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知識創(chuàng)新的前提,也是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舉措,然而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其有效性不高。作者認為,通過“選書、閱讀、回應”這個循環(huán)過程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落實,可以大大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生 課外閱讀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1-0087-03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生活在信息社會,就要不斷的獲取信息。如何獲取信息呢?閱讀便是個很重要的途徑。曾有人言:“取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币虼?,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的真正源泉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我國語文課程教學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然而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課外閱讀的有效性不高。
作者認為,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需要落實三個環(huán)節(jié)。
英國兒童閱讀專家,2002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艾登#8226;錢伯斯(Aidan Chambers)曾提出以落實“選書、閱讀、回應”三個環(huán)節(jié)來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筆者認為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用這樣一個閱讀循環(huán)示意圖1來表示:
從上圖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外閱讀總是遵循著一定的循環(huán)歷程,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導致了另一個結果,這一過程并不是一個直線關系,而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過程。
只有充分落實每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落實呢?
一、選書——推薦與自選結合
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理應以兒童文學為主,因為兒童文學作家在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時,都有自己較為明確的讀者對象的定位,在表達內容和表達技巧上,也比較符合兒童的閱讀口味,能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我國每年的兒童讀物出版數(shù)都在 2 萬種以上,如何從中選擇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是這個居于循環(huán)圈中間地位的“有協(xié)助能力的成人”——教師、家長、圖書管理員等首先應該考慮的。作者認為,在“選書”這頭一環(huán),采用推薦與自選相結合的方式。
1.推 薦
“推薦”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第1281頁中的解釋是這樣的:“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組織介紹,希望任用或接受?!憋@然,我們在向學生推薦書目時要把好“好的”和“易接受”關。
(1)教師推薦
北師大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暉博士說:“教師對學生有著極大的感召和影響力,在兒童和兒童文學之間,教師是最重要的紐帶和橋梁,學校的兒童文學閱讀活動的開展必須依靠教師的指導和推動?!庇纱丝梢姡處熢诩せ钚W生課外閱讀循環(huán)圈中起主導作用,在選書過程中當好參謀。教師向學生推薦的課外讀物主要來源于三方面。
1)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書目
如杭州教育網上公布的小學課外閱讀書推薦書目、《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1~6年級古詩70首,都是教師直接向學生推薦的書,并要及時推薦,落實到位。
2)自己認可的好作品
一些公認的好作品,教師有義務向學生推薦,如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沈石溪的《鳥奴》、法布爾的《昆蟲記》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年段考慮作品的篇幅,主題的各異,國度的不同,作家的豐富。
3)目前流行的兒童文學作品
