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區(qū)第三中學是一所隱藏在鬧市中的學校。因為她的存在,也使所處區(qū)域除具有寧靜與喧囂交相混雜的市井氣外,還有一些不凡的氣質。
“全國示范家長學?!?、“山東省規(guī)范化學?!?、“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藝術教育示范學?!薄ⅰ吧綎|省校本培訓先進單位”、“東營市教學示范學?!?、“市十佳學?!薄粔K塊閃光的獎牌,折射出學校絢爛的風采。
東營區(qū)第三中學建校于1987年,伴隨著東營這座年輕城市的成長,她也經歷了誕生、成長并不斷壯大的發(fā)展軌跡。近年來,學校圍繞“一切為了孩子發(fā)展”的辦學思想,校長曹同國與全體教師共同努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要開展的活動有陶藝課、外教課、舞蹈課、小交警隊、管樂隊、籃球隊、足球隊和“校園吉尼斯紀錄創(chuàng)建”活動等,為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在校長曹同國眼里,“分組學習”、“家長學?!备侵螌W校不斷發(fā)展的原動力,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我的兩大寶貝?!?br/>
一、“分組學習”讓課堂綻放生命光彩
現(xiàn)在,走近東營區(qū)第三中學的每一個教室,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橫向的一排排桌椅,被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圍坐在一起。上課時,大家不再面向黑板,而是彼此面對面,教師不再站在講臺上,而是來到了學生中間……
筆者于2008年6月17日在東營區(qū)三中聽了一節(jié)獨特的語文課。課堂上,學生以課本為藍本自編自演了一幕舞臺劇,每到感動之處,“觀眾”就留下了眼淚……講臺如同“舞臺”?!拔枧_”上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們都有機會演繹自己的“劇目”。
三中副校長李華介紹,這是三中近年來實施的“分組學習”模式教學?!胺纸M學習”模式教學是以小組為主體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把一個班級的學生按不同的心理素質水平均衡地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學過程的絕大多數環(huán)節(jié)都以小組活動為核心,讓小組成員在互助、合作、交流、展示中探索知識,增長智慧。
1. 創(chuàng)新源于不斷的探索
曹同國,這位出生于農村,從一線教師慢慢成長起來的“實干型”校長,自身帶有耐人尋味的品格。表面看來,曹同國是一個輕松、瀟灑的人,而骨子里卻充滿著極其強烈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就任校長以后,他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學校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的思考。
深化教學改革、構建“人文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曹同國不懈的追求。為此,他曾先后三次“北上”,二次“南下”,即到北師大附中、東北師大、北京四中“取經”,到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蹲點”學習。他辦公桌上一摞摞的聽課記錄、學習筆記凝聚著學校先進的教學理念、成功的辦學經驗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藍圖。
2006年11月,曹同國參加了“全國名校長論壇”,返校后,他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給教師們介紹起了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的神奇,并安排副校長李華帶領兩名學校中層干部和六年級語文教師,到杜郎口中學進行為期一周的學習。回校后,他和學校其他領導經過反復分析、研究、論證,決定實施課堂教學改革。
學校教育到底應該培養(yǎng)怎樣的人?曹同國認為:將來的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我們現(xiàn)在就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我們現(xiàn)在要培養(yǎng)的人,將來要能適應社會、競爭社會、創(chuàng)造社會。他還認為,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學校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歸納信息,學會展示自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的能力。源于這樣的想法,再結合自己從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中得出的“相信學生、依靠學生、發(fā)展學生”的理念,曹同國提出了“分組學習”教學改革實驗的建議。
2007年元旦以后,東營區(qū)第三中學率先在四、六年級嘗試分組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點,教師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尤其是農村孩子,不再靦腆、羞怯了。傳統(tǒng)呆板的課堂氣氛靈動了起來,學生都爭著展示自我。隨之而來,學生自主探究、語言表達、團結合作等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提高。于是,“分組學習”開始在學校全面推開。
