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說過:“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p>
很久之前就知道印度是佛教的發(fā)源地,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的地方,因此印度在我心中一直是個神秘的國度,也是我一直神往的地方。今年,終于踏上這片古老的土地……
拜謁圣雄甘地墓是我多年的心愿。圣雄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對甘地的稱謂,意為“偉大的精神”;甘地的追隨者叫他Bapu——父親;在印度人民的心中,他是偉大的靈魂,被尊稱為國父。甘地說過:“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彼簧鷪猿痔剿髡胬恚瑘猿址潜┝W說,堅持清貧素食,紡紗織衣。他以獨特的方式追求民族自由與解放。甘地一生中絕食無數(shù)次,最著名的是1933年在獄中為爭取基本人權、1943年為抗議英國殖民政府鎮(zhèn)壓群眾、1947年為化解因國內宗教仇恨而發(fā)生的暴力沖突。他把非暴力變成一種令人畏懼的武器,成功地領導了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在他面前低下了頭,他把非暴力作為一種精神良方,促成印度各教派之間和睦相處,長治久安。在他看來,絕食即是一種對敵斗爭的武器,也是一種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良藥。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造就了印度的民族獨立與人民共和。印度總統(tǒng)普拉蒂尼·帕蒂爾在紀念甘地逝世60周年時致詞說:“甘地的一生是一部關于寬容和尊重人性的教科書。”
甘地墓在德里老城區(qū)的一個公園中,一道柵欄隔開了城市的喧嘩。在一大片綠草地中有一圈用花崗巖砌成的圍墻,圈內是一塊近5000平方米的草坪,這里是火化甘地的地方。草坪中央是一個黑色大理石砌成的方形石臺,方臺高60cm,面積為3m×3m,這就是甘地墓,離墓5米外是四堵用白色大理石堆砌高約1米的矮墻。墓的前面是個石桌,上面放了一只香爐,墓的后面是一盞長明燈,表示甘地精神永不熄滅。整個墓地由黑白兩色構成,平實而莊重。這是我所見的最為簡樸的偉人墓地。絡繹不絕的拜謁者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用崇敬的目光瞻仰心中的圣父,每個人的面容都是那樣虔誠和肅敬。整個墓地無碑無銘,只在那矮矮的黑色墓首上刻著三個印地文字“嗨·羅摩”。羅摩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保護之神的化身,是印度教的天神。據(jù)介紹,甘地被宗教極端分子用手槍近距離擊中要害,在他臨終前,面對槍手發(fā)出的最后呼喊,就是這三個字,意譯就是我們日??谡Z“啊,天呵”。甘地一生宣揚“不殺生,不報復”,他臨終前喊出的這句話,據(jù)說有寬恕槍手的意思。甘地的追隨者把這三個字作為墓志銘,至少說明它代表了甘地的思想,即:非暴力,不殺生,多寬恕,用平和的方法去感化人們,謀求自己的理想。
我默默地站在黑色的平臺前,敬立良久,仿佛覺得平臺上坐著一位老人:他弓著那瘦弱的身軀,赤裸的上身露出黝黑的皮膚,盤腿而坐,從容地搖著紡紗車,永遠保持微笑和善的面容,只有那黑白分明的眼睛中流露出堅定的目光??磥硭荛_心,因為他的理想已實現(xiàn)。他是否知道在今天敬拜的人流中還有一個中國人,不遠萬里前來拜謁,盡管這個人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中國人,但他是懷著虔誠的心而來的。
我看到墓側有一個捐款箱子,類似中國寺廟里的“功德箱”,里面放滿了各色紙幣,我于是打開背包找出一張印有偉人頭像的人民幣,輕輕放入箱內。我試想讓兩位偉人在上天相遇,能有機會作一番交流,因為作為同時代的偉人,他們用不同的方式終生奮斗,領導自己的民族擺脫了殖民統(tǒng)治,取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而今,如上蒼有靈,回首往事,千秋功過,經驗教訓,也應是回味無窮的?。?/p>
對于他們的豐功偉績,人民將永遠懷念。
然而,在21世紀開始的今天,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甘地的那種對真理與科學的追求精神,那種平實與和諧的主張,那種負責與寬容的處世心態(tài),是否更有現(xiàn)實意義呢?
愿偉人間的討論使問題能有清晰解答,愿世人能在對偉人思想的研究中有所啟迪。
嗨,羅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