行漢字“克隆”游戲。為使學生加深理解“一切創(chuàng)造靠勞動,勞動又用手和腦”,教師把課前準備好的飲料瓶子分到每個組,讓兩個組的學生光想飲料瓶子做什么,其他幾個組的學生大家共同想,再做一做。有的小組做了一朵花,有的小組剪去瓶頸,給老師當粉筆盒用,有的做了一個漂亮的小花籃。只動腦筋的同學,也很有創(chuàng)造力,但沒付諸于行動。使學生懂得:只動腦筋不動手,只能是空想。既動腦筋又動手,才會有創(chuàng)造。這樣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課堂上有歌聲、笑聲,從始至終學生情緒高漲,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其學習的主動性。
二、在情境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規(guī)律,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場景、小競賽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fā)自主探索的欲望,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學習。如小王老師在教學《我的身體》一課時,首先教師以唱歌、比賽系扣子的游戲情景把學生吸引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在愉快的氛圍中置于新知,并初步感知到身體在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在探究新知時,教師也通過一系列的學貓、狗叫,看、聞、嘗等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興奮的、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中參與學習,課堂氣氛融洽而有情趣,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松。做到品德教育不是枯燥的說教,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事。
三、在思維中發(fā)現(xiàn)
現(xiàn)在,教師在課堂上最常說的話就是“你發(fā)現(xiàn)(明白)了什么?”,目的是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同學相互質疑,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如郭老師在教學《擺一擺、想一想》一節(jié)時,教師首先通過“師生變魔術”這個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引導學生用圓片變數。教師首先用一個圓片分別貼在數位表的十位上和個位上,這樣就用一個圓片變成了兩個數“1”和“10”。然后讓學生獨立探索或小組合作探索擺數的規(guī)律。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參與活動,活動中又為學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這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了前提條件。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了“獨立探索,擺兩個圓片變數”;“小組合作擺三個圓片探索擺數的規(guī)律”;“自主選擇擺5~8個圓片,內化擺的規(guī)律”;“獨立觀察,思考1~8個圓片所變數的規(guī)律”;“獨立抽象出9個圓片所變成的數”等教學活動。教師努力挖掘活動內容中的開放性因素,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發(fā)現(xiàn)、分析、整理出數學知識,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鍛煉。
四、在創(chuàng)造中教學
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部分教師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合理取舍、調配、重組,使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如張老師在教學漢語拼音“ou、iu”時,教材中的插圖是“海鷗”和“郵筒”,由于農村學生對這些事物很生疏,張老師便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改變“ou、iu”的呈現(xiàn)方式,自制了兩張投影圖片,一張圖是“手”,另一張圖是“?!?,用“手”帶出“ou ”,用“?!睅С觥?iu”,從張老師這一改變可以看出我們教師的教材觀也發(fā)生了改變,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五、在激勵中成長
教師的評價能點燃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師不僅教態(tài)美、創(chuàng)設的情境美,感觸最深的還是教師的語言美。例如: “你真棒”“你的想法真新穎”“你的作品很獨特”“你的見識真廣”“老師真為你驕傲”“你說得太好了”等大量鼓勵性語言在課堂上的引用,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寬松、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樹立了自信心,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