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875(2008)08-088-02
新一輪課程改革所體現(xiàn)出來的理念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經過教師的努力,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既要符合自身長遠發(fā)展的需要,又要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教學中怎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大幅度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呢?本文淺談自己在促進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一點體會。
如何實施合作教學,提高學生素質?合作學習的對立面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學生追求共同的學習任務和個人責任的最佳組合。過去在應試教育下,我們過多地強調學生個體的努力奮斗,要求學生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獨立地發(fā)展。1996年出版的哈佛大學教授豪爾·加德納的《MT──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提出人的智力可以分為八種,其中一種就是“人際智力”。所謂人際智力就是了解他人、與別人相處的能力,毫無疑問,人的這種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如今改革開放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怎么還允許有人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呢?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個人只有當他具備了良好的“人際智力”,才更容易獲得成功。
一、明確合作學習的意義價值
討論合作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必須結合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背景。我們知道,人類已開始進入一個信息急劇增長又飛速更新的時代。面對層出不窮又飛速更新的信息和問題,人們越來越感到單憑個人的力量去處理和解決實在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借助他人的力量、善與他人合作就成為現(xiàn)代社會對社會成員提出的基本要求。早在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提交的一份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就明確指出:面向21世紀的教育應該圍繞著“四大基本的支柱”來組織。它們分別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其中學會共處就是學會合作。
然而,反觀我國中小學的教育現(xiàn)狀,我們不得不感嘆,那種競爭的味道太濃了!學生都視學校為競爭的場所,每個人都想勝過他人。這種教育的理念不言而喻,在這樣的學習氛圍里,學生們養(yǎng)成的是一種被扭曲的競爭意識和與之相應的利己行為,他們大多缺乏合作意識,更少有利他行為,缺乏與他人相處和交往的基本技能。顯然,這種狀況與我們所處的需要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社會要求是不合拍的。
課程改革是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新一輪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其價值和意義不僅在于它有利于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還在于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是我們衡量合作學習成效的價值標準,因而也是探討合作學習成效必須弄清的首要問題。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學習形式,同時又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和作用的學習載體。明白這一點,將有助于我們在實踐中克服趕時髦的心理,減少盲目性,增強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二、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
1、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成員之間要有互補性,合作學習小組要由性別、成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異的學生構成,充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動功能,學生主體地位能得到體現(xiàn),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目的。
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他們的作用,使學生在合作中掌握知識,增強合作的興趣。小組人員的配置要注意“異質同構”。所謂“異質同構”,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小組內部成員要“異質”,即要注意小組成員不同學習基礎、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的“異質”組合,以便形成學員之間的“積極互賴”,有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二指組與組之間要“同構”,即不同學習小組整體學習能力的大體相仿,有利于組際競爭的公平。
2、讓學生當“主演”
就自主學習而言,責任和興趣同樣重要。興趣與情感相連,責任與理智相伴。有了學習的興趣和責任感,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便能產生并保持長久。其次,自主學習還是一種能夠實現(xiàn)元認知監(jiān)控的學習。這種元認知監(jiān)控性質的學習要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其學習的內容、方法、過程以及結果均有明確清醒的認識,并具有根據(jù)情況變化進行適當選擇和有效調控的能力。
在歷來被認為枯燥的政治課教學中,許多內容是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一些生動的小品來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如講“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環(huán)境問題”時,課前先給學生一定提示,然后布置每個學習小組創(chuàng)作一個作品,后選定兩個小品在課堂上表演。其中一個定名為《地球的衰老》,兩個男同學分別扮演“太陽大哥”和“地球老弟”,通過擬人化的表演和對話,表述了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人類對環(huán)境破壞的內容。另一個小品叫《捕捉青蛙》,兩個女同學扮演青蛙,兩位男同學扮演蝗蟲,一名男同學扮演捕蛙者。這個小品教育學生懂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會給人們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這兩個小品生動的表演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這堂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合作制作道具、創(chuàng)作排練和表演,表現(xiàn)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三、要突出以教師為主導
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師的指導,也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認為教師可以推卸教育學生的責任。學生的合作學習如果缺失了教師的指導,任憑他們放縱自由,勢必如一盤散沙,達不到教學目的,完不成教學任務,在強調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仍不可忽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素質”才是最終任務,通過導學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應充當導演,一是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造就條件。二是積極引導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敢于據(jù)理力爭,敢于質疑。三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動腦的機會,在課堂上允許學生參與,并提出某些不同意見,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質疑才能調動思維,只有思維活躍才能產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多開展課外活動,引導學生發(fā)明創(chuàng)造,通過活動中的具體操作,比賽中的競爭去激發(fā)學生思考,去求新立異,去創(chuàng)新。教師給于必要指點的同時,盡量把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個性才能顯現(xiàn),才能取得發(fā)展。
四、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會存在個體差異,但人的尊重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水平。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導入、展開,練習的設計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提高思維水平。特別在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設條件讓他們全面的表現(xiàn)自己并及時地肯定他們點滴進步,不斷激發(fā)上進的心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新格局,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較高境界。尤其是“基礎分”和“提高分”的引入,讓學生體驗成功,從而轉化更強烈的學習動力?!爸挥胁贿m合學生的教育,沒有不適合教育的學生?!爆F(xiàn)在的學生大都自尊心強,他們不喜歡別人的管教。在平時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如果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尖刻的數(shù)落、粗暴的訓斥和挖苦以及“嚴肅”批評甚至處罰,反而會使學生覺得無所謂,效果不好。其實,我們也可以給批評進行包裝一下,或許這樣“包裝”后的批評,使學生樂于接受并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這樣博大的胸懷,包容和諒解孩子的錯誤,使學生躍上新臺階。
五、實施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要認識到合作學習并不否認個人獨立學習。相反,它以個人獨立學習為基礎,只有每個成員都能完成分配的任務,盡到個人責任,合作學習才能實現(xiàn)。
2、要營造合作學習環(huán)境。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心理相容,關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每個學生主動參與集體學習,彼此支持,共同進步,最大程度地促進個體學習。
3、要培養(yǎng)合作學習技能??梢哉?zhèn)魇?,在小組學習前提出明確要求,或在小組學習中給予指導,也可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學習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任務。
4、要合理把握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時機。合作學習時機一般是當學生獨立思考出現(xiàn)困難時,或當學生提出看法卻彼此不統(tǒng)一或有爭議時,或當學生某一問題的認識僅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因此,并不是所有學習領域和學生主題都需要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潛能和主休地位。能更好地改善并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成的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既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又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總之,倡導合作學習是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一種重要手段,可以讓教師在教中謀求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可以讓學生在學中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為終身發(fā)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開明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學習的原理與策略[M].學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