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曹雪芹的《紅樓夢》建構(gòu)了具有女性主義性別意識的審美價值觀,他認同女性的存在價值,顛覆了儒家男性主流文化價值觀。曹雪芹創(chuàng)構(gòu)了大觀園——一個理想化的女性生存空間,園子中的女兒清潔美麗,率性自在,逍遙自得。然而事實上,現(xiàn)實的男性世界是畸形的、病態(tài)的,對如勝世界制約、鉗制,甚至以巨大的力量摧毀了女性世界,最終曹雪芹只能懷著矛盾悲涼的心情來寫大觀園的毀滅,女兒的殞落。
關(guān)鍵詞 《紅樓夢》 女性主義 女性悲劇
西方的女性主義理論強化了性別文學(xué),為我們文學(xué)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我們可以借助于性別的向度詮釋文學(xué)文本,發(fā)掘更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透視古典小說《紅樓夢》,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具有性別反省意識的小說,曹雪芹在小說中創(chuàng)構(gòu)了大觀園——一個理想化的女性生存空間,這個園子中女兒清潔美麗。率性自在。逍遙自得。曹雪芹在文本中顛覆了儒家男性主流文化價值觀,認同女性的存在價值。建構(gòu)了具有女性主義性別意識的審美價值觀。然而在儒家建構(gòu)的以男權(quán)文化為主流的文化傳統(tǒng)中。理想化的女性文化價值觀并不能得到認同,最終反而被顛覆、毀滅,曹雪芹“以一種深摯的情感,以自己親身的體驗寫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寫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脫的共同向往,寫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實的人生體驗?!北疚囊耘灾髁x視角來觀照男性主權(quán)社會下女性世界,闡釋《紅樓夢》的女性悲劇。
一、女兒——美的化身
我國古代社會是以男人為核心的男權(quán)社會,女人是男人的附庸,沒有任何地位可言。在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水滸傳》是英雄書,深沉憂思,幾乎很少涉及女人,即使有,要么是貂嬋那樣的禍水,要么是母夜叉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那樣剽悍的女人,要么是潘金蓮、潘巧云那樣的淫婦,偶有扈三娘那樣標(biāo)志點的卻嫁個矮腳虎王英。《西游記》中的女人差不多都是妖精,不是要吃唐僧,就是要跟唐僧成親。女人就是洪水猛獸。女人就是紅顏禍水。而《紅樓夢》是一部自覺地以女人為主體的小說,是中國最具有性別反省向度的一部小說,呈現(xiàn)出濃郁的“女性文化”特點,這是對男權(quán)文化的公然挑釁與否定。
小說開篇交待了創(chuàng)作的目的:“今風(fēng)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dāng)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所以要“使閨閣昭傳”,“萬不可使其泯滅也”。曹雪芹借賈寶玉的口來宣揚自己的價值觀:“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就覺得清爽,見了男人就覺得濁臭逼人?!薄吧酱ㄈ赵轮沌娪谂畠?,須眉男子不過是渣滓濁末而已。”甚至必得“香茶漱口后才能說女兒二字。”賈寶玉認為女兒是生命的精華,而男人只是生命濁物,在賈寶玉身上體現(xiàn)濃烈的女性崇拜意識,以及“女清男濁”的價值觀。這其實是對男權(quán)社會“重男輕女”思想的否定與叛逆。
在寶玉眼中“女兒”是美的化身。生活在寶玉身邊這些女孩子大都十二三歲,她們青春靚麗。貌美如花。林黛玉生得:“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林黛玉代表一種柔弱病態(tài)的美。薛寶釵則生得:“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薄凹」秦S潤,舉止嫻靜”薛寶釵則代表一種健康豐盈的美。小說除了對女兒的形象神韻的描寫外,第六十三回寶玉過生日“群芳開夜宴”,還借助于自然的花來強化她們的形象與氣質(zhì)。在擲點抽花名簽子的游戲中。以花來暗示他們的品格與命運。眾女兒抽到不同的花簽,各自分屬不同的花:薛寶釵抽到牡丹簽,牡丹花冠壓群芳,雍容華貴,探春抽到杏花簽,日邊紅杏依云載,暗示探春將來的命運,李紈抽到老梅簽,象征李紈倔強孤苦的個性,黛玉抽到芙蓉簽,芙蓉即荷花,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黛玉的高貴清雅,湘云抽到海棠簽,象征湘云豁達大度的個性……人如花,花如人,花品即人品,曹雪芹用自然界的花來強化女兒清純美麗的氣質(zhì)。
