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被擋住的剎那,正在訴說的他,或者是她,都會戛然而止,然后,緩緩站起,像一群歸鳥向各自的家飛去。
一陣陰雨過后,天空終于放晴了。深秋的陽光,從瓦藍(lán)的天空灑落。
待渡亭內(nèi)熱鬧起來了。開始是一群稚氣未脫的孩童,接著迎來了剛過完重陽節(jié)的老人,像翻曬自家箱底的厚衣,老人們也開始翻曬自己的身軀,翻曬那段屬于他們的陳年舊事。
亭旁的券門,猶如一幅掛在墻上的水墨畫的鏡框,“層巒聳翠”是這幅畫的題跋,金陵渡小山樓是這幅畫的內(nèi)容。坐在待渡亭內(nèi)的長椅仰望云臺山上,就會看見山上一片沁人心脾的綠色,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見深深淺淺的綠,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翠綠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xì)看,才知那是每一片翠綠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古代的西津渡旁的云臺山滿目蒼翠,如今的云臺山上依然是蔥綠盎然。春去秋來,花開花落,過去了這么多年,翠綠仍舊潑灑得這么濃烈、恣情,不斷地流著,流向人們的心底。仰望“層巒聳翠”的碑刻,才知道古人題跋的精妙,一個“層”字,一個“聳”字,點染出滿山碧綠起伏的動感。
亭內(nèi)的長椅上坐滿了退休的老人,有的則坐在自帶的板凳上。對著晴朗的天空和涼爽的天氣,老人們終于耐不住了。他們從古代的乾隆皇帝說到現(xiàn)在的拆遷,從張家新娶的媳婦講到李家剛生的孫子……特別是一些老太們,話題依然是去年的重復(fù),或許明天、后天,甚至明年說的還是這些,但并不影響她們訴說的激情,講到動情處,她們還會手舞之、足蹈之,只是手腳有點硬,加上自己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像一根斑駁的拐杖橫來直去。交流到精彩處,她們也神采奕奕,仿佛那逝去的歲月依舊鮮活,有時,她們用那塊舊舊的手帕擦拭眼角的熱淚。
在絮叨中,日已西偏,她們也不知道自己的故事講過幾遍了,她們沒有去記也不可能去記,話題依然是那幾個,訴說的神態(tài)和腔調(diào)也和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第N遍如出一轍。她們還是那么愜意。倒是先前那一群調(diào)皮的孩子,有的睡著了,有的趴在“一眼望千年”考古坑的玻璃柜上指手畫腳,有的向老人們要了些零錢去買“狀元餅”,還有的干脆離開了。
太陽終于被前面的屋頂擋住了。陽光被擋住的剎那,正在訴說的他,或者是她,都會戛然而止,然后,緩緩站起,像一群歸鳥向各自的家飛去。老人們?yōu)⒙湓诖赏に闹艿脑捳Z被晚風(fēng)吹起,飛向誰都看不清的方向。待渡亭在黃昏中又開始了新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