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3-1875(2008)08-161-01
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程改革,猶如一聲春雷滾過,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課堂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一言堂變成了群言堂。學生思維活躍,敢于質疑,愿意與同學、老師交流,勇于發(fā)表不同見解,樂于表現自己。一個體現師生交往互功、學生自主探宄學習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形成,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一、在情境中學數學
所謂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情境中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興趣,新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學生能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一年級學生是剛從幼兒園轉到小學學習,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于游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例如教學《可愛的校園》一課可以采用互動教學策略。在書本圖畫情境導入,讓每個孩子在觀察圖中的各種動物和觀察教室的各種擺設,學生不知不覺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后,教者讓學生互相提問題,互相解答,要求學生把為題說完整,在互動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題意識和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從而發(fā)展自己的認知結構,既有所學,又\"樂在其中\(zhòng)"。又如:在教學《猜數游戲》一課中的\"想一想\",教師引導學生講《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jié),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種多樣的數學問題,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數學知識。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局面。
1.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
在21世紀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位置,還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處理好師生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腦、動口、動手。在講“兩位數的乘法”這一課時,我注重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得出結論。如:學生在以前學習“一位數乘法”這一課時,已經明白了用第二個因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各個位上的數字相乘的算理。針對這一情況,先讓同學們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溫故知新,并讓學生口述算理,在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計算兩位數的乘法,從多種算法中啟發(fā)學生用筆算,從而使同學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guī)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感知——概括——應用去發(fā)現、掌握規(guī)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fā)展能力的過程。21世紀教材教學中也正是體現了這點。我在講“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時,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后啟發(fā)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長方形的特征入手照尋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多種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我抓住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了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guī)律的目的。總之,在使用21世紀教材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考慮怎樣才能發(fā)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上,多一些引導、點撥,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guī)律。?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都知道,對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對新課程實驗班的學生,首先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勇于表達自己的楊法,樂于與人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老師還要明確,學生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學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地提出統(tǒng)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學生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這引起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無窮。
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fā)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