2.合理分組是“分組學習”的基礎
剛開學,學校就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主要是讓教師到五、七年級課堂進行學習觀摩,教給學生預習文本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歸納、運用信息的方法(使用雙色筆來記錄預習筆記),展示評價的方法、小組學習的方法等等。
合理分組是開展“分組學習”的前提。教師將學生按其個性、性別、知識結構、能力水平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成六人一組,讓每個組盡量處于同一水平,以使他們的競爭力相當。每人在組內“扮演”不同的角色:小組長、主講人、記錄員、協(xié)作員等,這樣一個職能完善的小團體就形成了。為了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不同的角色會不定期地互換。
分組以后,學生面對面的圍坐,彼此間眼與眼、心與心的交流,語言和非言語的溝通,思維與思維的碰撞,促進了學生間的互動,真正凸顯了教育的“主體”思想。有的班級小組成立后,同學們還爭先恐后地制作組名和口號,如“龍鳳隊”,“龍鳳龍鳳,志在必勝;互幫互助,勇爭第一!”這種濃郁的班級文化,催生了孩子們昂揚向上的斗志。
二、“教、管、評”:分組學習模式的操作要義
在分組學習的具體實施中,主要是抓好“教、管、評”三個方面。
1.“教”
“教”即教師課前怎樣備課,課堂怎樣“教”。實施“分組學習”以后,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以教材為中心,以教案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生認知特點、認知規(guī)律為中心”;從研究如何“教會學生”,轉為研究如何讓學生在“分組學習”中主動探求知識。教師教案的編寫,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反映出學生學習、創(chuàng)新、實踐的過程。而教案的編寫,主要以問題為線索,將知識“問題化”,把問題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規(guī)律、方法變成問題,以填空、選擇等形式體現(xiàn)出來。
結合實際,三中確立了“分組學習”的課堂模式。
第一步、導入新課,認定目標。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步、分組學習,合作求知。教師展示教學目標,下達學習任務;學生獨立思考,動腦動手,嘗試解決問題;自學課本,教師給予必要的提示與輔導;小組內部交流,探討最佳方案,教師巡視情況。
第三步、小組展示,質疑釋疑。以小組為單位抽樣展示嘗試結論,其他小組自由發(fā)言進行評價,展開討論,合作性地解決問題。
第四步、精講點撥,總結提升。教師簡要小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適當講解。
第五步、達標訓練,評價反饋。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多種形式的鞏固訓練,拓展延伸,檢測學生當堂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教師對各小組的達標檢測情況進行反饋指導、總結評價。
在分組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人人貢獻思維成果。
2.“管”
“管”即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管理“分組學習”。
現(xiàn)在,在三中的班級里,小組長有著很高的威信,他是小組管理的靈魂人物。他以不可抗拒的向心力將大家凝聚在一起,協(xié)調彼此間的合作與學習,盡可能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逐步構建了充裕的“分組學習”時空環(huán)境、熱情的幫助環(huán)境、真誠的激勵環(huán)境、各執(zhí)已見的學習氛圍。
對于后進生,小組長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愛,積極推薦后進生發(fā)言,使后進生感到自己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使其慢慢自信起來,逐漸由“邊緣地帶”轉向了“中心位置”。
現(xiàn)在的課堂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做到了“讓生命在場”。學生角色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胺纸M學習”中,教師從傳統(tǒng)課堂中的“主角”,變成了“導演”,從傳統(tǒng)中高高在上的經典文化的傳“道”者,變成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合作者。
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的精神,更培育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一位數學教師告訴筆者,在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時,往屆學生最多有三種方法,而這屆學生通過預習,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學生們一共探討出了六種方法,并且有幾種方法是他從教十多年來從未遇到的。
