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當前經(jīng)濟雖然增長較快,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的總體趨勢并沒有改變,而我國要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經(jīng)濟,保持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良好勢頭,考慮影響我國貨幣流通速度的因素,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貨幣流通速度 因素
一、貨幣流通速度的概念
貨幣交易流通速度的計算都是采用費雪提出的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MV=PT,其中V代表貨幣交易流通速度。P為價格,T為全社會的商品和勞務交易總額。而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的計算MV=PY,其中V代表貨幣收入流通速度,P為價格,Y一般為GDP或GNP。故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是指貨幣實現(xiàn)國民收入的速度,其內(nèi)涵是:一年內(nèi)的貨幣存量媒介該年國民收入所周轉的次數(shù)。貨幣的收入速度較交易速度更有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是因為全社會的商品和勞務交易總額數(shù)據(jù)是很難得到的。
另一方面,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包含了貨幣的交易流通速度的影響因素。眾所周知貨幣收入速度的計算公式是V=PY/M,進行簡單的變換可得:V=(PT/M)×(Y/T)=Vt×(Y/T),其中Vt是貨幣交易速度。即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等于貨幣的交易流通速度乘以國民收入與交易總額的比值。進行貨幣收入流通速度的分析明顯會要分析到影響貨幣交易速度的變量,可以認為如利率、貨幣的流動性等變量會影響到貨幣的交易速度。而如貨幣化程度等變量主要影響Y/T,因為隨著貨幣化程度的提高要實現(xiàn)一定的國民收入需要用貨幣參與交易的商品額越多,國民收入的實現(xiàn)越困難,貨幣收入速度越低。故筆者認為分析貨幣的收入速度時間接的分析了貨幣的交易速度。只是因為貨幣的交易速度更加直接和利率、貨幣的流動性等直接影響經(jīng)濟運行的變量有關,使得不少學者開始認為僅分析貨幣的交易速度更有現(xiàn)實意義。事實上卻由于選擇替代變量導致的貨幣交易流通速度的不確定性使得其現(xiàn)實意義大大降低。因而本文分析的貨幣流通速度為貨幣的收入速度。
二、貨幣流通速度周期波動的特征假說
貨幣流通速度是順經(jīng)濟周期的,即貨幣流通速度在經(jīng)濟周期的擴張期上升(或下降速度減緩),而在經(jīng)濟周期的衰退期和蕭條期下降(或上升速度減緩)。西方經(jīng)濟學家提出了三種不同理論假說來解釋貨幣流通速度的這種周期性變化特點。這些假說不是互相排斥的,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貨幣流通速度的這種周期性運動特點。
1.利息率的周期性變化假說
該假說認為,利息率一般在經(jīng)濟擴張期上升,在經(jīng)濟收縮期下降。若相對于支出和收入的貨幣余額需求與利息率水平密切相關,那么貨幣流通速度的周期性運動特點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釋。在商業(yè)周期上升期,經(jīng)濟開始擴張,利息率上升,就減少了相對于支出的貨幣需求,從而提高了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在衰退期,利息率下降,增加了相對于支出的貨幣需求,從而降低了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該假說是否有效關鍵取決于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由于凱恩斯主義者認為貨幣需求對利息率非常敏感,因此,他們對此假說倍加推崇。而貨幣主義者認為貨幣需求對利息率反應遲鈍,所以他們對此假說不以為然。
2.凱恩斯的商業(yè)周期假說
凱恩斯認為,商業(yè)周期主要是由消費、投資、凈出口和政府財政政策的變化引起的。假設,在接近衰退谷底的時候,政府采取刺激性的措施,恰巧,人們的消費信心也有提高,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就大大增加,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GDP將擴大,上述周期性變化將誘使貨幣供給對此作出反應,但貨幣供給對經(jīng)濟情況變化的反應卻比較遲鈍,短期內(nèi),貨幣流通速度(GDP/M)將上升。根據(jù)此分析框架,貨幣流通速度的周期性下降也是由消費支出、商業(yè)投資、凈出口和政府財政政策的變化引起的。如果這些變化使總需求和GDP下降,貨幣供給就要收縮,但貨幣供給相對于GDP收縮得比較遲緩,短期內(nèi),貨幣流通速度將會下降。凱恩斯主義者對此解釋非常滿意。然而,貨幣主義者卻不贊成這一理論,因為該理論將GDP的變化歸因于消費、投資、凈出口和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動,而不是貨幣供給的增減。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
