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情境型教學模式是交際教學方法的最新發(fā)展形態(tài)。它是以學習者為本的有效教學方法,既強調在運用中學習,也強調為了運用而學習。文章對任務情境型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構建及有效實施進行設計與探討。
[關鍵詞]任務情境型教學模式;構建;應用;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 呂瑋,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廣西南寧。530003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23(2008)12-0188-0002
一、問題的提出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口語水平始終是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目前高職院校的口語教學雖然基本上采用交際法教學,但由于學生過分依賴交際策略,而不是通過句法等語言結構來加工信息,語言的流利程度雖有所提高,但準確性和流利性未能得到長足的進步。而任務教學法強調在任務的設計中對句式結構和交際意義的并重,在任務的實施中調控學習者的注意力資源,從而實現(xiàn)語言的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和諧發(fā)展與提高。因此,筆者基于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學生口語較差的現(xiàn)狀,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學方法,希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達到《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二、任務情境教學模式綜述
任務情境教學(Task—based Approach)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設定一定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的教學模式。它是以具體的任務情境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情境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體現(xiàn)教學成就的教學活動。它是20多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fā)展形態(tài),其主要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假設”。Swain(1985)認為,“只有理解性輸入而沒有語言輸出則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輸入和輸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同等重要。在任務情境型課堂中,任務情境的作用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機會,還為語言習得提供了必要的輸入和輸出的信息處理過程。任務情境活動和任務的結果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边@就是說,如果能夠將課堂教學與社會真實活動、語言學習以及交流作為“任務情境”的形式融合在一起的話,學習者就能夠在較真實的社會交往的情景中完成交流的特定目標,這將有力地促進學習者本身的語言使用能力的提高。
三、任務情境型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構建
根據(jù)任務情境型教學模式這一理論,通過對高職英語的教學實踐,在任務情境型條件下,筆者設計了“視、聽、說自主學習+大班課堂面授+小班說、寫訓練+后期選修課+第二課堂”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視、聽、說自主學習,即:學生在網絡教室上視、聽、說課,一人一臺計算機,自己掌握學習進度,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教師主要進行網絡管理和網上答疑;大班課堂面授,即:教師仍以分析篇章結構為主,同時指出每單元的要點和難點,指導、幫助學生把握方向、抓住重點;說、寫課堂訓練,即:教師根據(jù)視、聽、說和讀、寫、譯課程內容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組織進行有效的課堂交際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用英語通過說、寫進行交流的機會,解決目前學生聽、說、寫能力較差的學習問題,以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后期選修課,即:開設如英美概況、中國文化、英語應用翻譯、英語應用文寫作、影視欣賞等學生既感興趣又實用的選修課,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在不同時期、不同方面的需求,同時解決高職英語三年不斷線的問題;第二課堂,即:聯(lián)合學生社團開展、組織豐富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為校園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