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網(wǎng)遭受特大冰災而癱瘓,安全形勢刻不容緩,如何在惡劣的條件下安全、迅速地開展抗冰搶險活動,是我們首次面臨的課題。文章從施工單位的角度,對本次冰災中電網(wǎng)受災損毀的特點進行分析,并提出預防措施。從實踐中總結抗冰搶險的施工特點及要求,同時簡要介紹抗冰搶險的一些新工藝。
[關鍵詞]冰災;電網(wǎng)損毀;受災防患;抗冰搶險;施工新工藝
[作者簡介]宋暉,廣東省輸變電工程公司,廣東廣州,510160
[中圖分類號] TM75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23(2008)08-0141-0003
一、引言
因受異常惡劣天氣的影響,貴州電網(wǎng)遭受了50年一遇的最為嚴重且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冰災,造成貴州電網(wǎng)基本癱瘓,嚴重威脅南方電網(wǎng)安全穩(wěn)定運行。電力供應非常緊張,安全形勢極其嚴峻。廣東省輸變電工程公司是首批進入貴州參加抗冰搶險戰(zhàn)斗的單位之一,筆者亦作為搶險分隊的總工先后參與修復了2條500kV電力線路,成功打通了“西電東送”的首條通道。
二、電網(wǎng)受災損毀特點及預防措施
(一)貴州電網(wǎng)的損毀主要特點
1.險情發(fā)展速度快
由于導地線上所覆蓋的冰柱不斷增加直徑,與凍雨接觸的面積呈幾何遞增地不斷加大,從而加速覆冰嚴重超過設計允許值而導致斷線、倒塔。據(jù)現(xiàn)場調查,最大覆冰值大于設計值6~7倍,這就是為何貴州電網(wǎng)在短短幾天內幾乎全部癱瘓的主要原因。
2.“推股牌效應”,影響面大
在一個耐張段內,只要有一基鐵塔不堪重負而倒塌,由于應力瞬間出現(xiàn)極大不平衡,從而造成整個耐張段的其他鐵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毀。這種現(xiàn)象比比皆是,如我們在巡查鴨福II回線路時,當場目睹了N50鐵塔倒塌,瞬間整個耐張段8基鐵塔同時倒塌的現(xiàn)象。
3.災情持續(xù)時間長
貴州電網(wǎng)自2008年1月份中旬開始發(fā)生災情后,一直持續(xù)到2月份底,還是災情不斷,每天都有新的故障點出現(xiàn)。為何凍雨天氣已結束了很長時間,災情還在不斷惡化?通過分析研究,災情發(fā)展應該是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階段:(1)前期由于凍雨天氣直接造成覆冰過重而損毀;(2)中期因天氣轉暖,導地線開始融冰、脫冰,由于導地線瞬間減荷造成上下舞動及相鄰兩檔的應力發(fā)生嚴重不平衡而產生對鐵塔極大的沖擊力,從而造成斷線、倒塌現(xiàn)象;(3)后期,部分導地線、連接金具表面上看沒有損壞,但由于受到前期階段不斷加荷、減荷的沖擊,可能已經(jīng)造成了內傷,如遇到大風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往往也會造成導地線、連接金具斷裂的新險情。
4.搶修的難度大、危險性高
在冰天雪地施工,同時因電網(wǎng)癱瘓,在無水無電的情況下,人的行動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施工環(huán)境存在著許多不受控的因素,搶修的難度、危險性可想而知。
(二)預防措施:“災情防患于未然”
電網(wǎng)受災主要是由于覆冰嚴重超標而造成的,而設計的安全系數(shù)往往是2.5~4倍,如果在設計安全系數(shù)范圍內及時除冰,則可避免“雪球滾大”,此時在操作上也是安全的。如設計的導線覆冰值是10mm,當發(fā)現(xiàn)導線的覆冰已超過10mm,即應停運該線路,并組織人力進行除冰。此時覆冰較薄,除冰難度不大,一兩天后即可恢復該線路運行。運行后的線路此時因與凍雨接觸面較小,加上導線上發(fā)散熱量,覆冰的速度較慢,當持續(xù)一段時間后覆冰厚度超過10mm,則重復停運除冰工作。事實證明,該方法是受災影響最小、投入最少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抗冰搶險的施工特點及要求
(一)災情開始階段
即覆冰還在設計安全系數(shù)范圍內時,采取線路停運除冰方法,除冰時可以采取上線敲冰(飛車出線)、繩索拉冰、降線除冰等方法。此時應注意采取安全措施防凍、防滑,并且要投入足夠的人力確保整條線路同時除冰,這樣才能達到災情預防效果。
(二)災情惡化階段
即覆冰已超設計安全系數(shù)范圍,覆冰速度已呈幾何級遞增,災情開始惡化。此時如果進行搶險,一是搶修速度遠比不上災情惡化速度;二是施工條件惡劣,不可預見的新災情隨時會危及到施工人員的人身生命安全。故該階段不應該進行搶修施工,避免發(fā)生更大的災情、事故。
(三)搶修攻堅階段
