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聾生大大增加看的機會。用文字、圖像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對此筆者深有體會。
在學習這一課時,針對我班15名聾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為A、B、C三組,采取分層教學,動態(tài)指導。注重引導聾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指導聾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聯(lián)系實際想象課文所描寫的雨前、雨中、雨后等景象。了解課文是怎樣運用比喻來具體描寫景物的。激發(fā)聾生觀察自然景象的興趣,體會大自然的美。下面具體談談課堂上筆者是如何進行教學的?
一、以情激趣,導入新課。
首先出示課件,讓聾生看一幅動畫的雨景,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被美麗的雨景吸引住了,一個個瞪著眼睛,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然后我引導學生簡單說說圖意(指圖問:這是什么?(雨)雨下得怎樣?(雨下得越來越大。)雨景美不美呀?(美)),如此導入課文,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
二、講讀課文,讀中感悟。
1.讀寫雨前景象的段落(第一自然段)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明確目標:①下雨前天氣怎樣?(找出句子)②哪些詞語看出要下雨了?(悶熱、天色暗、狂風)這樣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習慣。另外,學生的學習水平不一樣,所以我設計一個課件把答案用醒目的顏色標出來。讓C類的學生明確答案,真正理解。
2.讀寫雨中景象的段落(第二、三自然段)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去自主學習,討論的內(nèi)容是:“下雨的時候,我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課文中一連用了幾個比喻句,對于聾生而言,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比如,“窗外迷迷蒙蒙的一片,像無比寬大的珠簾?!痹谶@句話中,省略一個主語“大雨”,“迷迷蒙蒙的一片”,B、C兩類的聾生很難說出。所以我就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讓聾生看一幅迷迷蒙蒙的一片大雨的圖景,再與一幅寬大的珠簾圖片相比較。這樣就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象化、實物化,從而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聾生很容易說出這個比喻句的本體和喻體。
文中“真是一場及時雨呀!我仿佛看到渴極了的玉米苗正在咕咚咕咚喝個痛快。這場雨流進這大田,流進了果園,流進了人們的心窩里?!边@一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是虛寫。為什么說這是一場及時雨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那么怎樣突破這一難點呢?我利用網(wǎng)絡找了一些植物枯萎、土地干裂的圖片,制成課件給學生看。學生看過這些圖片后,我就問,土地很干,玉米和果樹很長時間沒喝雨水了,現(xiàn)在正好下雨了,及時不及時呀?這時學生緊縮的眉頭舒展開了,點點頭,我知道孩子們真正理解了。
在講解這一自然段時,我還注重指導聾生有感情地朗讀。要求學生讀出作者喜悅的心情。也許有人說,聾啞孩子聽不到,讀的效果不好,不如讓學生多寫。實踐中我認為指導聾啞學生讀書是科學的,有效的。從一年級開始我便注重訓練聾生的發(fā)音和口型,并結合手勢語指導聾生朗讀詞語、句子和課文。聽力較好的學生我要求發(fā)音準確,無殘余聽力的學生,我要求口型正確,聽力損失嚴重的學生我要求口型基本正確,但都必須發(fā)出聲。久而久之,我班學生的朗讀水平明顯好于平行班級。課堂上我常用不同形式的讀,如,范讀、指名讀、分角色讀及集體讀等。因此,在這一課我也不例外,我采取多種形式讀,讓學生去理解體會雨景的美。
3.學習最后一段
學生自讀課文明白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樣的以后,我指導學生背誦,比一比看誰記得快。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A類的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就能背出,B類的學生背得不熟練,C類學生我只要求他們能熟讀就可以了。)為什么要聾生背誦呢?因為這一自然段語句很優(yōu)美,并且又簡短。讓學生積累語言,學以致用,為以后的仿寫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拓展練習,訓練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描寫雨后的景象,據(jù)此我讓學生看圖說一段通順連貫的話。并制作一個動畫課件,畫面是雨后的景象,天上出現(xiàn)一道美麗的彩虹,地里的莊稼綠得發(fā)亮,幾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只青蛙正忙著捉害蟲。我首先讓學生按觀察順序從上到下說說圖意,再讓學生運用課文描寫雨后的句子去表達,要發(fā)揮想象。在說之前,我給學生開個頭,雨后,我推開窗子_______。C組學生只能說一個句子和詞語,B組學生能說兩三句連貫的話,A組學生不僅能運用課文中的句子,而且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說得非常通順,比如我班學生張琪說的一段話:雨后,我推開窗子一股泥土的氣息迎面撲來,抬頭一看,天上出現(xiàn)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田里的莊稼經(jīng)過雨水的沖洗,舒枝展葉,綠得發(fā)亮。幾只蝴蝶在莊稼上飛來飛去,一只青蛙從小河里游過來,在田里忙著捉害蟲.雨后的景色真美??!
可見,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可以為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抽象且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實物化,聾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并配上文字,圖文并茂,全方位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教讀《雨》這篇課文的一點體會,不當之處敬請專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