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年來,國內(nèi)外史學界對于伊麗莎白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外交等方面都有研究,可以說成果頗豐。這些成果也為我們學習和研究伊麗莎白提供了許多材料和方法,同時,這些成果也把伊麗莎白研究推向更高水平,但是對于還原這一歷史人物,程度還遠遠不夠。因此,筆者認為把著眼點放在作為歷史人物此對象的本身也是很有價值的。
關鍵詞:伊麗莎白;政治;女人;矛盾
文章編號:978-7-80712-402-3(2009)03-144-04
伊麗莎白(1558-1603)統(tǒng)治英格蘭長達四十四年之久,應當說正是這一時期塑造了英格蘭民族的秉性,她是一位偉人,使我們這些后人“高山仰止”,同時,她又是一位智者,使我們“敬而遠之”。因此,不論作為偉人還是智者的伊麗莎白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多年來,國內(nèi)外史學界對于伊麗莎白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外交等方面都有研究,可以說成果頗豐。這些成果也為我們學習和研究伊麗莎白提供了許多材料和方法,同時,這些成果也把伊麗莎白研究推向更高水平,但是對于還原這一歷史人物,程度還遠遠不夠。因此,筆者認為把著眼點放在作為歷史人物此對象的本身也是很有價值的。
一、政治中的女人
作為集中了整個英格蘭民族優(yōu)秀因子的伊麗莎白,她代表著一個即將崛起大國的情懷。她和她的姐姐都被J.E.尼爾稱為:“女人統(tǒng)治的實驗”,然而,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對于這個問題,正如她神秘的人生那樣,我們可能一時無法完全的回答。但是,筆者認為不論她的功績有多大,她首先是一個女人。既然是一個女人,她必然就具有女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質(zhì)和缺點。但是,此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她是一位“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君主”。[1]她身為女人,而且又是一個處于政治中心的女人,她的女性性格也給此時英國政治帶來了各種自相矛盾的政策。但是就是這么一個視政治為玩物的女人在施政過程中卻把自己女性政治家的魅力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
伊麗莎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善于利用逆境的人。她的統(tǒng)治是一路逆境而來的,而且有著某些傳奇色彩。要記住的是,她的即位本身就是傳奇,連她自己都感覺到她的即位是落在肩上的“責任”,她為這種責任而感到“惶恐”。當接受了這種責任后,她就考慮怎樣管理好這個國家。首先,要選擇一個好的助手,在選擇此人時,她就表現(xiàn)出知人善任的能力。威廉#8226;塞西爾就是伊麗莎白這種選擇能力的最好表現(xiàn),其人勤政善治,為女王成功的顯著因素。在英格蘭和歐洲大陸“以致不了解她的人認為他才是國王”[2]正是這個出身于自由人的人幫助伊麗莎白把英格蘭推向時代最前沿。盡管他信仰的是天主教,但這并沒有阻礙他在政治上的平衡。伊麗莎白對他的評價是“你不會接受任何賄賂而腐化”,就是這么一個人,在伊麗莎白政府任職長達四十年,這幾乎伴隨著女王統(tǒng)治的全部時間,他先后任樞密院大臣、財政大臣等要職。他主持的樞密院會議處理國內(nèi)外事務,指導全國財務及國防并推動了宗教改革運動。對于他是否如女王所說的那般廉潔,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的多財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伊麗莎白并沒有因為這而責備他,反而欣賞他生活勤儉而贊揚他。當伊麗莎白在施政方面一再表現(xiàn)出優(yōu)柔寡斷的女性特征時,是塞西爾一次次地力挺她,使得英格蘭這艘輪船能夠在波瀾起伏的大西洋上順利航行。因此我們可以說,正是有伊麗莎白這樣性格的女性國王才能夠成就像塞西爾這樣的名臣。但是伊麗莎白與塞西爾配合時,和諧的聲音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旋律,“有時伊麗莎白聽信其敵人的話,而不時地對他苛責。”[3]但是這只是他們配合中的小插曲。由于伊麗莎白深信著這個“受理智支配,而不是受感情支配的人。”[4]因此,這種不怎么和諧的小插曲反而更能增加伊麗莎白對于他的信任。塞西爾總是跟隨著女王身邊而且能夠不顧女王個人意見,提出他認為是最好的意見,這是因為他能夠永遠“忠于國家”“忠于陛下”。
