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字與拉丁字母編排的區(qū)別
拉丁字母,字母是一種純粹發(fā)音符號,每個字母本身并沒有意義,單詞的意義來自于這些字母之間的橫向串式組合,而漢字的組字方式是以象形為原始基礎,也就是每個字都具有特別的意義,一個簡單的字可能在遠古時代就代表了一個復雜的生活場景,因而它也是世界上最形象的文字。兩者之間的閱讀方式和解讀方式都有本質的不同,因此,漢字的編排不能照搬英文的編排方式,它們兩者之間在編排上有一些客觀的區(qū)別。
1.同樣字號的字體實際大小不同
由于英文都是字母,字母的構成結構非常簡單,一般在印刷上3號大小的英文都能清晰可辨,而漢字因為結構的復雜,在印刷上5號字已經接近辨認極限了,因而在設計時要考慮漢字的可閱讀性,在設計中就不如英文的字號大小靈活多變。還有英文字母線條比較流暢,因為弧線多,所以畫面容易產生動感,這方面比漢字生動多變。
2.英文編排容易成“段”
因為英文每個單詞都有相當的橫向長度,有時一個單詞就相當于中文一句話的長度,單詞之間是以空格作為區(qū)分,所以英文在排版時,即使是一句話,也大多作為“段”來考慮編排;而這點與中文完全不同,中文的每個字占的字符空間一樣,非常規(guī)整,一句話的長度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拆成“段”來處理,所以中文在排版的自由性和靈活性上不如英文,各種限制嚴格得多。雖然現(xiàn)代設計中有大量的對漢字進行解構的實驗作品和商業(yè)作品,但總體來說,還是不能大量推廣,畢竟,這種實驗犧牲的是人們習慣的漢字閱讀的方便性。漢字的整體編排容易成句、成行,視覺效果更接近一個個規(guī)則的幾何點和條塊,而英文的整體編排容易成段、成篇,視覺效果比較自由活潑,有更強的不連續(xù)的線條感,容易產生節(jié)奏和韻律感。
3.英文的篇幅普遍比相同意義的漢字的篇幅要多
在設計時,英文本身更容易成為一個設計主體,而且由于英文單詞的字母數量不相同,在編排時,對齊左邊那么右邊都會產生自然的不規(guī)則的錯落,這在漢字編排時不太可能出現(xiàn),漢字編排每個段是一個完整的“塊”,很難產生這種錯落感。
4.漢字的編排規(guī)則比英文嚴格復雜得多
比如段前空兩字,標點不能落在行首、標點占用一個完整字符空間,豎排時必須從右向左,橫排時從左向右等等,這些規(guī)則也給漢字編排提高了難度。而英文段落在編排時只能橫排,只能從左向右,段前不需空格,符號只占半個字符空間,這給英文編排提供了更大更靈活的空間。這些區(qū)別在設計時都需要特別注意,不要照搬英文的排版模式來編排漢字,處理不好就會不倫不類!
二、漢字編排的法則
那么對于漢字,究竟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原則和原理來進行編排才能使字、句、段、篇看起來美觀清晰呢?在實踐中,在進行漢字編排時一般遵循的流程是:理解——分類——粗排——精確細排——校對。
1.理 解
在進行文字的編排之前,首先要理解文字的內容。很多設計師只注重版式美觀而不關注文字內容,文字一拿到手就開始編排,從不考慮文字在說什么,他們的原則是文字一定要服從于版式需要。這是不正確的設計方法,對于一篇文案稿,如果我們不去理解它的表述內容,就很容易本末倒置。
一個標題,應該用什么字體?用多大字號?橫排還是豎排?這些是由整體版面氣質和文字表述的內容所共同決定的,而不是按我們的慣性思維理解。我們要深刻理解文字到底在說些什么,才能為我們選擇字體字號提供依據,才能讓文字的視覺感受與表述內容保持統(tǒng)一,才能為我們選擇合適的插圖提供指導方向。當然這種理解不是表面性的理解,還是真正吃透它所表達的意思,有時一些文字的意義是指東道西的,表面上是說這件事,其實它真正想表現(xiàn)的卻是另外一個道理,這就需要設計師有較強的理解能力。
2.分 類
分類也就是把我們理解的文字段分成幾個層級,并為其分配相應的占用空間和大致的視覺位置。誰是主標題,誰是廣告詞,誰是副標題,誰是內文,內文的組成結構是怎樣的,是否需要進行視覺歸納或內容歸納等等,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了,我們就可以為把這些文字分類成幾個層級。
第一級是最重要和突出的,比如主標題、廣告詞、副標題等,第二級是對第一級的輔助說明或者是次于第一級的,比如內文和某些特別需要強調的電話號碼等,第三是最次要的,比如跋、頁碼、旁注等等,一般情況下分成三個層級就足夠了,但有時會有一些很專業(yè)的技術圖表和技術參數類的文本編排就另當別論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種分類并不是絕對的,只是一個模糊、大概的基本輪廓,可以讓我們了解到編排對象在版面中的功能和意義。