面對90后的學生,教師們不可不知道鄭淵潔、楊紅櫻、曹文軒、張之路、亞米契斯、E.B懷特、J.K羅琳、C.S劉易斯等兒童文學作家,不可不了解《馬小跳》、《班長上臺》、《草房子》、《愛的教育》、《夏洛的網》、《哈里波特》、《納尼亞傳奇》、《快樂星球》……
(2)專欄公示
1)好書新書定期展出
擔任這一重任的陣地首當其沖應是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常見的書展有:新書展示、專題書展(如有關海的小說、漫畫書、民間故事)、本周作家、與節(jié)日有關的書、得獎作品展、與課程有關的圖書、國外兒童文學作品展等等。簡明的文字介紹用輕快的字體來呈現(xiàn),再配上簡單的插圖,是促使孩子閱讀的有力“武器”。也可以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將自己的好書新書帶來展出、交換。班內每月最后一周周五的“小小書市”深受學生喜愛。
2)好書新書定期宣傳
少先隊廣播站是每個學校大隊部必備的宣傳陣地,也是最受學生喜愛的陣地之一。在廣播站開播時開辟一個“好書新書專欄”,定期向學生宣傳經典名作,新書前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樣,也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學生進行介紹,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自己看的好書新書介紹給同學。同伴的介紹吸引力會更大,中國當代教育家魏書生用實踐證明“教師講的少,學生卻學的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課外閱讀循環(huán)圈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
2.自 選
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書目相當一部分是通過教師與學校圖書管理員及部分學生的“推薦”,但每個人的需求是有所不同,所以給學生留有一個自選的空間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選”從字面意思看顧名思義是“自己(自由)選擇(挑選)?!边@里的“自己”指的是學生。為了真正落實自由選擇,在自選過程中教師盡量“袖手旁觀”,做個清閑人,不要過多的干預。關注媒體上推薦的圖書但又不為媒體所左右,關注獲獎的兒童圖書但又要考慮專家眼光和孩子興趣之間的距離。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益的、豐富的自選空間。這也是培養(yǎng)孩子參與意識和民主意識的有效途徑。
(1)自助圖書角隨時選
很多學校都已做到班班設有自助圖書角,為了不使這些教育資源形同虛設,教師在把好入書關的同時,要充分利用自助圖書角的兩大優(yōu)勢,不斷鼓勵學生隨時到自助圖書角選閱圖書。第一,方便:自助圖書角設在教室內,學生隨時可選,上學提前幾分鐘,課間休息時,放學后等零星時間。第二,易產生共鳴:自助圖書角的圖書主要來源于同班學生與教師的捐助,小學生對于了解自己同學、老師的動態(tài)的興趣會特別濃厚,這些書自然也成了他了解的途徑。
(2)校內圖書館定期選
學校圖書館應該是距離學生最近、進出最方便的,最令學生向往的,課外閱讀資源最豐富的地方。每個學校應給每個班學生一個固定的時間親自進入圖書館自由選書。根據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周期以兩周或一個月為宜。記得三年前帶新接班的四年級學生第一次進入學校圖書館(可能稱為圖書室更恰當),學生個個瞪大眼睛,繼而歡呼雀躍,很快淹沒在書架之間……讓學生眼中出現(xiàn)的應該是阿根廷文學大師博爾赫斯的一句詩:“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3)校外書市時常光顧
書市與所有商場一樣,有著對行情的最新了解,對書界的風吹草動都極為敏感。要想接觸到新書的最前沿,對于小學中高段的學生來說時常光顧書市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八拇竺?0元本的,很便宜”,“《馬小跳》第6本出版了”,“曹文軒又出新書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獲獎叢書有《藍花》、《青鳥飛過》、《象母怨》、《鐘聲》四本”等在學生甚至老師間流傳的好消息很多來自于時常光顧書市的學生之口。當這些好消息得到同伴和老師的認可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合理推介和自選相結合,落實選書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給課外閱讀指導開啟了便利之門,同時也能得到學生較積極的回應,促進小學生閱讀循環(huán)圈的良好運行。
二、閱讀——計劃與隨意并存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說過:“閱讀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就是思維,一個人的思維的發(fā)展、心智的成熟和情感的成長,都離不開以閱讀為核心手段的語言活動。這是電視和網絡等其他媒介永遠無法取代的。” 課外閱讀無疑是學生提高語文水平最好的手段。但小學生不會讀書的現(xiàn)象也是明顯存在的。要改變這種令人擔憂的現(xiàn)狀,計劃閱讀與隨意閱讀并存,不失為一個良策。
1.計劃閱讀
(1)規(guī)定具體內容