顯然,伊麗莎白在任用埃塞克斯時就不像任用塞西爾那樣的冷靜、理智了。埃塞克斯出身于中世紀英格蘭名門望族,其父被伊麗莎白封為埃塞克斯伯爵,從血緣關系上看,伊麗莎白還是他的姨祖母。然而正是這種英國宮廷內(nèi)習以為常的“亂倫戀”使得埃塞克斯走進伊麗莎白的生活。在宮廷生活中,紅顏和白發(fā)都是致命的。盡管伊麗莎白還是那么的思維敏捷、身體健壯,但是時間總是在改變著什么。當伊麗莎白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不再年輕的時候,她也如平常人那樣的沮喪,這種失落感我們可想而知。正是在伊麗莎白紅顏已逝、白發(fā)日多的時候,英俊迷人的埃塞克斯出現(xiàn)在她的面前。他以其翩翩的風度、靦腆的神情,恭敬的言語,還有那頎長的身材,以及他一頭金棕色秀發(fā)把已經(jīng)有些失落的伊麗莎白給深深地迷住了?;蛟S伊麗莎白能從年輕的埃塞克斯身上看到身邊一批輔臣逝去后新的希望,伊麗莎白也是在這個年輕人身上尋找自己曾經(jīng)的影子。盡管“懸殊的年齡曾向他們發(fā)出了危險信號”[5]但是在1587年5、6月份,伊麗莎白還是和單純的埃塞克斯一起度過那么美妙的日子。在這些日子里,女王的感情一下子完全地釋放出來,她不再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她感覺整個世界只存在著他們兩個人。在那時她感覺自己不再是英格蘭之王,而只是在感情上屢受折磨的女人。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女王也常常想“把這幾十天的美好日子拉長為一段完整的人生歲月那該多好啊!”[6]但是時光并不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歇歇腳。
當伊麗莎白從這段感情回醒過來時,她不是簡簡單單地選擇了放棄。她深知自己的責任,她是國家之王,只有回歸到政治中,她才是伊麗莎白。因此,伊麗莎白給予埃塞克斯更多的政治權力,她想讓他永久輔佐她,或許她認為新的“塞西爾”出現(xiàn)了,但是這次她錯了。因為塞西爾只屬于他自己,因為他沒有塞西爾那樣的心智和高瞻遠矚的謀慮,他只有自我權力的概念,他甚至天真地認為女王重視他要高過權力。當他們之間的關系摻雜著情感和權力時,女王依舊用冷靜的頭腦來分析這兩者的關系,她知道孰輕孰重。伊麗莎白知道埃塞克斯不論多么地傲慢、多么地盛氣凌人,他只不過是她權力或是情感的一顆棋子罷了。埃塞克斯在受女王寵幸的十幾年間從艦隊司令一直當?shù)綈蹱柼m總督。盡管他手中有了一定權力,但這絲毫沒有改變其作為棋子的命運。正是因為伊麗莎白是一位女性國王,歷史才造就了埃塞克斯這一角色??梢韵胂蟮?,女王的傾情成就了埃塞克斯,這也令他的權力索求未有止境,這可能就是女性政治中的一大缺陷。
當埃塞克斯不斷向伊麗莎白索取權力時,伊麗莎白還是保持著清晰的頭腦。這些可以從埃塞克斯為弗朗西斯#8226;培根謀求總檢察官的斗爭中看出來。在這長達兩年半的斗爭中,“埃塞克斯失敗了——雙重的失敗,失敗在他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失敗的地方!”。[7]還有在埃塞克斯再次率領艦隊進攻西班牙時,女王再一次提醒他“寄望你千萬以聲譽為重,滿招損,極盛時應知足?!盵8]伊麗莎白清楚埃塞克斯只有為國家和她忠心效力時,他才是有價值的。她絕對不能“讓一個像埃塞克斯這樣的性格人用他推薦的人塞滿她的宮廷和樞密院?!盵9]那么她就成為一個受人控制的傀儡女王,她的性格和責任不能容忍這些。
當埃塞克斯權力欲望更加膨脹時,他顯然忘記了自己的對手是何等精明的女王——伊麗莎白,她不允許別人有背叛自己的權利,盡管之前曾有人背叛過她的感情。在一次次挑戰(zhàn)伊麗莎白的容忍極限后,傲慢的埃塞克斯最終失去女王給予他的一切權力。此時我們又一次看到處于矛盾下的伊麗莎白,她女人面紗背后隱藏著鋼鐵般決斷和意志。當情感與權力再次碰撞時,她還如往昔那般選擇了權力。最終伊麗莎白選擇其父處理自己情人的方式來結(jié)束此段情感,她親手把年僅34歲的埃塞克斯伯爵送上斷頭臺。伊麗莎白用行動證明了她是亨利八世的女兒,她也可以像其父那樣對待自己的感情。
