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口食品因食品標簽問題被國外退貨或扣留約占不合格食品的1/4,其中標簽標注不真、不全、不規(guī)范是最大問題。據調查,我國被美國FDA扣留的出口食品中有25%是由于不符合美國食品營養(yǎng)標簽法的規(guī)定而引起的?!岸撅溩印笔录毓夂?,日本國產食品的供不應求成為導致食品產地做假事件頻發(fā)的一大因素。日本農林水產省宣布,因偽造食品原產地等違反《日本農林規(guī)格法》而被曝光的企業(yè)已達81家,其中用中國產竹筍、鰻魚等冒充日本產品的事件尤為突出。
食品標簽越來越嚴格
原產地標簽管理加強
美國的強制性原產國標簽最終規(guī)定,要求對切肉、碎牛肉、雞和羊肉、豬肉、野生及人工養(yǎng)殖魚及貝類、易腐農產品(新鮮及速凍果蔬)、人參、花生等預包裝實施強制性原產國名稱標注,以便消費者規(guī)避來自問題國家的產品。此外,規(guī)定對零售商及供應商提出產品記錄保存要求,違反規(guī)定的供應商和零售商將被處以高達1000美元的罰款。
2008年7月15日,加拿大聯(lián)邦農業(yè)部宣布,新的《加拿大食品標簽指南》于2009年1月1日起生效。根據現行的規(guī)定,如果食品原料中的51%產自加拿大,而且產品的最終出品在加拿大,就可以冠以“加拿大產品”。
歐盟2008年7月也對“受保護原產地”標識內容進行更改,將其顏色變更為醒目的紅色和黃色。并規(guī)定自2009年5月1日起,“受保護的原產地名稱”標識必須貼在產品預包裝上。
2009年1月6日,英國環(huán)境大臣Hilary Benn稱,食品公司和超市必須標明食品的真實來源,公司應該在標簽上明確說明產品最初成分的原產國,而不是最終生產地。意大利日前已經對番茄醬、橄欖油、雞蛋、魚、新鮮蔬菜、雞肉等約lO種農產品強制實行原產地標簽標識管理。
有機食品貼綠色標記
美國農業(yè)部對于有機食品的標簽制度規(guī)定:凡是有機程度達到或超過95%的食品,都可貼上一個印有英文“有機”和“美國農業(yè)部”字樣的綠色圓形標記。有機程度在70%~95%的食品,不能貼專門標記,但可在標簽上注明本產品“包含有機成分”。食品是否具備加貼有機食品標簽的資格,須經美國農業(yè)部批準的專門機構認證。英國發(fā)布新指南規(guī)定用“優(yōu)秀”措辭替代之前的“新鮮”標識,刪除“純”、“天然”等字詞的使用,將在一定程度上禁止化學添加劑的廣泛使用。
過敏成分明確注明
食物過敏問題正在逐漸引起各國重視。一些發(fā)達國家開始要求在容易引起過敏的食品標簽上標明注意過敏源的警示語,并相繼制訂、修訂了有關在食品標簽中明示過敏成分的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例如:日本規(guī)定將蝦、咸魚子兩類水產品列入強制性標識的范圍,將含有鮑魚、烏魚、鹽漬鮭魚子、蝦、蟹、大馬哈魚、青花魚、魚蛋白膠等原料的食品列入指導性標識的范圍。
美國早在2006年1月1日就已經實施《食品過敏源標簽和消費者保護法案》,規(guī)定所有在美國銷售的包裝食品,必須符合有關食品過敏源標注要求,其中過敏源主要指牛奶、蛋、魚類、甲殼貝類、樹堅果類、小麥、花生、大豆等8種成分。對于含有未聲明過敏源的產品,美國FDA可能會要求產品召回。2009年美國實施的新法更是涵蓋了約90%的致敏食物,涉及牛奶、花生、小麥、雞蛋等易使人體過敏的全部物質,法規(guī)要求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標示,否則食品將被召回。
添加劑標健康警告
歐盟立法對食品中6種人工色素產品標示警告標簽,涉及的6種人工色素,分別為檸檬黃、喹啉黃、日落黃、淡紅色素、麗春紅4R及誘惑紅,95%以上的兒童食品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人工合成色素。過于頻繁地食用含添加劑產品可導致兒童行為障礙、阻礙兒童智力發(fā)育,嚴重危及人體健康安全。含有以上任何一種人工色素的產品均需標注“可能對兒童的行為和注意力產生不良影響”的健康警告,否則將面臨輸歐困境。
