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及師生互動互教的教學模式。因而,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轉(zhuǎn)換角色,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教師要駕馭教材
新課改并不背離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而是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條件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以提升。因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就應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主旨、教學目標,從而能夠有目的、有計劃的為完成教學目標而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對教材的牢固把握,能夠?qū)W生的自主學習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使學生懂得學的目標是什么,哪些是重點、難點,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知識如何向外延伸,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
二、研究教學、探索教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學活動呈現(xiàn)為“一言堂”、“灌輸法”和“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因而,新的教學觀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教學方式,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促進者。首先,教師要研究教學、努力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最大限度的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其次,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地參與教學過程,真正體現(xiàn)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從而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為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再次,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教師若要讓學生“親其師”,就應在師生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構建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這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喚起了學生的探索意識,提高了學習效果。
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模式,為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了條件,師生通過積極互動,共同參與來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這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展示個性、培養(yǎng)能力的舞臺。
四、還應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要求新理念,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課堂應成為學生的學堂。教師不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評價一堂課不是看教師講的如何,而是看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如何。教師要重視教學策略的改進,積極提高執(zhí)教水平,精心設計教學流程,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深入挖掘教育教學資源,認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立足長遠,樹立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教學觀念。
總之,新的時代,素質(zhì)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地進行業(yè)務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才能把新課改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