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同樣激發(fā)了教師的靈感?!胺纸M學習”讓師生在共同體驗、探究中,思維不斷豐富、提升,實現(xiàn)了生命與生命的交流。這不正是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嗎?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極高品質的教育,直達人的內心深處,變成人的內在素質,而這種內在素質又將不斷凝聚和激發(fā)人的潛能,最終變成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
3.“評”
科學的評價是高效率地實施“分組學習”的重要條件。
“在教育的殿堂里,不應該有被遺忘的角落”,三中用實際行動對這個理念作出了現(xiàn)實的回應。“分組學習”的課堂上,每個學生的一點小小的進步,教師都會及時地給予表揚,并獎勵該學生所在的小組一顆“星”。這種過程性評價,讓教師能時時捕捉住學生生命體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和呼應。
整體性評價內容呈現(xiàn)多元化,不僅包含課堂、作業(yè)及學習業(yè)績在內的“學習評價”,還包含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評價,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xiàn)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tài)度……這是對科學育人評價模式的一次回歸。
4.專家引領——“分組學習”未來之路
現(xiàn)在,東營區(qū)三中的“分組學習”已經成為了三中獨特的教育品牌。2008年3月19日,東營市初中課堂教學改革現(xiàn)場會在區(qū)三中召開,東營市和勝利教管中心的180余名校長、副校長和教科室主任與會交流學習,“分組學習”成為市教科院重點推廣的課堂教學模式。
今天,看到“分組學習”課堂模式取得的可喜成果,校長曹同國欣慰中飽含激情。同時,這位謹慎而執(zhí)著的教育者又深知,教育創(chuàng)新與行動所需要的是一種穿越歷史、通達未來的審慎的智慧,因為教育創(chuàng)新不允許有半點失敗。談起現(xiàn)在實施“分組學習”課堂模式最大的困惑,他坦言還在于教師。“分組學習”課堂模式表面看來是解放了教師,實質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分組學習”課堂模式能夠更加完善、高效,就必須進一步提高教師在教學駕馭、課堂駕馭等多方面的能力。
沒有先進的理念,就不會有超常規(guī)的創(chuàng)新行動;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就不會有教學水平的質的飛躍。于是,曹同國專門從東北師大請來了教授。他認為,專家先進的思想和理念將把三中的教師隊伍帶上更高的平臺。他相信,教師能力的提高也必然將“分組學習”課堂模式帶上更新更高的境界。
三、家校聯(lián)合共同撐起孩子成長的藍天
“以前,當我看到孩子做作業(yè)時走神,我就會大聲呵斥他。每當這時,孩子都緊張得要命,經常一邊哭一邊學習,學習效率也很差??粗瓤蓱z又苦惱的樣子,我也非??鄲?。后來,我參加了區(qū)三中的家長學校,學習了一篇文章《要讓我們的孩子有個好心情》。這讓我明白:只有當學習時有一個好心情,腦子消耗的能量少,孩子才可以集中精神學進去,學習效率才會高。后來,昊昊學習時,我會用愉快的語氣說,‘現(xiàn)在我們先把數學作業(yè)做完’。這是我第一次不是用命令的語氣要求他,孩子晶瑩的眸子閃過一絲驚異,繼而笑了,愉快地做起了作業(yè),而且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這是東營區(qū)三中一年級四班姬辰昊的媽媽在“家長學校”學習反思中寫到的一段話。在三中,像這樣的家長還很多很多。為何三中要開辦“家長學?!??兩年來,三中的“家長學?!笔侨绾伍_展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1. 孩子入學家長入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其中,他把家庭列在首位。
但是當前,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普遍存在“重養(yǎng)輕教,重物質輕精神”的問題。不少父母關注的焦點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忽視孩子的精神需求。這樣的社會根源引發(fā)的問題是,家長對孩子溺愛,或對孩子期望過高,或對孩子簡單粗暴等等。另外,很多家長對教育法律法規(guī)不清楚,對育人的標準不清楚,對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常規(guī)管理不清楚,導致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嚴重脫節(jié),家長也不能理解學校的許多工作。無論是目前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還是學校自身工作的需要,都激發(fā)了曹同國一顆探究的心。
本著“孩子入學,家長入學”的宗旨,區(qū)三中開辦了全市第一所“家長學校”。創(chuàng)辦“家長學校”,曹同國籌集了資金200多萬,對“家長學?!钡慕淌疫M行了裝修,為每間教室配備了多媒體,安裝了廣播系統(tǒng)。同時,還聘請了原東營區(qū)政協(xié)主席李洪儒為名譽校長,聘請了原東營區(qū)人大副主任董毅為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名譽主任,聘請了離、內退老領導、國內知名專家、校內骨干教師為“家長學?!迸嘤柦處?,構建起一支結構合理、組織健全、業(yè)務精良的師資隊伍。曹同國還組織骨干教師和教育專家編寫了“家長學校”校本教材《愛心引路,潤物無聲》,出臺了《“家長學?!币?guī)章制度》,印制了《學員手冊》,全面規(guī)范了“家長學校”的辦學行為。
