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我叫劉躍進》 劉震云小說 無為思想
摘 要:劉震云在長篇小說《我叫劉躍進》中以高度理性的超越意識和批判意識,通過戲謔幽默的故事和犀利嘲諷的語言,觀照了物欲橫流的社會現(xiàn)象和欲壑難填的“不足”人心,細膩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欲”的主體,為財欲色欲所驅動,在現(xiàn)代都市的舞臺上爾虞我詐、相互追逐,甚至喪心病狂地盜竊、搶劫、綁架、殺人。小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局從反面肯定了“無為”思想:貪心妄為的最終結果輕則枉費心機、徒勞無功,重則難以自保、死于非命。小說運用形象化的手法對道家老莊的“無為”思想進行了生動的闡揚,具有深邃豐厚的哲學內涵。
一
文學家和哲學家以不同的方式認識人生、解釋世界。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包括人們對“知”與“行”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哲學家通過抽象思維力求如實地把握世界的客觀規(guī)律,把直觀和具象加工成概念、范疇,滿足人們認識世界的需要;文學家則是通過形象思維,借助形象藝術地間接表達作家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體味。但是,文學作品的客觀意義大于主觀意義的規(guī)律昭示人們:成功的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同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了哲人的角色,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方式,探尋宇宙中人存在的終極意義,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走上中國文壇,劉震云一直在辛勤地筆耕不輟。他的小說《手機》及同名電影相繼推出后,在全社會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口”與“心”的不一致問題的爭論。關于這個話題的探討尚未結束,2007年歲末,劉震云的小說《我叫劉躍進》①伴隨他編劇的同名電影同時推出,在文藝界再一次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古今中外的文藝實踐證明:文學藝術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作者及其作品必然受到所處社會的精神氛圍、文化風尚和社會心理的制約。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學作品,都離不開對文化傳統(tǒng)、美學規(guī)范的繼承。在長篇小說《我叫劉躍進》的扉頁,出版者寫下了這樣兩段話,一段話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劉躍進是個廚子,他丟了一個包;在找包的過程中,又撿到一個包;包里的秘密,牽涉到上層社會的幾條人命,許多人又開始找劉躍進。猶如一只羊,無意中闖進了狼群里;由于它的到來,世界變得不可掌控。”另一段話則介紹了劉震云這篇小說的幽默風格:“劉震云用異常冷靜的口氣,在講述這個笑話。也許他把你講哭了,但你轉念一想,又撲哧笑了。過后想起,又笑了。這種獨特的‘劉氏幽默’,深藏在作品的整體和每一個細節(jié)中?!毙≌f通過戲謔幽默的故事和嘲諷犀利的語言,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局從反面肯定了“無為”思想:貪心妄為的最終結果輕則枉費心機、徒勞無功,重則難以自保、死于非命。作家劉震云運用形象化的手法對道家老莊的“無為”思想作了生動的闡揚,賦予作品以深邃的哲學內涵。
道家理論是中原思想文化的原生物,劉震云及其作品,飽含中原文化基因,老子的思想與莊子的光芒滲透其作品之中。老子認為貪欲多私是罪惡的根源,以“無為”為法則,以“柔弱”為生存方式,主張少私寡欲、抱樸守真、順其自然、清靜無為。道家針對利己與利他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的認識而提出了謙讓不爭?!胺蛭ú粻?,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雹凇笆ト瞬环e,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雹廴穗H交往是交往雙方的互動過程,謙讓友愛的行為必然引起對方積極回應。道家抱樸守真、柔弱不爭的處世之道,能幫助人們更豁達地對待個人利益,維持人際關系的和諧,更有利于個人的健康、生存和發(fā)展。老子進一步告誡世人,只有在生活上寡欲有度,才能不為物役,遠禍避害,安然自在地享受生活的樂趣。“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雹苓@里的“不知足”指對財富、權勢的貪得無厭。受此貪欲支配的人,物欲膨脹,往往會不擇手段,產(chǎn)生諸多社會問題。