指導學生計劃閱讀的內容必須有個統(tǒng)籌安排,按學段,分學期制定閱讀指導計劃,規(guī)定具體內容(這在第一環(huán)節(jié)——選書時就應完成)。這里所提的“具體內容”是指在規(guī)定的課外讀物中閱讀時重點關注什么,如指導學生閱讀曹文軒——《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青銅葵花》等純美文學系列中的《草房子》,由于作品格調高雅,自始至終充滿美感。敘述風格諧趣而又莊重,整體結構獨特而又新穎,情節(jié)設計曲折而又智慧。蕩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趨疏遠、情感日趨淡漠的當今世界中,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指導時,就要求抓住這部被稱為“中國的愛的教育”的文學作品的核心——愛,挖掘書中每位人物體現(xiàn)“愛”的言行,感受“愛”的偉大。再則,作品中用寥寥數(shù)筆就將人物的個性特點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也是小學高段學生應該掌握的語文技能。在學生閱讀時不妨作為又一重點進行指導。
(2)選擇閱讀方法
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常用的閱讀方法有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四種;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聯(lián)想、想象能力等;教給學生運用“意群注視法”,提高閱讀速度;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同時閱讀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學齡不同而定。如低年級常見的閱讀活動方式:①講故事。在孩子不會自己閱讀前,聽故事是他們接觸文學、親近閱讀的重要方式。②念讀作品。念讀作品和講故事不同,它是由成人和一個或幾個孩子甚至是一個班的孩子一同讀一本書。在念讀故事時,如何控制聲音的起伏變化,如何引導孩子觀察圖畫,如何引發(fā)孩子的思考和討論,都是孩子可以學習的閱讀方法。而高年級的閱讀活動方式有記錄讀書卡,寫讀書筆記等。
(3)保證閱讀時間
閱讀的時間保證,是閱讀活動正常、順利開展的保障。學校必須每天至少每周安排學生的“故事時間”、“閱讀時間”。凡是課外閱讀開展得比較出色的學校都把課外閱讀列入課表?!澳サ恫徽`砍柴工”,教師只有舍得在?;〞r間讓學生閱讀,學生課外閱讀的意識、興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培養(yǎng)起來。前幾年,我校每隔一周有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單周為課外閱讀指導課,雙周為數(shù)學興趣課),面對半月一次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大部分教師是隨意安排的,由于間隔時間很長,教師無法實施自己的閱讀計劃。而隨著課外閱讀逐漸受重視,我校安排的課外閱讀明顯增加,教師、學生也逐漸有計劃地安排課外閱讀活動了。
2.隨意閱讀
(1)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空間
學校閱覽室是學生隨意閱讀的最理想的場所。在“引誘”兒童閱讀上,應“千方百計,挖空心思”,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有趣。電視可以在沙發(fā)上以非常放松的姿勢來看,為什么讀書一定要在桌子前正襟危坐呢?如果孩子們不是把閱讀當成必須完成的作業(yè)的一部分,而是可以呆在一個舒適的地方輕松閱讀,那閱讀一定會是一件愜意的事。閱覽室可以一改傳統(tǒng)的嚴肅面孔,改換墻壁顏色,更換舒適的軟墊等等。同時指導家長在家中也為孩子創(chuàng)設舒適、自由、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
(2)大膽放手隨意閱讀
指導課外閱讀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在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讀物的同時,也應允許他們自由閱讀,自由寫筆記,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求統(tǒng)一??梢员砀袷?,可以摘錄主要內容,可以圖文并茂,可以劃劃圈圈,甚至允許“不動筆墨”。這樣才能成功地激發(fā)起學生閱讀動機,從而以自主、能動的心態(tài)投入課外閱讀??梢詫⑿鹊拈喿x課堂設到閱覽室,多帶學生到閱覽室讓學生隨意翻閱各種讀物。多鼓勵學生閱讀自選的書目,同時也提醒家長在孩子閱讀時不要過多干預。
閱讀是小學生閱讀循環(huán)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只有教師有計劃的指導和學生隨意閱讀有機的結合,才能更好的對閱讀活動做出回應。
三、回應——學校與家庭聯(lián)手
回應是指對某種事物作出反應,既有對這種事物的一種反饋,也有對它的一種評價,但又有所不同,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如下圖2的包含關系。