最后,就是為各個層級的文字內容分配視覺空間,如果有插圖配合的話,應該同時考慮插圖和文本的空間占用??臻g分配的原則:每個文本元素都一定要有相對獨立的空間,要讓它看起來本來就應該在那兒,那塊空間本來就是為它而留下的,而不是讓人感覺是沒有地方放了硬塞在那兒的。這是考驗設計師整體調控能力的過程,因為空間是固定不變的,而每個元素之間又是互動的,A元素的空間多一點就意味著另一個B元素的空間就會少一點,那么如何讓其占用空間均衡合理,要需要從版面美感、視覺流程、表述內容、版面風格、閱讀習慣等多方面去考慮,千萬不要過早為它下定論,多實驗幾次才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3.粗 排
經歷了上述過程,設計師心中應已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粗排的過程就是把這些構想視覺化,以形成一個基本的編排風格,這個過程仍然是一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對上述編排構想實踐和檢驗的過程,主要是檢驗各個文本元素占用空間的情況是否合理。粗排主要是針對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對于內文,如果篇幅過長,應該考慮為其分欄。
分欄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把整個篇幅平均分成幾個相同容量的段塊,另一種則是根據文本內容的結構,以自然段為基礎進行分欄,也就是每一段分為一欄,這種分欄方式能產生較靈活自由、錯落有致的視覺風格,但不是所有的篇幅都可以這樣來分,它只適合于自然段比較明顯均衡、段落數量不多、各個段之間的文本容積相差不大的條件下才可以實現(xiàn)。分欄的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欄寬的確定,一般來說,15~25個字的欄寬視覺效果比較適舒,超長或超短都會引起閱讀的不便。
(2)字體的設置
不同的字體有著不同的性格和氣質,也就是說字體是有生命的。許多設計師對使用字體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情況下該使用什么樣的字體,其實這就是沒有去真正關注字體性格的結果?,F(xiàn)在電腦上的字庫五花八門,基本上我們所需要的字體都能在里面找到,但似乎選擇的余地越大情況卻越不理想,各種字體出現(xiàn)在不應該出現(xiàn)的場合已是司空見慣!所以,我們要學會區(qū)分各種字體的適合范圍,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字體的氣質與版面的氣質是否吻合?比如,宋體是一種歷經幾個朝代的字體,被前人們修飾得無可挑剔,端莊秀麗,有貴族氣質,還有仿宋體,剛柔結合,精致細膩,很唯美的字體。黑體是一種現(xiàn)代字體,剛挺穩(wěn)重,有力量感,很醒目,但稍嫌笨重粗糙,但后來發(fā)展出來的等線體卻非常精致耐看,低調卻不粗俗,且自成一派。
關于字體,還要補充一點,書法字體和手寫字體是對字體過于雷同的一種好的解決方法,某些特別的版面上,使用這種很自我的字體能讓版面產生靈氣和個性。
(3)字號大小的確定
在粗排過程中,每個層級的文本字號應該基本確定,這對于形象畫冊、書籍裝幀設計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種多頁的設計物需要在文字上有統(tǒng)一的視覺風格,每個層級的文本元素應該在不同的版面上保持相同或統(tǒng)一的視覺性格。字號的大小確定需要有三個依據:①各個層級元素之間的對比關系,a應該比b大多少,c應該比b小多少,應該要把各個層級之間的輕重關系體現(xiàn)出來。②版面整體比例關系,也就是讓文字突出但不唐突,弱化但要可見。③成品的視覺效果,這是最重要的,比如:一段內文,在報紙廣告上可能8~10號就足夠了,但在海報招貼上,由于閱讀距離的不同,可能需要24號字以上才能看清楚,而在形象畫冊上,6~8號字都能看得很清楚,10號字都已經有一種偏大的感覺了。所以,根據不同的成品媒介考慮不同的字號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能依賴電腦屏幕的顯示效果作為最終依據,要經常培養(yǎng)對字號大小的敏感程度。
在編排時,字號的大小級數不能出現(xiàn)太多,最好每個層級只使用一種字號大小,對于同一層級的不同隸屬關系的文本,可以用字體進行區(qū)分,否則字號級數過多,將造成整個版面的雜亂無章。