2. 以班級為單位 以校本教材為依托 定期培訓
“在第一次家長研討會上,周老師結合三中印發(fā)的家長學習的材料向我們每位家長介紹現(xiàn)在家庭教育的新理念,要求家長認真學習材料。會后,不但要摘抄自己的學習內容,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還規(guī)定了作業(yè)上交的時間。第二次研討會時,我發(fā)現(xiàn)發(fā)下來的每位家長的學習反思上,周老師都用紅筆寫上了批語。批語字跡清秀,點評到位……”二年級鄭毅的媽媽感慨道。
目前,一些學校也經常以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理念,可大多是停留在口頭,流于形式,而三中卻將“家長學校”的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F(xiàn)在,三中“家長學?!钡幕顒邮且园嗉墳榛締挝唬孕1窘滩臑橐劳?,定期邀請全體家長到校開展集體培訓,結合成功教育案例,向家長傳授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時,學校與學生做好雙重監(jiān)督,學校有考勤記錄并留有課后作業(yè),學生督促家長按時上課,按時完成作業(yè),按時上交作業(yè)。學期末,根據學員考勤、學習筆記、孩子表現(xiàn)等情況開展優(yōu)秀學員評選表彰活動。這既吸引了家長的有效參與,又給予了家長適當的壓力,促使家長進行自主學習。
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家長學?!庇衷鲈O了心理學、教育學,專家專門為學生家長解難釋疑,提供指導與幫助?!凹议L學?!泵繉W期都舉辦2—3期“家長論壇”,邀請“家長學?!睂W員圍繞一個中心議題參與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教子經驗。
同時,學校每年都舉行很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家校聯(lián)系活動,展示學校教育成果,增進家校的了解?!敖衲陽|營市組織的古詩文朗誦比賽,我們參賽的一個節(jié)目是《長征》。這個大型活動,我們有190個孩子參加,從西城區(qū)到東城區(qū)有三、四十里地。人數多、路途遠,怎么辦?經過一番思考,我們動員了家長。一動員,家長就開來了45部小轎車,一部車載著四、五個孩子,安全、快捷地將所有的孩子送到了比賽現(xiàn)場。晚上,家長去接孩子,順便看孩子表演的節(jié)目,幫孩子化妝,節(jié)目完后再把學生送到學校來。在整個過程中,家長們都積極參與、熱情高漲,這是我們家校聯(lián)合的一個典型?!辈芡瑖拥卣f。
現(xiàn)在,每年的“六一文藝展演”、“田徑運動會”、“教學活動開放周”、“親子游園”等活動,三中都邀請家長到校參加觀摩,讓家長近距離、全方位地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和孩子取得的進步。
為了使“家長學?!钡某尚Ц鼮轱@著,專題更為鮮明,形式更加多樣,學校與北京四中網校聯(lián)合出版《“家長學?!毙蟆?,與博盾素質教育網聯(lián)合建立家校信息網絡平臺,在校園網上開辟了家教專欄,開展了“網上家教指導”活動,實現(xiàn)了“家長學?!鞭k學的現(xiàn)代化和信息化。
3.成功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教育”格局
“在第一次家長研討會上,張老師在平臺上展示了孩子們這段時間在教室內學習和生活的照片。當照片一張張投放出來時,我們都露出欣喜的笑容。我們親眼看到了孩子在學校的具體表現(xiàn),目睹了孩子在任課教師悉心的教育引導下的進步,心里真是有種說不出的感動……”三年級六班張瑞學的爸爸動情地說。
“博盾家校平臺開通以后,我們家長每天都能收到周老師和王老師發(fā)來的短信,告訴我們孩子具體的家庭作業(yè)情況。每天編發(fā)短信花費了兩位老師太多的時間,真的很感謝!”五一班孫文悅的媽媽說。
三中的“家長學校”開辦兩年來,家長們都表達著他們對三中“家長學校”和對三中教師的感激之情?!凹议L學?!背晒Φ貥嫿藢W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教育格局”。由此,家長們走進了孩子的心靈,用科學的、符合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方法教育孩子,促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與此同時,曹同國也對“家長學?!庇兄环萏厥獾母星椋f:“開辦‘家長學?!院?,我們也得到了來自很多家長的支持和幫助,促進了我們學校更快更好地發(fā)展。”“家長學?!钡拈_辦提升了學校,發(fā)展了學校,成就了三中獨特的品牌形象。2007年,學校成為“全國校長論壇”參觀學校之一,煙臺市萊山區(qū)、芝罘區(qū)、龍口市等地關工委和東營市各縣區(qū)也相繼到校參觀學習。
后記:“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痹谡苋说难壑?,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都值得關愛。作為教育者,如何才能將愛化作滴滴甘泉,滋養(yǎng)孩子的生命成長?三中的“分組學習”、“家長學?!睂@個問題作了最經典的詮釋。
(責任編輯:余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