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作文評語,則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點睛之筆。然而,傳統(tǒng)的作文評語大多用語生硬,缺少與學生在情感上的商榷、溝通,這與新課程所追求的師生應(yīng)在心理、情感層面上的和諧格格不入。而今,課標正在深入人心,怎樣使作文評語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呢?我認為應(yīng)該從情感性評語入手。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钡拇_,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實踐早已證明,凡是成功的教育,都不能缺少師生雙方的情感活動。遠離情感,知識之花將會枯萎;脫離情感,品德之魂難以鑄就。新世紀的教育呼喚著情感教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曾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充分說明情感對人內(nèi)心情緒的調(diào)動具有獨特的力量。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實際是學生內(nèi)心世界情感真實的流露。當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時,他們渴望得到心靈上的呼應(yīng),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賞識、認可。教師也許是學生作文的第一個讀者,很可能也是唯一的讀者。教師應(yīng)用評語撥動學生的“情”弦,以情傳情,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以激發(fā)他們寫作的靈感。因此,在寫評語時,必須用心去交流,用情去交融,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情況,從人出發(fā),因文而異,相機而言,在“情”字上下工夫,將著眼點放在“人”身上,寄言以情,以情潤人。我們班有一個小男孩,性格活潑、開朗,在班級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有責任感,從不服輸。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男孩背后有著令人辛酸的故事:他5歲時,母親去世了,父親外出務(wù)工多年,至今杳無音訊。他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非常困苦,祖孫相依為命。不幸,在這學期開學不久,他的爺爺又病逝了??伤麖膩頉]在同學面前流過一次淚。這一切都是我通過他寫的一篇文章《感恩父母》了解到的,但在他的文章中字里行間流露的不是讓人憐憫同情之意,而是身處逆境敢于面對生活之心。展現(xiàn)出的是堅強、樂觀的心態(tài)。我知道表面堅強的人,也許內(nèi)心很脆弱。作為他的老師很想分擔他的痛苦,可多年的經(jīng)驗提醒我,他會對此很敏感。既然不能分擔他的痛苦,為什么不能給他一些鼓勵呢?我在評語中寫道:“讀了你的文章,你讓我流淚了,在淚光中我感受到你的堅強和樂觀,同時,老師也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中?!彼x了我的評語,在評語后又補寫了一段:“老師,看完您的評語,我有一種想哭的感覺,那是因為感動。你的話讓我感受到了一份關(guān)心,一份真情,更增強了我對生活的信心,我會加倍努力學習,謝謝你,老師!”這是心與心的共鳴,是情與情的碰撞,在這里評語成了連接師生情感的紐帶,成了唱響師生和諧的贊歌。
總之,情感性評語是承載師生的情感方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是感染學生的一種魅力。傾情評語,用思想點燃思想,用真情呼喚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