(4)字距和行距的再設計
這個問題是很多設計師都忽略的問題,看到過很多設計師在進行文字編排時,直接使用電腦默認的字距和行距進行排版,花了大量精力在字體和字號大小或者段落形狀上做文章,卻完全忽略或者不重視字距和行距的再設計,以至于最后總是不得要領,結果不盡人意。
漢字是方塊字,每個字的占位空間完全相同,所以,在編排中非常容易出現(xiàn)呆板、沉悶、粗糙的視覺效果,解決這個問題的法寶就是字距和行距的調整。如何讓一段文字看起來精致、清晰可辨?不單單是字號大小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字、每一行字、每一段文本、每一篇章的上下左右的空間間隔距離是否合理。
一般來說,字距的確定是由字體結構來決定的,因為每種字體對字符的占用空間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楷體,結構比較自由靈活,對字符四邊的占用率比較小,所以它所要求的“字距”也相對較小,字距過寬視覺效果就會散,閱讀起來很吃力。而黑體和宋體則對四邊的空間利用率很高,字符很滿,因此它所需要的字距空間就比楷體要稍微大一些,才能讓閱讀者感覺舒適。
而行距的設計,則最能體現(xiàn)一個文字篇章的氣質,漢字的行距設定一定要比字距大,行距最小應該在字高的50%以上才會看起來舒適,才能讓“行”的感覺出來??傊?,字距和行距的再設計可以為版面提供更加靈活、富有感染力的表現(xiàn)形式。但有一點需要補充的,不要以犧牲可閱讀性作為代價!
(5)對 齊
漢字編排中的“對齊”是讓人頭痛的事情,有時為了讓一個標點符號避開行首行尾,就要對整個段落進行大幅調整。對齊主要是指頭尾對齊、段落對齊,一般而言,一段文字要想讓它看起來整齊劃一,最好讓標點不要在行頭和行尾出現(xiàn),這樣可以保持文字段的完整性,當然調整起來是很麻煩的,但就我的經驗而言,有時候為了對齊一行字,甚至會把所有的文字都打散了來重新進行微調。
因為電腦的自動對齊命令是基于一種相同的定位數值,而不能考慮到不同字體和字號之間的視覺偏差,設計師就需要對這些視覺偏差進行修正,才能有完美的作品產生。
(6)氣口的設置
漢字的編排不像英文,英文有上標下標,有單詞之間的空隔,所以排列起來感覺很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漢字每個字之間都太規(guī)則,所以排列起來沉悶無趣,要打破這種局面,就要學會設置氣口。
所謂氣口,就是能讓大篇幅文本透氣的空間,讓閱讀者有喘氣的機會。一般來說,漢字編排中氣口的設置在段前段后進行,氣口的基本特征就是比正常的行距要大、與文字篇幅外圍的大面積留白相連接、具有與空氣對流相同原理的空白視覺通道。
氣口的設置根據設計的具體需要進行設置,當篇幅小的時候一個氣口就足夠了,篇幅大而復雜時,則需要設置多個氣口,尤其是抽象、枯燥的技術型文本塊,由于層級關系復雜,更需要針對不同層級設計不同的氣口,這樣能緩和閱讀的緊張感,讓文本塊看起來有節(jié)奏感和趣味性。要注意的是,氣口的設置一定要在自然段或自然章節(jié)的前后進行,不要勉強拆分一個完整段來設置氣口,這樣會破壞文本本身的完整性。
4.精確細排
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須的,漢字編排是很講究精確計算的,嚴謹完美的編排一定來自于精確的計算,這個計算過程就是精確化、清晰化的過程。但要計算什么呢?
在成品的習慣閱讀距離內字的大小字號是否已合理,各部分比例是否恰到好處,文本篇章在整個版面中是否和諧,各個層級的文字是否清晰明了,分欄的欄數和欄寬是否合理,各元素之間的距離是否安全得體,應對齊的部分是否已經分毫不差,字距行距看起來是否舒適,是否已經考慮過印刷成品裁切出血位后的距離,是否有需要進行視覺修正的部分,每個文本塊的位置是否能完全確定下來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經過復雜周密的調整和計算,有些需要通過我們的眼睛來進行判斷,有些需要借助經驗,有些需要校驗數值,所以這個過程馬虎不得,尤其對于文本量非常大的設計項目,若一個地方出現(xiàn)錯誤,就可能牽涉到所有的版面都需要調整。
5.校 對
雖然這是一個很老土的話題,但是對于商業(yè)設計這種講究效率的行業(yè)而言,是必須要堅持的,因為有時我們無意間漏掉的幾個字、幾句話都可能對你已經精確編排好的版面造成極大影響,可能會浪費你許多寶貴時間去重新調整,因此,還應校對一下,以避免以后重復許多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