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jīng)濟數(shù)學是以現(xiàn)代數(shù)學為工具,研究和分析經(jīng)濟活動中的各種宏觀、微觀的數(shù)學關系。實踐證明,把經(jīng)濟數(shù)學引入到企業(yè)經(jīng)營和商品銷售中,會大大地推動企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 經(jīng)濟數(shù)學 需求價格彈性 商品銷售
在市場上,有的商品價格下降后,會吸引大批的消費者購買,使商家的銷售收入迅速增加;而有的商品價格下降后,只吸引少量的銷費者前來購買,使商家的銷售收入減少。為什么兩種商品降價后,給商家?guī)砹藘煞N截然不同的結果呢?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兩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不同。
一、需求價格彈性的概念
1.需求完全無彈性。需求完全無彈性的商品EP=0。例如:一些特殊藥品,像胰島素,對于一些糖尿病人至關重要,無論價格如何上升或下降,他們都不會改變購買量。
2.需求有無限彈性。需求有無限彈性的商品,EP=∞,說明價格既定時,需求量是無限的,或者說對于價格的微小變動,需求量出現(xiàn)了無限大的反應。例如:兩臺相鄰飲料機中的同質(zhì)軟飲料,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都會擁有一批消費者,而當一臺機器中的軟飲料價格上漲時,即使量很小,人們也不會購買,而是購買另一機器的飲料。在一般情況下,必須品由于生活中不可缺少,少量的價格變動不會引起需求急劇變動。因此,被認為是缺乏彈性。而奢侈品則是富有彈性(比如高級化妝品)。
二、根據(jù)需求價格彈性對商品定價
我們知道,需求價格彈性指一種物品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反映程度的衡量。用需求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來計算。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價格彈性。決定彈性的因素有很多。如:
1.如果某種商品有大量的替代品,則該商品的需求彈性就大,反之則需求彈性就?。ㄟ@是因為商品價格上升時,消費者會購買其替代品,而價格下降時,消費者會多購買該商品而取代其替代品)。
2.比重小的產(chǎn)品,其需求彈性小,而比重大的產(chǎn)品其需求彈性也大(比重是指:商品消費支出占消費者收入的比重。如果商品消費支出占消費者收入的比重小,商品價格變動時,對需求的影響就小,需求價格彈性就小,像毛巾、香皂、火柴之類的商品。反之,消費者支出占消費者收入比重大的商品,像空調(diào)、汽車之類的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的影響大,從而需求彈性也大)。
3.一種商品用途越廣(如:水、電)需求彈性越大,反之一種商品用途越少(如:鞋油、夾克油等)其彈性越小。
4.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像糧食、蔬菜、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須品,需求程度大而穩(wěn)定,因而需求價格彈性就小。而高檔消費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就大。
5.時間短時彈性小,而長時就會變大。
6.市場競爭激烈時彈性比較大。
企業(yè)應根據(jù)商品需求彈性的大小制定價格,需求彈性大的商品,在正常情況下提價不如降價有利。例如:一塊手表的價格從40元人民幣上升到50元人民幣,需求量從30減少到20,則總收益從1200元減少到1000元。對需求彈性小的商品,因價格變動對銷售量影響較少,降價不如提價有利。例如:一管鞋油的價格由1.2元人民幣上升到2.5元人民幣,則需求量從100下降到80,而總收益從120元增加到200元。
任何商品的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都存在定價問題。如果企業(yè)和個體工商戶在制定價格時,能考慮到價格變動對某種商品的彈性大小,就能在競爭中取得最佳的社會收益和經(jīng)濟效益。
三、需求價格彈性的理論應用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商品降價,會吸引大批消費者前來購買,從而使商家的銷售收入增加,這是因為這些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因此,對商品經(jīng)營者來說,若能判斷出自己所經(jīng)營的商品是屬于富有彈性的,則可以采取降價的策略,即“薄利多銷”的策略,但不能采取提價的策略。
例如: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個旅游城市,市內(nèi)和全國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和皇家寺廟群(外八廟)。但是這些旅游景點的門票貴的將近100元,最便宜的也要30元。由于旅游具有季節(jié)性,夏天游客比較多,但到了冬天游客就稀稀拉拉了,從而造成資源的閑置,很可惜。根據(jù)承德人收入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花十元八元去公園游玩的這類商品就是屬于需求富有彈性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避暑山莊還是外八廟,冬季的門票都應該下調(diào)(特別是外八廟。因為承德市區(qū)有約33萬人口,如果門票較低,人們可以去晨練,白天老年人也可以去遛彎兒,因為這里畢竟是游玩的好地方,有山、有樹、有水、有新鮮的空氣,還能使人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何樂而不為呢。而對公園(或寺廟)來說,一般是固定費用較大,而變動費用較少,游客增加對公園支出的總費用不會有太大影響,公園在增加收入的同時,支出費用卻增加很少,從長遠來看,社會效益也是明顯的。
相反,有的商品降價后,只會吸引少量消費者前來購買,造成商家銷售收入減少,這是因為這些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在經(jīng)營中,如果商家能夠準確的判斷出某種商品是屬于缺乏彈性的話,就不能采取降價的策略,而應該采取提價的策略。
以上我們只是分析了需求彈性在理論上的應用,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還要注意兩點:一是我們提到的總收益包括了成本和利潤,總收益增加不意味著利潤增加;總收益減少不意味著利潤減少。二是一定要注意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會因為時間、收入水平、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總之,企業(yè)在制定或變動產(chǎn)品價格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產(chǎn)品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價格策略增強競爭力。
參考文獻:
李林曙黎詣遠:主編的經(jīng)濟數(shù)學基礎 (微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