清純的美不僅僅停留在中女兒的樣貌上,還體現(xiàn)在眾女兒非凡的才能上。在她們中間不乏一流的詩人,像林黛玉、薛寶釵、探春等人都寫得一手好詩,黛玉的《詠白海棠》盡見其才情。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
這首詩風(fēng)流別致,首聯(lián)先寫賞花的人,“半卷”、“半掩”寫出賞花人的嬌媚含羞之態(tài):“湘簾”是湘妃竹做的簾子,這里切合黛玉“瀟湘妃子”的身份,后以“冰”“玉”比喻育花的土和盆。匠心獨具,同時暗合黛玉清雅高潔的品格。頷聯(lián)化用了宋代盧梅坡《雪梅》詩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借梨蕊之白繪海棠之色,以梅花之香喻白海棠之神,構(gòu)思巧妙。頸聯(lián)上句喻白海棠花象月中仙人縫制的白衣,下句喻白海棠又象秋天閨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淚痕。脂硯齋有評此兩句論:“虛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脫落自己?!蔽猜?lián)寫白海棠含羞帶怯地獨立深夜西風(fēng)之中,寄寓了黛玉滿腹憂傷卻無處傾訴衷腸,只得聽任西風(fēng)摧殘的凄涼心情。全首詩凄婉悲涼,感傷低回,才情俱現(xiàn),不減唐宋文人高處。在這些美麗的女孩子中在不乏惜春這樣的丹青妙手:不乏像探春這樣有遠見卓識的奇女子,她處事決斷,洞察敏銳;也不乏像薛寶釵這樣有經(jīng)濟頭腦的改革家:甚至連晴雯這樣的丫頭也有補裘的特技……
大觀園中這些美麗的女孩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逍遙自得,率性生活。
果見湘云臥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上。業(yè)經(jīng)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
紛紛飄落的花瓣、嗡嗡嚶嚶的蜂蝶以及酣然沉睡的史湘云,構(gòu)成一幅的美人醉酒圖。于嬌娜嫵媚、美麗閑逸中,活脫脫畫出湘云的樂觀豁達、灑脫自得、無拘無束的性格。甚至沉穩(wěn)持重著稱的薛寶釵,行走于明媚的春光中,也不自覺地忘記了自我。完全融入大自然中。天真活潑的少女情趣,在她身上不自覺顯現(xiàn)出來。第二十回敘述:
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fēng)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即使像晴雯這樣的丫頭,在大觀園里也敢跟寶玉頂嘴,甚至耍脾氣。而寶玉卻說“‘千金難買一笑’,幾把扇子能值幾何¨第三十一回)這些美麗的女孩子不做作,不矯情,她們以本真的、自然的面貌生活,“絕假純真”正是這些清潔純美的女孩子的特質(zhì)。
大觀園的女兒品格高潔,尤好干凈,第四十回賈母帶著劉姥姥參觀探春的房子,說:“咱們走吧,她們姊妹都不大喜歡外人來坐,怕臟了屋子?!碑?dāng)探春笑著挽留大家時,賈母又說到:“我的三丫頭卻好。只有兩個玉兒可惡?;貋沓宰砹?,咱偏往他們屋鬧去?!贝笥^園內(nèi)林黛玉最好干凈。寶玉曾把北靖王水溶贈送自己手串轉(zhuǎn)送林黛玉。林黛玉卻說:“什么臭男人用得東西,我不要它?!钡诙亓主煊裨峄〞r說:
這里的水干凈。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绷??!缃癜阉麙吡?。裝在這絹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干凈。
大觀園是干凈的,但是園子外面的世界是不干凈的?;ㄩ_時芬芳。凋零時亦美麗,一旦流出園外,花就被污染了,把花埋在園子里,意味著讓花永遠保持干凈清潔的本性,“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櫳翠庵的妙玉劉姥姥喝過茶的杯子都要扔掉。她們守護純凈,守候美麗,拒絕外來的東西、拒絕外來的人。
這些美麗的、純潔的女孩子居住在“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里,大觀園是個干凈純潔的園子,這個園子是保護眾女兒的堡壘,使眾女兒與外面的世界隔絕,使眾女兒免受外面的污染。這是一方凈土,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也是曹雪芹苦心營建的一個干凈純潔的理想的世界。