評價是較專業(yè)的,要講一定原則的,需要一定技巧的,并給予評定的回應。而反饋呢?反饋原理闡明:“信息輸出去,又把這些信息作用的結果返回來,對信息的再輸出產生影響,從而可以不斷糾正偏向與失誤,起到調整控制的作用,達到預期的目的?!倍貞€包括潛意識中所起到的作用。學校、家庭聯(lián)手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第一時間做出及時、積極的回應,既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又激勵她的學習信心,還傳遞著一個個信息。
1.學 校
(1)專設閱讀反饋課
定期開設閱讀反饋課,讓學生將近期的課外閱讀內容、感受與同學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常見課型有“故事會”、“主題閱讀匯報”、“知識競賽”、“閱讀筆記交流”、“情景體驗”等,有條件的還可以邀請大作家走進課堂,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只要教師精心備好課、學生在課前認真閱讀課外作品,這類閱讀回應課較受學生歡迎。如在上《草房子》閱讀匯報課時,學生各抒己見,說得不亦樂乎。
(2)截取零星時間
華羅庚說:“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比纭罢n前2分鐘”,用2分鐘來講解復雜的數(shù)學題也許時間太短,但是背一、兩首詩,朗誦一段美文,講一個小故事或者談談閱讀感受,2分鐘時間還是較充裕的。給學生來點“精神營養(yǎng)快線”還是能得到不小的收獲的。所以,要善于按事情大小來分配時間,大時大用,小時小用。巧妙地利用小段時間就可避免大時小用,就為積聚大段時間創(chuàng)造了條件。
(3)開辟展出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努力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教室四周的墻壁就是很好的可用空間,展示學生的閱讀體會成果。而優(yōu)秀讀書卡、自編閱讀小報等都是理想的展出內容。甚至連教室內櫥柜面也可利用。例如,請每位學生制作一個大小等同的立體封面黏在櫥柜面面上,并將在平時課外閱讀時收集到的相關材料放入里面,編制成“我的書屋”。具體內容可分類成:“知識吧”、“科學長廊”、“故事屋”、“作文天地”、“笑一笑十年少”、“我的七彩童年”、“教會你hapy”、“風景網”、“周游世界”(這些名稱直接選用學生為自己的“書屋”取的名字。)……
2.家 庭
孩子的閱讀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和別人交流的樂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孩子寄予了極大的希望。讓家長定期分享孩子的課外閱讀成果,參與評價,做孩子的熱情聽眾,為孩子寫上鼓勵性的評語,可以更好地促進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的了解,促進家長和學校的溝通,更能有力地監(jiān)督孩子的課外閱讀,真正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靠課外”的習慣。
(1)口頭交流
為了讓家長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對自己孩子的課外閱讀給予支持與監(jiān)督,由教師出面布置與家長交流的內容,并要求家長做出回應。如,每星期布置一次“聽我講故事”、“與我分享閱讀的快樂”等形式的家庭閱讀交流會,家長參與交流,發(fā)表對作品的看法,討論延伸的問題,盡快讓孩子成為一名成熟的閱讀者。
(2)實踐交流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成長史。再組織學生閱讀《愛的教育》后,可組織學生為父母寫信表達感恩之心,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從實踐中更深刻的明白“愛”,感受“愛”的力量,“愛”的偉大,進而深化閱讀的意義。
積極有利地回應小學生的閱讀活動,才能促使學生走入另一個學讀循環(huán)圈。
“選書、閱讀、回應”三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把每個環(huán)節(jié)作細作效,一定能激活小學生閱讀循環(huán)圈,并使之良好運作,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正如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所評論的那樣:“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p>
參考文獻
1 艾登#8226;錢伯斯(Aidan Chambers).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天衛(wèi)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出版,2001
2 魏書生. 魏書生教育文庫——語文教學.沈陽出版社,2000
3 陸志平等.實施新課程精要讀本——小學語文.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5 崔 巒.學習《語文課程標準》 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上).課程#8226;教材#8226;教法,2002
6 淺野法子.我在日本小學圖書館工作的日子.中國教育報,2007.3.29: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