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學生真難教?!蔽业耐乱换剞k公室就很不滿地說,“就那么一句話,我講了3遍,可人家就是聽不懂,也不知道這些學生整天想什么,就像聽不懂中國話似的?!薄澳膫€問題???”“就是《故鄉(xiāng)》的最后一句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這時我就勸他:“我在我的那兩個班講這個問題時也是一樣,幾乎就沒人聽得懂,最后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們把答案記了下來。”“那句話多么簡單啊,不就是一個比喻嗎?現(xiàn)在的學生一點兒都不愛動腦,都是吃小食品吃的?!蓖瑢W年組的李老師聽了我們的談話也走了過來,說:“你們倆就不用抱怨了,前兩天我講了一道數(shù)學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了一節(jié)課,講得嘴巴干裂,可是學生就像木頭一樣,一點不開竅?!薄艾F(xiàn)在的學生就是不用心學習。”另一個老師也搭腔說?!靶嗄静豢傻褚病蔽覀兝^續(xù)談論著。
下班后,吃完晚飯,我打開電視,電視屏幕上顯示“無信號”。我到隔壁看了一眼,人家的電視能正常播放?!袄厦∮址噶耍瑴适翘炀€的接頭處斷了?!蔽野醽硖葑?,一步一步地爬上房,一看果然是接頭斷了。我回屋取來鉗子、膠布,又上去把接頭接好。我轉(zhuǎn)身要下來時,感覺有點頭暈。我從小就怕爬高,這時才意識到梯子的重要,是它一級一級地把我送上來的。
下來之后,我把梯子送回原處,這時我想起點什么。如果把房子比喻成教師所要講的內(nèi)容,把要上房的人比喻成學生,那么,我們這些教師自然就是梯子了??蛇@樣比起來,我發(fā)現(xiàn)我不如梯子,因為梯子能把想上房的人送上去,而我卻不能把想學習的學生都教會。這樣說來我這梯子當?shù)貌缓细瘛N矣种匦驴戳丝茨翘葑由系臋M木,注視了好長時間,感覺自己應在這橫木上做點文章。
我所犯的錯誤就是讓學生從地上直接上房,沒有中間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沒有中間的那幾道橫木,學生又不會輕功,當然不能一下子上房。人的思維雖然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但也是有一定的發(fā)展過程的。那么我所要做的就是給學生多做幾個思維上的“橫木”,以便學生“爬上房”。
我又重新把魯迅的那句話拿了出來,圍繞著如何理解這句話我列出了以下幾個小題:1.文中“閏土”走的是一條什么路?“楊二嫂”走的是一條什么路?“我”走的是一條什么路?“我”認為“宏兒和水生”應該走一條什么路?2.“我”是希望“宏兒和水生”走一條新路,還是走“我”和“閏土”的老路?3.有希望指的是什么?沒有希望指的又是什么?4.“我”的希望和“路”有什么相似之處?5.這句話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并說說這樣用的好處。
第二天上課,我就把這幾個問題抄在了黑板上。這下所有的學生都有話說了,他們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及和別人的議論,基本上能把以上這幾個問題解決得很好,然后再問學生如何理解文末那句話時,學生自己就能說得差不多了。
我想我們教師要做好這個梯子,如果學生學不會,我們要先想一想我們是否給學生搭好了這個梯子。
(作者單位:肇州縣永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