二
“無為”是道家標志性的哲學命題?!啊独献印芬粫?,言簡義豐,向來解者不一?!眥5}對老子的“無為”的理解,從先秦到當代眾說紛紜,但普遍認為,并非要求人們“不要做”,而是要求按照事物的規(guī)律辦事,適時而動,不可妄為?!啊独献印芬粫闹行乃枷胧翘斓雷匀唬说罒o為。道的地位和特征,都在講道是自然而然。人應該效法天道的自然性質,無為而無以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的實質就是自然,完全遵循‘道’,按照‘道’的要求言行活動?!眥6}對于“無為”,劉震云在《我叫劉躍進》中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大海的表面風平浪靜,海水的底部,卻洶涌著渦流和潛流?!嗽谑澜缟弦挥眯?,事情就深入和復雜了;或者事情就變了。這個人在用心生活,證明他已經(jīng)從不用心的階段走過來了。有所用心和無所用心,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二者有天壤之別?!薄段医袆④S進》可以理解為《道德經(jīng)》的現(xiàn)代生活版。主人公劉躍進就像一只“羊”,因為丟包找包誤闖進了狼群,成了被追逐的對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圍繞主人公劉躍進丟包找包的活動展開,“包丟的時候,劉躍進找過二十來天;現(xiàn)在又找了半個多月;總共加起來,三十多天;三十多天下來,北京的大街小巷,旮旮旯旯,凡是賊易去的地方,劉躍進全熟了。找賊找了三十多天,這賊也沒找到;突然有一天知道,這賊也白找了?!币驗檎屹\是為了找回所丟包里的欠條,誰知期限一到,欠錢的李更生“就把錢按欠條上的數(shù)目付了”。劉躍進三十多天生死線上的忙碌掙扎,終究毫無意義。作品嘲諷了劉躍進在利益驅動下的一切聰明才智、所作所為,為“無為”的理論提供了反證。
小說中不論是描寫文字,還是敘述語言都包含許多具有濃厚思辨色彩的玄理,哲理性很強。其中的“道”耐人尋味。如劉躍進感嘆:“原以為賊被捉住才叫賊,誰知沒被捉住的才叫賊?!憋@示出莊周式的智慧與狡黠。小說中還有這樣的敘述:“老邢在局里受到了表揚。局長表揚他,并不是老邢陰差陽錯,把該抓的人抓住了;而是陰差陽錯,該抓的人,一直沒抓住,拖延了破案的時間。正是因為拖了時間,才沒有打草驚蛇。這期間賈主任在國外,如及時破案,賈主任聞到風聲,說不定就外逃了;恰恰拖了十五天,拖到賈主任回國的前一天,案子才告破?!痹谧髡叩挠哪{侃的敘述中,閃耀著道家思想的光芒,讓人們感到“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無處不在。再如瞿莉U盤被盜,嚴格和老藺都大吃一驚,老藺問瞿莉“被賊偷走的盤,設密碼了嗎?”瞿莉:“以防萬一,該設密碼;以防萬一,怕被人暗算,就沒設密碼。”在莊子看來,任何事物“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艘嘁皇欠?,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眥7}劉震云小說用生動的敘述和細致的描寫,對莊子的論斷提供了具體的例證。
小說《我叫劉躍進》用書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命運的變化對 “無為”作了更深層次的闡釋。建筑大亨嚴格在極度困難時安慰自己“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彎處自然直。左右一想,心情也好了起來”。嚴格對自己經(jīng)過努力由農村到都市,由貧窮到富有的變遷和生活狀態(tài)感到困惑:“本來自己是頭羊啊,怎么一不留神,就誤闖到狼群里了呢?”小說對這位欲望極度膨脹,為了金錢、女人費盡心機、不擇手段的“狼”有這樣一段心理展示:面對著險惡的處境,“這時嚴格又有些傷感,早年雖然貧困,但不用經(jīng)歷這么多風險;經(jīng)歷風險倒沒啥,不用跟這么多兇險的人打交道;時時處處要看兇險的臉色。無非兇險的臉色,有時以笑臉出現(xiàn)。勞動人民雖然愚不可及,但也沒有這么多花花腸子,沒這么多兇險的心眼;讓他們有,他們也沒有;想有,也不知哪塊地里能長出來。本來自己是頭羊啊,怎么一不留神,就誤闖到狼群里了呢?如果當初自己考不上大學,還在湖南農村種稻子,雖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其筋骨,但也不苦其心志;娶個賢良的婦女,生一到兩個孩子;日子雖苦些,倒也其樂融融。