伊麗莎白以其女性身份進行的婚姻外交多少年來一直為國內(nèi)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作為政治中的女人,伊麗莎白獨特的外交方式給她不平凡的一生更加增添了傳奇色彩。當年輕的伊麗莎白繼任英格蘭國王時,她無疑是“全歐洲最好的一個結(jié)婚配偶,這是任何一個合適的單身男子或鰥夫都明白的事實?!盵10]正是基于這一事實,全歐洲的王公貴族都尋求這一機會,他們進行了各種嘗試?;魻査固构羰谴淼渿醯淖非笳?,芬蘭公爵為其兄弟瑞典國王求婚而來,而“基督教世界最偉大的君主”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也關注其妻妹,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也代表他的兩個小兒子費迪南大公和查理大公來參加這場求婚競賽,甚至連海峽對岸的法國國王查理九世也在考慮英法的聯(lián)婚。然而,伊麗莎白正如平常的女性那樣,對追求者的態(tài)度總是那么地模糊,以至于他們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女王的想法。其實這并不奇怪,連她身邊的大臣都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威爾#8226;杜蘭認為伊麗莎白之所以能在如此多的追求者之間處理好關系,就是在于她外交的秘密武器——處女。他把伊麗莎白一生不嫁歸結(jié)為她的生理原因——伊麗莎白根本就不能生育。但是筆者認為把純生理原因作為其一生不嫁的理由難免有些牽強。
伊麗莎白是如何利用單身女性身份來處理英格蘭與各追求國的關系。首先是英西關系,當菲利普向伊麗莎白求婚后,英格蘭樞密院大臣們都在擔憂,是不是女王會考慮菲利普的求婚,因此他們對女王進行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其實大臣們的擔憂完全是多余的,因為伊麗莎白對于昨天瑪麗的悲劇和全體英格蘭人民認識的是一樣的清楚,她深知正是由于瑪麗單純的情感戰(zhàn)勝了作為君主所應具備的理智才使得整個英格蘭陷入恐慌之中。瑪麗把英格蘭民族的命運與天主教西班牙捆綁在一起,英西聯(lián)盟打破了英格蘭的相對自由,迫使英格蘭過多的參與到歐洲事務中去,她甚至把自己在歐洲大陸最后的榮耀都遺失在法國的海岸上。盡管伊麗莎白知道這些,但是她沒有立刻拒絕菲利普的求婚,她知道斷然拒絕很可能使自己處于不利的地位,這一點就體現(xiàn)出女性政治家的謹慎。西班牙君主只是這些眾多求婚者中的一位,顯然伊麗莎白并沒有真正要嫁給他們的意思,她更多的是利用其單身女性身份來玩弄這種“均衡”游戲。在這些談判中,就更能體現(xiàn)出伊麗莎白是英格蘭國王,并不只是作為女人的國王。
伊麗莎白這種婚姻談判一直在進行中,不知不覺中十幾年過去了,但是她絲毫沒有出嫁的意思。她在這期間還時不時地發(fā)出要過獨身生活,這就引起英格蘭國內(nèi)人民的擔憂,他們想到如果女王一直不嫁的話,在女王死后王位很有可能重新回到天主教徒手中,如果那樣的話,新的“瑪麗”很有可能再次出現(xiàn)。全國發(fā)出呼聲“不管你喜歡在什么地方結(jié)婚,和誰結(jié)婚,或一有對象就結(jié)婚——總之,結(jié)婚吧,只要結(jié)婚就行?!盵11]對于國內(nèi)這種不耐煩的情緒,伊麗莎白絕對不能置之不理。1564年夏,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一世逝世后,查理的哥哥繼位,第二年,他便派遣一位使節(jié)去為查理大公和伊麗莎白的婚姻再次談判。談判最初關注于查理大公的相貌以及大公前往英格蘭面見女王時隨從人員費用由誰負擔等問題,但是隨著談判的進行,一個敏感問題出現(xiàn)了,這就是兩人所信仰宗教差別的問題,英格蘭國內(nèi)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就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由于伊麗莎白堅持宗教改革后的信仰,她當然不能夠允許以后和她共享國家權力者是一個天主教徒。當國內(nèi)陷入大討論,朝臣分為兩派,國民分為兩派,只有女王是孤獨的一個人。他們除了爭論并不能給女王提供任何建議,于是伊麗莎白只有自己做出決定,在做出決定過程中,連J.E.尼爾都認為“伊麗莎白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明顯地表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家才能”。當她想到國內(nèi)民眾因此而分裂,國內(nèi)宗教戰(zhàn)爭由此而爆發(fā)時,自己婚姻問題以及王位繼承權問題都是其次的了。
