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1875(2008)08-167-01
班級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要是通過班級來實施和進行。而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導師和引路人,是學校行政領導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聯(lián)系班級任課教師和學生集體組織的紐帶,同時也是溝通學校與家長以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梁。因此,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二十來年的班務工作給我一個啟示那就是:要帶好一個班就必須要有“六顆心”。
首先,對待班務工作要有“誠心”。
俗話說“心誠則靈”,班務工作亦如此,心誠則事成。誠心在這里是指接手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它們的強弱與班務工作的優(yōu)劣是緊密相連的,班主任負擔的工作任務比一般教師更為艱巨復雜,只有主動接受或樂意接受班主任工作任務,才會有極大的熱情,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道德品質(zhì)、思想作風和工作質(zhì)量對班集體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積極影響。否則,思想有包袱,工作被動,任勞而不任怨,就不可能產(chǎn)生這種影響。
其次,對待學生要有“愛心”。
“黃荊條下出好人”的教育觀點已經(jīng)過時,只有用“愛心’’才能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與教師像孩子與父母一樣親近,這樣容易達到師生雙方情感的認同,增強教師對學生真實個性的心理透視,以實現(xiàn)深度教育.“愛’’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可以使學生轉(zhuǎn)變觀念、改變性格、端正態(tài)度,無論是優(yōu)生或差生,只要能得到老師的關愛,就能煥發(fā)出無比的熱情,產(chǎn)生廣泛的興趣。
其三,對待差生要有“耐心”。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問題的癥結(jié)、個體的個性特征和品德狀況都不相同,只有分別弄清情況,分析原因,了解癥結(jié)所在,才能針對每個差生的性格特點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同時,雙差生在轉(zhuǎn)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反復,教育者一定要正確對待,要有針對性的、耐心細致地做好反復教育工作。多從“知、情、意、行、覺”上下功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培養(yǎng)其意志,鍛煉其行動,提高其自覺意識,不厭其煩地抓反復,不能犯急躁,更不能走捷徑。
其四,對待不同類型的學生要有“公心”。
一班學生之中,品德表現(xiàn)、學生成績、綜合素質(zhì)、家庭經(jīng)濟狀況、家庭成員的社會地位等都有好、中、差之分,它本身就給處在競爭中的學生以很大的壓力,老師如果對他們親疏不一,處事不公,就會滋生具有客觀優(yōu)勢學生的傲氣和嬌氣,特別會使各方面處于劣勢的學生喪失信心,產(chǎn)生“不如人”、“沒法比”、“完蛋了”的失敗心理,無形之中增加了對雙差生的轉(zhuǎn)化工作難度。要形成良好的評價機制,在學生成績和思想表觀方面,少夸優(yōu)秀的,多夸進步的;在能力和素質(zhì)方面,少夸能力強、素質(zhì)高的,多夸刻苦勤奮的;在穿著打扮方面,少夸美的、漂亮的,多夸愛整潔、講衛(wèi)生的。總之少夸優(yōu)勢的,多夸成長的。
其五,對待參加校內(nèi)外、班內(nèi)外的一切活動要有“熱心”。
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zhuǎn)變學生的思想。本著這一原則,校內(nèi)外、班內(nèi)外開展的一切有益學生思想健康的活動,要求學生熱情參加,班主任首先要有熱情參加,身教勝于言教。要讓學生認識到參加活動有利于班集體的建設,有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班主任在觀察情況,了解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要“細心”。
魯迅說過:“青年人的感覺,特別是知識青年的感覺最為敏感”。中學生亦如此。如果班主任粗心大意,往往會把一件好辦的事或一件好事搞糟。粗心了,觀察不深入細致,信息就不靈,分析問題就不透徹,當然解決問題就會增加難度。
六顆心都順心,只有“心心相印”,才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