為何其樂融融?因為你不知道那么多?!痹谶@段心靈懺悔中,既有對多年打拼、努力強為的否定,又有對老子所描繪的“小國寡民”社會理想的向往。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三章》闡述了自己“三不四其”的政治理念:“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而在《道德經(jīng)·第八十章》中,老子為我們描繪的理想社會是這樣一幅圖畫:“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者、作家許地山在分析老子的“尚古主義”時指出:“在那時,人君以術臨民,人民以智巧相欺,越講道德仁義,人生越亂,于是感到教育無功,政治無效,智慧無利,言說無補。在文化史上,這種主張每出現(xiàn)于社會極亂底時代,是頹廢的、消極的。”{8}老子描繪的這幅小國寡民圖畫,固然有其明顯的歷史局限性,也許虛無,也許消極,但對于為現(xiàn)代文明、紛繁世相所困惑、深陷名利泥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匙難得的“心靈雞湯”。
三
長篇小說《我叫劉躍進》被稱為一部描寫“盜賊”的書。自古以來,無論是膽大妄為的“強盜”,還是膽小如鼠的“蟊賊”,盜賊就像虱子一樣寄生在社會的肌體上。春秋時期的老子對這一社會問題的解決,給出了自己的“無為”答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眥9}戰(zhàn)國時期的莊子基于對“圣人”的嘲諷,對“禮、義、仁、智”的否定,曾在《莊子·胠篋》中講過一個有趣的“盜亦有道”的故事:“盜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笔苓@位先哲的影響吧,新寫實小說家劉震云在小說《我叫劉躍進》中也講述了一個“盜亦有道”的故事:“青面獸楊志這些天有些郁悶。四天前,他在慈云寺郵局前偷了一個包。本來那天他不想偷東西,那天他工休。一個禮拜,青面獸楊志偷五天,歇兩天;這是他和其他的小偷的區(qū)別;和大家到公司或單位上班是一樣的。但他一般休在周三和周四,周六、禮拜天不休,這是他和上班族的不同。在慈云寺郵局前偷這包,等于加班。同時,慈云寺一帶,并不是他的地盤;在這里偷東西,等于跨區(qū)作業(yè);而跨區(qū)作業(yè),違反行內的職業(yè)道德,青面獸楊志一般不冒這種風險。就像人做生意一樣,掙錢是沒盡頭的,須講個適可而止。青面獸楊志本該這天休息,最后沒有休息,加班搶了個包,是被搶那人,那天太可氣了。那人身穿西服,挎?zhèn)€腰包,在呵斥一賣唱的老頭……看他的腰包,鼓鼓囊囊,估計里邊錢不少。當眾欺負人,當眾露富,都讓青面獸楊志瞧不過去。”
也許是刻意表現(xiàn)“盜亦有道”,也許是囿于固有的認識和特定的思維方式,在《我叫劉躍進》中,無論是“忻州食府”小吃店的老板老甘,還是建筑工地廚子劉躍進,防盜術都是一樣的,出其不意地把錢或貴重物品存放在壇子里?!百\以為錢放在臥室”,而老甘卻“一天盤點完,把錢裹在一塑料袋里,放在廚房一芝麻壇子里”。而劉躍進在自己的宿舍翻看撿到的包里的東西時,外面有人敲門,“劉躍進以為有人追來了,忙將手電摁滅,將那U盤揣在懷里,將手包扔在地上一壇子里……然后將壇子蓋上”。同時,老甘和劉躍進被盜包里的東西也極其相似:老甘被盜的“皮夾克”不值錢,重要的是口袋里那個記著食客們一千多元欠賬的算術本。之所以要找回來,是因為怕查無實據(jù),欠賬的人賴賬。而劉躍進丟的包,除了四千一百元錢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婆私奔的代價換來的六萬元欠款的欠條。丟了欠條,怕那造假酒的李更生賴賬。同樣,小說中的賊也都恪守“賊不走空”的古訓,順手牽羊:一個賊“順”了老甘一個皮夾克,一個賊“順”了瞿莉一個女士包。
現(xiàn)代社會在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財富快速增加的同時,貧富懸殊、奢侈腐敗等問題也日漸突出,也滋長了部分人的好逸惡勞、投機取巧的貪欲心理。形形色色的“欲”的主體,為財欲色欲所驅動,在現(xiàn)代都市的舞臺上爾虞我詐、相互追逐,甚至喪心病狂地盜竊、搶劫、綁架、殺人。關于盜與被盜的原因,除了盜賊的貪欲外,被盜者的自我炫耀、人前顯貴也是招致禍端的誘因。老子認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10}。意味深長地勸人不要貪圖露臉風光。俗話所說的“人怕出名豬怕壯”“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等等,都體現(xiàn)了道家謹言慎行的生存之道,并由此派生出了許多的韜光養(yǎng)晦之術。