以上便是伊麗莎白作為一代女性政治家如何在權力中體現(xiàn)出其獨特的女性政治風格。筆者主要從伊麗莎白用人及婚姻外交兩方面來論述,這兩方面在伊麗莎白長達四十幾年執(zhí)政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這兩方面也能反映出伊麗莎白那種細膩、溫和以及執(zhí)怮、敏感而剛毅矛盾的執(zhí)政風格。
二、作為女人中的女人
伊麗莎白首先是一個政治家,其次才是一個女人,這是給伊麗莎白的定位。既然伊麗莎白是一個女人,又是一個女性國王,那么必然要與男性國王在統(tǒng)治方面有所不同。伊麗莎白作為政治中的女人是極其成功的,然而當她回歸到女人中的女人時就成為悲劇的主人翁。雖然她一手造成了自己的悲劇,但是正是由于伊麗莎白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才形成了后來大不列顛帝國的雛形。她用自己如英格蘭母親般的胸懷孕育著全體民眾,然而在成千上萬名英格蘭人中卻沒有伊麗莎白的后裔,這就是一場悲劇。但是往往悲劇的主角總是偉大的。
然而不論伊麗莎白怎樣的偉大,在她的身上總能體現(xiàn)出女性的善變、說謊、虛榮等特征。當我們談及她的善變時總是把原因歸結(jié)為當時變化著的大環(huán)境。在這一環(huán)境下,一個歷史人物總是或多或少地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她的善變雖然導致了一些錯誤,但是卻使英格蘭在強大以前一直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她的善變總是能夠引導著英格蘭在縱橫捭闔、跌宕起伏的外交關系中前進,她善于利用雙邊和多邊關系來構(gòu)建有利于自己的關系網(wǎng)。英西、英法、英蘇等關系的變化都體現(xiàn)出伊麗莎白善變的特征。但是她的善變不是盲目的變化,而是基于新的國際形勢變化而變化。例如:伊麗莎白在處理與蘇格蘭關系時就表現(xiàn)出她善于利用形勢的變化抓住機會的能力。蘇格蘭與法國的傳統(tǒng)同盟關系阻撓了伊麗莎白實現(xiàn)大不列顛三島統(tǒng)一的夢想。1559年,蘇格蘭人在“公理會”的帶領下開始反對法國的統(tǒng)治進而向英格蘭求救。伊麗莎白密切關注法蘇關系的變化,對于蘇格蘭的求救一開始就采取謹慎態(tài)度,她拒絕塞西爾等人提出公開武裝干涉計劃,而是認為當時的情況只適于對蘇格蘭提供金錢和武器援助。然而在第二年法國國內(nèi)由于宗教矛盾引起混亂這使得英格蘭在處理英法、英蘇關系時占得先機,這時她同意塞西爾提出的武裝干涉計劃。通過幫助蘇格蘭人反對法國的斗爭,英蘇同盟代替了傳統(tǒng)的法蘇同盟。這一例子表明,伊麗莎白在制定外交政策時表現(xiàn)出的那種女性善變的特征,可是往往就是她的善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英格蘭的命運。我們可以把她的善變歸結(jié)為偉大的伊麗莎白的善變,而不是一般平凡女人的善變。
對于伊麗莎白的謊言我們可以這么認為,由于女人天生就是說謊者,所以伊麗莎白的謊言更加驗證了她的女性特征。約翰#8226;若克斯認為伊麗莎白連同瑪麗#8226;都鐸、瑪麗#8226;斯圖亞特、麥第奇的凱色琳統(tǒng)治并稱為“16世紀末婦人的奇異統(tǒng)治”,其中伊麗莎白無疑在政治能力、外交技巧及說謊這三方面都技高一籌。威爾#8226;杜蘭甚至認為伊麗莎白是“當代最善于說謊者”。從她與神圣羅馬帝國派來的使節(jié)進行談判時就可以看得出來,在談判中她曾經(jīng)宣稱“要結(jié)婚”,對于她當時的想法我們現(xiàn)在是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她始終持有一個原則:絕不把自己嫁到歐洲大陸。伊麗莎白宣稱“要結(jié)婚”可能是伊麗莎白處理外交關系的策略,也有可能是迫于民眾對她獨身所施加的壓力而故作姿態(tài)。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她即位初期就早已宣稱“不想結(jié)婚”。[12]1559年1月底議會召開會議時,下院極力主張女王結(jié)婚,但是她的回答卻是“到了最后,只要有一塊大理石上刻上這樣一些字句告訴世人,一個女王曾在這段時間統(tǒng)治過她的王國,她終生就是一個處女。這對于我就夠了?!盵13]因此可以看出,伊麗莎白在即位初期就要選擇一直作為處女的獨身生活方式。