在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中,貨幣需求主要取決于持久收入(或者說長期平均收入)。由于持久收入在短期內(nèi)波動非常?。ㄒ驗榇蟛糠值氖杖朐黾佣际菚簳r性的),所以當經(jīng)濟高漲時,持久收入的增加比收入的增加小得多,從而貨幣需求的增加比收入增加要少(貨幣需求主要取決于持久收入),貨幣流通速度加快;經(jīng)濟衰退時,與收入相比,持久收入減小的幅度較小,從而貨幣需求的減少比收入減少要少,貨幣流通速度降低。貨幣主義者非常贊同這一假說,他們認為,貨幣流通速度是穩(wěn)定的并且可以預測,而且貨幣供給的變化是導致總支出和GDP在短期內(nèi)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三、我國貨幣流通速度波動的影響因素
關于貨幣流通速度波動的順周期的理論假說中,利息率的周期性變化假說對我國是不適用的,因為該理論假說是否有效,關鍵取決于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而我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化并不敏感。凱恩斯的商業(yè)周期假說、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對我國貨幣流通速度的順周期特征有一定的解釋力。實際上,凱恩斯的商業(yè)周期假說主張用財政政策干預經(jīng)濟增長從而對貨幣流通速度產(chǎn)生影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主張用貨幣政策來影響經(jīng)濟增長從而對貨幣流通速度產(chǎn)生作用。所以,我們分析1981年~2007年貨幣流通速度波動影響因素的時候,根據(jù)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和上述各影響變量的時間序列關系,構造這些變量組成的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對貨幣流速增長率回歸方程的殘差進行Cholesky分解,從而判斷各變量對貨幣流速波動的相對影響程度。利用AIC、SC準則、滯后參數(shù)的t-統(tǒng)計值及殘差的診斷檢驗結果,可判定所考察的狹義、廣義貨幣流速及其影響變量組成的系統(tǒng)均為VAR(3)。用最小二乘法估計出VAR模型后,進行方差分解,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中可知,在不考慮自身沖擊影響的情況下,在狹義貨幣流速波動的影響因素中,通貨膨脹率是最重要的,實際GDP增長率的影響有增加的趨勢,財政支出增長率的影響強于貨幣供給增長率的影響??傮w上,通貨膨脹率是影響狹義、貨幣流速波動的主要因素,實際GDP增長率和貨幣供給增長率對貨幣流速波動的影響更大些,財政支出增長率對貨幣流速波動的影響更大些。
四、我國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的政策建議
1.加大改善社會經(jīng)濟預期的制度變革的力度
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jīng)濟轉型中的制度變遷使經(jīng)濟主體對未來收入或支出的不確定性增加,收入差距擴大,導致居民縮減當前消費,增大儲蓄,使貨幣沉淀于金融銀行體系之內(nèi),減緩了貨幣流通速度。因此,需改善社會經(jīng)濟預期,提高市場交易的活躍程度,刺激社會有效需求,加快貨幣流通速度。
2.建立市場型銀企關系
市場型銀企關系的本質(zhì)內(nèi)涵是:銀企之間是以產(chǎn)權為基礎的平等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是以信用為基礎的契約式的債權債務關系。我國銀企關系的扭曲導致我國國民經(jīng)濟運行效率低、風險高(銀行不良資產(chǎn)和企業(yè)債務多),也反映了間接融資制度存在缺陷、銀企之間信用關系不正常等問題,而這些又都影響了貨幣的正常流通,減緩了貨幣流通速度。因此,調(diào)整貨幣的流通狀況,加速貨幣流通,要從基本的銀企關系調(diào)整出發(fā),建立市場型的銀企關系。
3.盡早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
隨著我國市場化水平的提高,應逐步減小政府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干預。在從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向顯性存款保險制度過渡的階段,可以考慮實施現(xiàn)行存款保險制度和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共存,顯性存款保險制度承保資產(chǎn)規(guī)模小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市信用社,隱性存款保險制度承保資產(chǎn)龐大的國有商業(yè)銀行。一旦國有商業(yè)銀行的資產(chǎn)狀況達到巴塞爾協(xié)議的要求,同時國內(nèi)資金充裕,政府調(diào)節(jié)經(jīng)濟的手段多樣化,實行完全的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條件得到滿足,則應實施完全的顯性存款保險制度。
參考文獻:
[1]鄭耀東:中外貨幣流通速度范疇述評.經(jīng)濟學動態(tài),1996,(12):63~66
[2](美)勞埃德·B·托馬斯.貨幣、銀行與金融市場.馬曉萍等譯.第1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377~4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