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資產減值準則的實施無疑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調節(jié)利潤,但該抑制作用有多大,新準則實施的效應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新準則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本文將對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 新資產減值準則 利潤操縱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以下簡稱《資產減值》準則) 明確禁止減值損失轉回的規(guī)定是資產減值制度的一個創(chuàng)舉,此舉將對企業(yè)特別是上市公司的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本文將對新《資產減值準則》對上市公司產生的影響及其對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調節(jié)利潤所起的作用進行評析。
一、新資產準則的實施對上市公司產生的主要影響
在舊八項資產減值準則時期,有的企業(yè)利用資產減值粉飾收益從而達到收益平滑的目的,有的企業(yè)為實現盈利目標進行減值轉回操作。此次新準則的最大特點就是規(guī)定長期資產減值準則一經計提,在以后期間不得轉回。面對這一情況,新準則的出臺誘發(fā)了“趕集”現象,上市公司在2006年將以前積累的減值準備突擊轉回,從而導致上市公司2006年凈利劇增。根據有關深、滬兩市非金融、保險行業(yè)A 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統計,2002年~2006年前三個季度,上市公司轉回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分別為19.20億,24.37億,23.95億,25.77億,75.76億,而同時段內轉回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司個數分別為237個,249個,252個,261個,345個。從這里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2006年上市公司減值準備轉回異常波動,并且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調節(jié)利潤的情況確實比較嚴重。新準則的這個規(guī)定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調節(jié)利潤。但是筆者認為,新準則在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調節(jié)利潤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盲區(qū)。
二、新資產減值準則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方面
1.短期資產減值仍然可以用來調節(jié)利潤
新準則不允許轉回的資產減值大都集中在長期資產,而對于短期資產減值準備如:存貨、消耗性生物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等,其減值損失仍可以轉回。而目前上市公司最常利用的辦法就是通過短期資產減值的計提和轉回來調節(jié)利潤,而利用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調節(jié)利潤的相對少些。根據有關數據,2006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轉回中,220家上市公司共轉回各項減值準備8.99億元,其中轉回壞賬準備3.94億元,占轉回總額的43.82%;轉回存貨跌價準備2.26億元,占轉回總額的25.16%。這說明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兩項資產減值準備是上市公司減值準備轉回的重點。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和在建工程減值準備三項即將被新會計準則調整的減值準備轉回合計為1.23億元,占轉回總額的13.74%。由此看出,新資產減值準則減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調節(jié)利潤的空間,但并沒有在該方面完全堵死上市公司調節(jié)利潤的閘門,在抑制上市公司利用短期資產減值準備調節(jié)利潤方面仍給上市公司留有可乘之機。
2.企業(yè)仍然可以通過處置、出售等方式來轉銷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在資產減值損失已確認的情況下,新準則規(guī)定資產減值損失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只有遇到資產處置、出售、對外投資、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方式換出、在債務重組中抵償債務等情況,同時符合資產終止確認條件的,企業(yè)才應當將資產減值準備予以轉銷。根據有關數據上市公司2002年至2006年前三個季度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的總金額依次為188.83億、183.75億、295.98億、293.08億、111.74億,而轉回數額分別為19.20億,24.37億,23.95億,25.77億,75.76億。從這里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并沒有將以前年度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2006年悉數轉回。除沒有轉回的部分流動資產減值準備外,還有部分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被也被保留了下來。而非大家所說的由于新資產減值準則的實施,上市公司以前出于不合理目的計提的資產減值如不在2006年轉回則將永遠沉落,其原因就是上市公司仍然可以在處置資產時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通過“營業(yè)外收入”調節(jié)利潤。即使處置長期資產需要要有合理的依據及程序,但上市公司總能為其處置行為找到某種合適的借口,再加上我國的會計監(jiān)管相對薄弱,所以并不能有效監(jiān)督這種不合理的行為。
三、建議與對策
1.針對資產結構差異,進一步完善新資產減值準則
基于新準則規(guī)定不可轉回的資產減值準備多集中于企業(yè)的長期資產項目,這樣新準則對于不同資產結構的公司通過資產減值準備調節(jié)利潤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通過對2006年與2005年轉回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金額進行行業(yè)比較,我們發(fā)現采掘業(yè)、交通運輸、倉儲業(yè)、傳播與文化產業(yè)以及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行業(yè),2006年比2005年轉回的資產減值準備有很大幅度的提高。這說明新準則對資產結構中長期資產比例高的公司通過減值準備調節(jié)利潤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而對于資產結構中短期資產比例過高的公司通過減值準備調節(jié)利潤的抑制作用比較有限。所以,針對這一差異我們在監(jiān)控長期資產比例過高行業(yè)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同時,還要繼續(xù)完善新準則,從而進一步加強新準則對短期資產比例過高行業(yè)利用短期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的抑制作用。
2.繼續(xù)加強對上市公司營業(yè)外收入的監(jiān)控
對于那些在2006年沒有轉回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上市公司,我們在今后的審計工作中仍然要保持相當的謹慎。尤其是對那些實現既定利潤目標有困難的上市公司,雖然有些在2006年沒有轉回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長期資產減值準備已經完全沉落。我們對于這些公司的資產處置、出售、對外投資、非貨幣性交易和債務重組中抵償債務等交易都要密切關注,從而真實的反應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能,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最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關鍵是確定資產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然而,在現實工作中可變現凈值、可收回金額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存在較大的主觀性,依舊給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留有的空間。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資產信息透明度,完善市場價格體系。并且在進一步提高專業(yè)評估機構業(yè)務能力的同時建立資產價格信息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提高審計工作和評估工作的聯動性并且提高資產信息透明度。
參考文獻:
[1]財政部1財會[2006]18號,2006年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Z].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61
[2]于富生 張 敏 李婷娜:新會計準則、公司治理與減值計提行為[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雙月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