她總是聲稱是上帝派她來統(tǒng)治這樣一個國家,她一生的責任就是治理國家,保護英格蘭國民,捍衛(wèi)英格蘭民族的利益。她的一生不在自己,而在上帝。所以說“在她發(fā)表的許多關于她的婚姻問題的言論中,有的不是真實想法,有的是真實想法,有的則是半真半假。到底哪些是真是假,誰也無法真正弄清楚。”[14]正如她的言論無法辨別真假那樣,英格蘭的民眾也被她的這些言論所迷惑,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同樣她的言論也迷惑著歐洲大陸那些追求她的君主、大公們,這就更不要說他們手下的那些為他們尋求這一婚姻的使節(jié)們。伊麗莎白一生之中共有二十幾個追求者,他們都迷惑于伊麗莎白式的謊言。但是最終的事實驗證了伊麗莎白最初的想法,因此伊麗莎白婚姻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謊言,而伊麗莎白就是這一謊言的編造者。或許女人天生就是說謊者,那么說謊者伊麗莎白能夠編造這樣的謊言就不足為奇。
筆者認為女人都具有較強的虛榮心,所以伊麗莎白有很強的虛榮心這也是很正常的事。伊麗莎白如其他女人那樣喜歡享受別人的奉承阿諛,對于這種恭維的話她總是有一種沒有滿足的欲望。她甚至認為自己是締造英格蘭的女神,是整個英格蘭繁盛的女神。盡管伊麗莎白很相信自己的魅力,但是又不相信自己身體的魅力,因此“她要穿上最昂貴的衣服,而且?guī)缀趺刻於几鼡Q一套?!盵15]可見作為女人的伊麗莎白并沒有什么神秘之處,女性性格特征在她身上得到很好地體現(xiàn)。甚至連她的馬夫都說:“到底是女人啊!女王和我老婆一樣?!盵16]
盡管伊麗莎白存有善變、說謊、虛榮等平常女性的特征,但是她還具有平常女人不多有的心智和睿智,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很清楚,自己身為女人只是有柔弱無力的體格,但是我卻擁有國王的胸懷和魄力——擁有英格蘭國王的胸襟和魄力。[17]她具有一國之王所具有的學識,她精通七種語言,擅長書法,通音律,善于鑒賞繪畫和詩歌,她的舞姿優(yōu)美,整個宮廷都在迎合她的歡樂。她的這些心智、學識展現(xiàn)了她女性風采,使得整個英格蘭都為她折服。同時她還是睿智的代名詞,以其女性所獨有天賦和敏捷悟性引導著整個國家的前進。
三、結(jié)語
伊麗莎白就是這么一個在政治上像謎一樣的女人,讓自己的臣民和對手始終處于迷茫之中。然而她在常人眼中,伊麗莎白是女王,但是同時又是一個女人。[18]這就讓她的臣民和對手更加地迷茫。伊麗莎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人?難道她真是“被上帝親吻過的人”?還是“魔鬼的附體”?這些當然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肯定地是,在她女人面紗背后,是具有天生合二為一的男人與女人的氣質(zhì)。她總是那么的矛盾,她的一生就是在猶豫不決與堅硬如鋼的斗爭中度過。因此筆者說伊麗莎白的一生是充滿矛盾的一生。
參考文獻:
[1][2][3][15][美]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理性開始時代[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58、6、8、18.
[4][9][10][11][12][13][14][英]J.E.尼爾.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傳[M].聶文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58、368、75、149、77、78、81.
[5][6][7][8][16][英]利頓.斯特萊切.不嫁女王[M].卓莉譯.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P10 10、54、100、49.
[17][美]肖恩.O'L.希金斯 帕拉米.吉爾伯托.伊麗莎白一世的領導力課程[M]. 趙明珠譯.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15.
[18]邢來順.伊麗莎白一世傳[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66.
(責任編輯:王琪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