當惡劣天氣結束后,即應投入足夠的搶險隊伍對電網(wǎng)進行搶修,此時災情并沒結束,新的故障點隨時都有可能再出現(xiàn)。搶修施工應首先將安全擺在第一位,做足安全措施,隔離故障線路段,并嚴格執(zhí)行“兩票”制度;其次就是“搶”,減少搶修時間就是減少社會損失,而搶進度需要以下幾方面來保證:(1)應有足夠具有拼搏精神的施工人員及合格的施工機具;(2)應有合理的施工組織及進度計劃;(3)應有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4)材料需求應供應及時。
(四)搶修結束階段
該階段的任務主要是消缺,加緊排查、修復遺漏故障點,避免因疏忽而造成線路恢復運行不成功。這階段要求施工人員更應細心。
四、抗冰搶險的施工新工藝
(一)拆塔施工
拆塔施工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切除鐵塔與基礎的連接后,整基拉倒;一種是自上往下逐根或逐段地拆除。本次冰災中,絕大部分的受損鐵塔是攔腰斬斷,塔頭部分嚴重受損,而塔身結構基本保持良好。另外,貴州500kV電網(wǎng)的鐵塔大部分采用插入式基礎。為了避免在施工中損傷原基礎,在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的條件下減少工作量及材料用量,我們大量地采用了中心懸浮抱桿自上往下逐段拆除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安全性高、速度快,并且拆塔的現(xiàn)場布置可以直接用于組立新塔的施工中,減少了轉序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拆塔施工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首先應做好安全措施為該塔卸荷。因受損鐵塔上懸掛的導地線均受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不能輕易登塔操作,應先采取措施將故障點隔離,并通過松出導地線等措施對鐵塔卸荷;(2)應嚴格控制拆塔段的重量,不能超過起吊系統(tǒng)的允許值;(3)采用氣焊對變形塔材進行切割時,應先對該塔材進行捆綁固定,防止斷開后反彈傷及操作者及機具;(4)操作者應站在安全區(qū),安全帶不能拴在被割段上。
(二)導線修復
導線受損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1)因鐵塔倒塌傷及導線;(2)金具脫落造成導線落地掛傷;(3)懸垂線夾握力不夠,導線滑移造成鋁線開斷??梢钥闯觯軗p導線一般在塔位附近處損壞最嚴重,必須更換;線檔中間的導線一般保持較好,可以根據(jù)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采用補修管或預絞絲進行修補,無需更換。
在本次搶修施工中,我們充分理解規(guī)范及設計的要求、詳細了解導線受損情況,制定了安全高效的導線修復方案,通過精心組織,避免了浪費人力、物力及時間,為最后提前完成施工任務奠定了基礎。如以下案例:
500kV鴨福I回的N99-N103右相1#子導線掉落,在N100處有4m導線嚴重損壞,在N101處有6m長導線斷了7股鋁線,在N102處有6m長導線外層鋁線脫落,故障情況如圖1所示:
這種導線零星缺陷的現(xiàn)象在本次冰災中普遍存在。如果是采用整根或整相導線進行更換的施工措施,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機械設備,并且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根本談不上是搶險施工。
有一施工單位提出這樣的修復方案:受損處采用預絞式導線接續(xù)條。這種辦法看似是最簡單的方案,也滿足《架空輸電線路導地線修補導則》(DL/T 1069-2007)的規(guī)定,但殊不知不切合實際。因為,導線受損位置正是懸垂線夾的位置,懸垂線夾肯定是裝不上接續(xù)條的。
有另一施工單位提出另一種修復方案(見圖2):將N101-N102檔損壞的導線全部截除,然后重新更換200米左右的新線,將N100的損壞導線截除后對接,在N99緊線。按此施工方法是可行的,但需投入30人約3天半的時間。
廣東輸變電工程公司則采用以下的修復方案(見圖3):先將三處損壞的導線截除,N101及N102在檔內對接(注意壓接管的位置離懸垂線夾應大于5m),然后在N100處駁接等長于已截除損壞導線的總長度,則處理后的導線長度沒變,不需緊線,直接掛線即可。事實上,廣東輸變電工程公司在N100處駁接了30m左右的導線,共投入20人約1天半的時間即完成修復任務,省力又搶出時間。
五、結語
冰災對電網(wǎng)的損毀是嚴重的,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是重大的,而如何及時、有效、安全地進行抗冰搶險,這是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作為施工單位,應該充分了解冰災的形成原因及電網(wǎng)損毀的特點,吃透規(guī)范、設計要求,從施工技術及施工工藝入手,及時調動施工資源與時間賽跑,方能打贏一場抗冰搶險的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