目前以美歐日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標簽法規(guī)各有不同,即使是相同食品,因出口國的不同,其標簽要求也不盡相同,但其宗旨都是力爭確保食品中營養(yǎng)素含量符合人體最佳攝人百分比要求、強調標注過敏源的重要性、嚴懲食品標簽說明中虛假和夸大成分行為、依法追究肇事者刑事責任或處以罰款。
強制酒精含量
在經過了磋商之后,英國政府作出決定,瓶裝或聽裝飲料上必須有酒精含量的強制性標簽,這種標簽可以印制成卡片。英國衛(wèi)生部在2008年10 月14日經過磋商決定,若零售商和酒精飲料制造商不愿意自覺地在包裝上注明健康提示,將有相關法律來約束他們。為避免消費者飲酒過量,美國強制要求在所有酒精飲料中標示酒精的百分含量、“每餐份量”和營養(yǎng)信息。日本2008年修訂“由有機農產品和其他產品制造的酒精飲料的標簽標準”,歐盟要求酒精含量超過1.2%的飲料必須標出酒精度。
適應世界標簽管理
新標簽制度的實施增加了我國食品出口企業(yè)的出口成本。要完成新標簽規(guī)定的成分檢測,需要企業(yè)額外支付檢測費,同時這些新標簽規(guī)定的檢測要求很高,提高了檢測難度,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檢測費。新標簽制度使得出口報檢通關產生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對于我國企業(yè)來說,應做好以下工作,促進食品標簽與世界接軌。
加強標簽監(jiān)管
2008年9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食品標識管理規(guī)定》正式施行。規(guī)定要求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準偽造。發(fā)現偽造或者虛假標注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處以5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造成后果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進行處罰。另外,食品標簽應當標注食品名稱、產地、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等內容,這類信息都禁止偽造或虛假標注。
完善食品標簽
為保證食品的順利出口,避免因標簽問題而遭拒,企業(yè)在把好產品出口質量關的同時,還需增強標簽意識,密切關注標簽規(guī)定的新進展,規(guī)范出口食品標簽,尤其對特殊營養(yǎng)食品的標簽更應注意,避免因標示不清、不全、不實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把國外不斷變化、完善的食品標簽要求作為鞭策自身發(fā)展的契機和動力,讓食品標簽既能真實體現食品的實際情況,更應符合輸入國的法規(guī)要求。
避免通用標簽
目前,我國一些食品生產企業(yè)由于其產品單一,貿易國家相對穩(wěn)定,為了節(jié)省標簽設計費用和安排包裝印刷的方便,通常會設計通用型出口食品標簽用于幾個國家的出口。但通用型出口食品標簽因存在諸多弊端,容易導致出口食品企業(yè)因食品標簽不符合進口國要求而被通報,引起許多不必要的貿易爭端,甚者造成產品退貨。
調整食品結構
食品行業(yè)應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打破單一的未加工初級農產品出口,研發(fā)出形式更多、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食品,達到各國豁免要求,確保產品輸往海外市場。并配備專業(yè)人員負責食品標簽的制作和出廠前審核,同時嚴格按要求進行組織生產,加強對原料、輔料、食品添加劑的采購控制。特別應清楚國內外對食品添加劑在定義、品種、使用范圍、限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防范國外禁用的食品添加劑從食品原輔料中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