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0日,令人擔心的北京交通擁堵狀況出現(xiàn)驟變。這一天的北京交通比一般的周末車輛要少,隨著的幾條新馬路陸續(xù)通車與很多工地停工,一個“快速暢通”的新型交通網(wǎng)絡正在北京漸次展開。
提速——限行200萬輛機動車
從這一天開始,北京開始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這意味著每天將停駛一半的機動車,總數(shù)約達200萬輛。但是,限行措施將令每天有400多萬人次客流從小汽車轉向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如何保障這新增的客流又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說,北京將增加近2000輛公交車輛,達到每天1380萬至1500萬人次。軌道交通通過縮小發(fā)車間隔、擴大列車編組等措施,最高可達每天500萬人次。6.6萬輛出租車通過提高車速、減少空駛等,日均客運量達235萬至245萬人次。這樣,就能夠保證奧運會期間來京客流的出行需要。
這也僅僅只是北京奧運會交通長鏡頭中的一個細節(jié)。除此之外,7月20日開通的機場線是北京首條有自己特殊線路標志的軌道交通線路,由“ABC”3個字母組成列車形狀的標志。這3個字母是Airport?Beijing?City的縮寫,寓意為下飛機就坐“ABC”進北京城。
機場線和一般地鐵最大的不同是有乘務員進行全程服務。機場線的乘務員全部為男性,當乘客大件行李過多,行動不便時,乘務員可以幫助乘客提行李。
綠色——4000輛環(huán)保新型車上路
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表達了自己對北京空氣污染問題的憂慮,“如果北京空氣品質(zhì)太差,像自行車這種耐力賽可能要重新排定比賽時間”。因此,16天的奧運會契機也給了北京環(huán)保又一次新的考驗。
為保證空氣質(zhì)量,交通運輸部要求進京省際客運班車尾氣排放必須達到國Ⅲ標準。奧運期間北京還將有4000輛環(huán)保新型車上路。新開通的車輛大部分為混合動力車,起步時以電作為動力,噪音較小。
近幾年來,北京市政府先后投入130億元人民幣,增加13500輛新車,使得新型環(huán)保車規(guī)模達到總量的97%,這在北京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特色——首日觀光客“井噴”
作為的首條奧運觀光公交線路——北京觀光公交車,7月20日也分別從北京的中軸線南北兩端出發(fā),最終在古建筑雍和宮東邊的北官廳會合。
北京觀光公交車開通的第一天便引來客流爆滿。當記者來到北官廳車站時,站臺上早已等滿了人。本該15分鐘發(fā)一趟車,結果等了將近30分鐘可容納58人的雙層空調(diào)大巴才載滿乘客駛離車站。
觀光公交車體和普通公交車也大不相同。這種雙層的空調(diào)巴士車,汽車座椅間距更大,還模仿火車在座位之間安裝了小桌板。乘客可以喝著水、吃點小吃。車廂內(nèi)還擁有自己的視頻播放系統(tǒng)、導游,時間倉促的乘客,不需要每站都下車游覽,即可對北京最主要的幾個景點和奧運場館有充分的了解與感受。
科技——智能交通助力奧運
“高峰時段基本崩潰,下雨天氣基本癱瘓”,這句坊間的戲謔之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京交通的狀況。
8月8日晚奧運會開幕式結束后將有近10萬人同時離開奧運主體育場,如何在最短時間內(nèi)安全疏散人群是一個難題。于7月10日正式啟動的北京新公交系統(tǒng)通過分布在奧運村周圍的7個公交場站,力爭在25分鐘內(nèi)疏散所有觀眾和工作人員。
這一切都歸因于北京交通部門采用新的“公交集團運營組織與調(diào)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人員集中管理、車輛集中停放、計劃統(tǒng)一編制、調(diào)度統(tǒng)一指揮,可有效解決公交運營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此外,其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滿足大型活動或突發(fā)事件的交通需求。
正如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周正宇所說:“有了這些措施和準備,就能夠做到‘限’而不擾、‘錯’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