劉躍進被盜的原因是“當眾欺負人,當眾露富”;而楊志之所以掉進色誘陷阱,被甘肅三男一女洗劫一空,“楊志這才明白,禍從老甘的‘忻州食府’起,一切都怪這腰包。自己在‘忻州食府’,從腰包里掏錢,被瘦小的張端端看到了?!鼻嗝娅F楊志企圖用假U盤詐騙瞿莉金錢,在這場黑吃黑的斗智中險些喪命:“那天晚上,在四季青橋下,青面獸楊志被嚴格的司機小白等人打斷了兩根肋骨;因為U盤,他才被打;因為U盤是假的,也才救了他一命?!鼻嗝娅F楊志覺得“這兩根肋骨,斷得有壞處,也有好處”。現(xiàn)代社會那些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人們,一直是劉震云關注的焦點。在《我叫劉躍進》第一章劉震云寫到,瘦小的張端端“竟把楊志,玩于股掌之上”?!皸钪具@才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彪S后,楊志便遭到了張端端色誘搶劫團伙的敲詐洗劫,小說再次寫道:“楊志這才明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蓖瑯拥囊痪湓挼闹貜?,由“知道”到“明白”,不僅是認知的提升,更強調了楊志對胡作非為的張端端一伙表里反差如此之大的驚訝。
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不乏道家文化的信仰者?!斑@種信仰不是宗教似的虔誠,是一種藝術品格的賞識,是一個在自小生活的環(huán)境和受的教育中傳承而來、熏染而來的深刻烙印?!眥11}道家的批判精神和反叛意識,以及對小人物的同情、對“欲”與“為”的哲學思考,與當代新寫實文學的代表作家劉震云創(chuàng)作的主體意識達到了高度的契合。新寫實文學的重要特征就是對崇高的重新認識和解構,對平凡人物的生活形態(tài)給予肯定,甚至把平庸當作生活的本質。在他們的作品中,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的“典型人物”,被消解為帶有缺點的普通的人。這些人在現(xiàn)實面前往往表現(xiàn)為無助、無奈與無聊。表現(xiàn)在長篇小說《我叫劉躍進》中,作者用冷幽默的形式,賦予日?,嵤?、平凡人物以新的精神內涵,對日常生活中“羊”與“狼”的悖論進行無情的嘲諷。面對物欲橫流、人心不古、言行不一的社會問題,老子以水德比喻上善之人,倡導水之“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12}這是老子給當時的人們開出的藥方。只有這樣的“為”,才能沒有過失,才能“幾于道”。
“薪火相傳,兩千多年前一位圣哲播下的一顆火種,至今仍溫暖著我們的心靈,它散發(fā)出來的智慧之光,穿透漫漫的時間和空間,繼續(xù)照亮我們未來探索前行的道路。大哉,老子!”{13}道家先哲的至理名言,對今天的人們仍不乏啟迪:只有放棄私心和貪心,從誘惑中擺脫出來,放棄爭名、奪利的欲念,遵循自然規(guī)律,按照“天之道”做人做事,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使心靈免受世俗的困擾,才能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長篇小說《我叫劉躍進》中的各種大人物、小人物彼此之間勾心斗角的智慧游戲和多舛難料的前途命運,證明了道家先哲的“無為”主張,對于調整21世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責任編輯:呂曉東)
作者簡介:楊士斌,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河南信陽農業(yè)高等??茖W校副教授。
① 劉震云.我叫劉躍進[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②③④⑨⑩{12}衛(wèi)廣來譯著.老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34. 113. 67. 28. 14. 12.
{5} 余英時.文化傳統(tǒng)與文化重建[M].三聯(lián)書店.2004.162.
{6} 張豈之.中國思想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6.
{7} 莊周.莊子[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21.
{8} 榮挺進.許地山講道教[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21.
{11} 賈劍秋.《文化與中國現(xiàn)代小說》[M].成都:巴蜀書社,2003.74.
{13} 袁勁松.道德經(jīng)今解·前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