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1875(2008)08-141-01
要想讓學生畫出一張好畫,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入手,因為隨著觀察能力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造型能力、表現(xiàn)能力等等都會有很大的提高,而這些正是產(chǎn)生一張好畫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
整體觀察是一種重要的觀察方法,是素描教學的方法之一,是一種自覺的、有明確目的的科學的觀察方法,同時也是畫者素描能力成熟的標志,因此它在素描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然界的形象及變化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掌握了,取得了整體地、聯(lián)系地、本質地科學觀察方法,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就可以克服局部地、孤立地、表面地錯誤的觀察方法。
整體觀察貫穿素描作畫的始終,看到一組靜物時,不是急于動筆,而是要先思考,這時的思考就是整體的觀察去思考,對對象的整體效果的一個設想,就像導演拿到劇本就應該在思想中形成這部戲或這部電影的整體“視像”一樣。
下面我們從“構圖”和“明暗”兩方面來簡要闡述:
首先,在構畫輪廓時,離不了整體的觀察,如在畫一組三角形構圖的靜物組合時,應該先意識到這組靜物所有的物體組合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后再在這個三角形內(nèi)畫出每一個物體。在畫每一個物體時首先要考慮到物體自身的長寬比,即正形;再考慮物體之間的間隔、大小、長寬等比例,即負形;然后進行正負形的整體的比較,最終確定物體的位置,這樣物體的大小、前后、聚散等構圖問題就全部解決了。而我們學生在構圖上存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形畫不準,而是布局不合理,因為學生往往孤立的去看問題,看到一組靜物時,提筆就開始在紙的正中間畫主體物,然后在旁邊接上一個蘋果等,不考慮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長寬比例、大小比例等,畫到最后發(fā)現(xiàn)最左邊的物體畫不下了或右邊寬出了紙的三分之一或把蘋果畫的跟主體物一樣大,等等。這種拼湊的構圖方式,往往使畫面構圖不合理,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沒有做到靜物構圖的準則,“上緊下松,左右均衡”。
其次,上明暗時也需整體的觀察,這就是要求學生在上明暗到深入刻畫到畫面的完成,都需要整體。比如說,在完成畫面整體的構圖后,首先要根據(jù)物體的固有色和離光源的遠近,在心里給這每一個物體從深到淺排位。其次開始動筆要先畫最深物體的暗部,接著畫第二深物體的暗部,一步步到最亮物體的暗部,然后再畫最深物體的半明部,同上一步步到最亮物體的半明部,接著畫最深物體的亮部,慢慢到最亮物體的亮部。這種物體間的暗部,半明部,亮部的比較,就是一種整體的觀察方法。鋪好一遍明暗后進行深入刻畫及調(diào)整階段,也要整體的進行觀察,整體的比較。在素描頭像畫法中有這樣一句畫:畫鼻子看眼睛,畫眼睛看鼻子。這就要求我們在作畫時要整體、要比較。但是有許多學生在上明暗時,往往喜歡先畫主體物,不管這個物體是深是淺,而且每次都要畫完一個物體,再畫第二個物體,不看整體,不進行比較,死扣局部,最后在畫面中產(chǎn)生花、雜、亂的現(xiàn)象,使最后的效果不理想,畫面不精彩。
那怎樣來提高學生的整體觀察的能力呢?
要想提高學生的整體觀察能力,必須進行有意識的訓練,這種訓練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的用我們的眼睛觀察一切可視的大自然,學會比較。
1、多畫速寫,可采用輪廓盲畫,就是眼睛不看畫紙,只看被畫物體,畫出物體的輪廓,在這個過程中,手中繪畫工具和眼部移動同步,可用長而不斷的線條來表現(xiàn)。
2、對平時觀察到的對象進行認識、理解和記憶,并將其進行回憶默寫。在畫一個對象時比如石膏像靜物等相對靜止的物體時,要從各個角度全面的觀察物體,盡量使自己明確對象的整體及重要特征。
3、學會用眼睛的余光去看物體,瞇起眼睛看物體。
“整體觀念”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偠灾?,由于我們描繪的對象是一個內(nèi)在聯(lián)系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論是結構關系、比例關系、黑白關系、體面關系還是線和面的關系,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果畫時片面的去對待,最終會失去畫面的完整和統(tǒng)一。所以只有通過整體觀察才能產(chǎn)生一張完整統(tǒng)一,又富有表現(xiàn)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