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研究創(chuàng)業(yè),更注重教育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把握新理念,改變傳統的教與學觀念,在教學中自覺運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于課堂。
【關鍵詞】備課 教學 合作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1-0117-01
作為一名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業(yè),把握新理念,改變傳統的教與學觀念,做到備課創(chuàng)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技能深化、教學內容生活化;與學生互相交流合作,做到以人為本。
一、備課創(chuàng)新——備學生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備課始終要以學生為中心,“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就是不斷弘揚學生主體精神的過程。教師通過備學生,解決學生現有水平與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起到調節(jié)學生與教材關系的作用。同時,教師要做到尊重差異、承認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備課,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無論是優(yōu)秀學生還是學困生都各有長短,應注意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指導”、“因材施教”。此外,教師要用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主體的能動性,客觀地分析、研究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來激發(fā)學生“我能行”的自信。
二、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技能、創(chuàng)內容
1.教學技能深化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已被廣大教師所認可,但是,有些課堂教學仍然是“我聲仍舊”。其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我們的老師長期受傳統課堂教學技能的影響,已習慣了運用原來的一套備課、教材使用、導入等技能,只要是新授課,就會毫不猶豫地從“檢查復習——提示課題——新授——鞏固——小結——布置作業(yè)”這一條教學途徑出發(fā)。不可否認,這一教學結構是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要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天的課堂,首先要對傳統課堂教學技能進行更新與發(fā)展。社會已進入網絡時代,教育技術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終身學習成為必然。
2.教學內容生活化
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學生首先接觸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課堂教學內容只有向生活拓展,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在教學中,要盡力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即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聯系生活學習,將學科課程變?yōu)閷W生認識生活的活動課,體現學習“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科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這樣,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由課內延伸到
課外,養(yǎng)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三、合作創(chuàng)新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之間雙向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在師生合作上,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要探討如何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要在學生不合作時,使之很快轉化,使其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合作順暢。有的學生厭學、厭課,因而也厭師;有的“小皇帝”既不尊重父母也不尊重老師,誰也沒好辦法使之改變。教師上課時碰到學生惡作劇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教學只好中斷;有時教師分析了某一問題,學生卻發(fā)表反對的意見,師生各執(zhí)一端,僵持不下;也有時學生的看法與老師有分歧,老師卻批評或責怪學生,學生不服,議論紛紛,課堂無法進行正常教學等,更是每位教師所能遇到的。作為一名教師,你將如何排除障礙、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當然,這就需要教師自己做出相應的對策:
1.當學生惡作劇時,請試用“自制——冷靜——引導”的方式。
2.當學生發(fā)表與老師相反的意見時,教師應虛懷若谷,熱情鼓勵。
3.當學生的看法與老師有分歧時,要冷靜聽取,循循善誘。
4.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請著眼于“育人”這個根本。
當然,師生交流時遇到各種障礙、阻力的情況還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舉例分析。但克服障礙的關鍵還在于教師要著眼于“育人”。抓住了這一關鍵,發(fā)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也就不難做到了。
誠然,教師的全面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我相信,隨著全民創(chuàng)業(yè)的新風,教育事業(yè)將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