二、女兒——美的毀滅
大觀園雖美,但大觀園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賈府的一部分,依附于賈府而存在。第十六回交待大觀園是為迎接元春省親而專門建造的園子。是在寧榮二府舊園的基礎(chǔ)上改造而成,“拆除寧赴會芳園的墻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先令匠人拆寧府會芳園的墻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中……”大觀園的配套設(shè)施也是出于兩處園子:“會芳園本從北拐角墻下引來一股活水,無需再煩。其山石樹木雖不敷用,賈赦住的乃是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桿等皆可挪就前來……”會芳園有幾處景觀天香樓、登仙閣、凝羲軒。天香樓是賈珍奸淫自己的兒媳婦的地方,登仙閣是可卿停靈、瑞珠撞死的地方,凝羲軒是賈珍父子在這里賭博、玩孌童,賈瑞見王熙鳳起淫心也發(fā)生在這里……會芳園是寧府最骯臟、最淫穢的地方。至于賈赦,小說“為尊者諱”沒有過多涉獵賈赦的劣跡,但從賈赦逼死鴛鴦。可知賈赦不是什么正經(jīng)人物,另外,象賈璉、賈蓉等皆是不成器的下流坯子。賈府的這些男人齷齪污濁,精神空虛。道德淪喪,正如柳湘蓮所說:“你們東府除了兩個石獅子干凈,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干凈。”賈府是一個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的縮影,這個社會是畸形的、病態(tài)的社會。男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權(quán)力使他們?nèi)烁癞惢?、人性扭曲。而大觀園——“《紅樓夢》中干凈理想的世界是建筑在最骯臟的現(xiàn)實世界的基礎(chǔ)之上?!笔沁@些美麗的女孩子居住地的地方,這些女孩子雖出于賈府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卻能出淤泥而不染。保持純潔干凈的品格,更顯可貴。
大觀園美麗的女孩子不可能永遠居住在這個園子里,她們的年齡越來越大,轉(zhuǎn)眼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古代女孩子婚嫁年齡比較早。有一首民謠唱道:“十三上樓,十四嫁,十五抱的毛娃娃。”一旦結(jié)婚,就意味著這些女孩子又走回男權(quán)世界。第五十九回小說借丫頭春燕的口,轉(zhuǎn)述寶玉的見解:
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珍寶:出了嫁。不知怎么就變出許多得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子: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他聽說邢岫煙快要出嫁時,“但未免又少了一個好女兒”(第五十八回),當(dāng)他得知迎春出嫁時,要被四個丫頭,跌足嘆惋:“從今后這世上又少了五個‘清潔人”’(第七十九回)。凡此種種小說透過寶玉的感受。傳達對女兒們這個純美世界失落的感傷。
無論是賈寶玉眼中兩個世界,還是曹雪芹心中兩個理想世界,這兩個世界難以調(diào)和的矛盾?!安坏荒苊撾x關(guān)系,這兩個世界并且是永遠密切地糾纏在一起的?!迸畠哼@個清潔的理想世界,依附于污濁的男人的現(xiàn)實世界,男人的世界制約危害女兒的世界,女兒從男人的世界走出。最終又走回男人世界。一旦出嫁,離開大觀園,又被男權(quán)社會收編。一旦被收編就意味著悲劇命運的必然。
“明眸鮮艷能幾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大觀園里寶玉所鐘情這些花一樣美麗的女孩子,在男權(quán)社會的踐踏、蹂躪下,一個個像花一樣枯萎。黛玉淚盡而逝,魂歸離恨天:寶釵有婚無愛,孤雁單飛:元春悶死在深宮:探春遠嫁海疆:李紈、湘云青春寡居:迎春被夫家折磨致死:惜春絕望出家:金釧跳井:可卿、鴛鴦上吊:司棋撞壁:晴雯病死:妙玉被掠:王熙鳳被休……這些女孩子“欲潔還曾潔,終陷淖泥中?!彼齻儌€個沒有好的結(jié)果,注定是薄命司上的冤魂。這是一群真應(yīng)憐(甄英蓮)惜的弱女子,她們悲劇的命運原(元春)應(yīng)(迎春)嘆(探春)息(惜春),賈寶玉目睹這些美麗女子用青春生命的血淚釀成了這杯“萬艷同杯(悲)”、“千紅一窟(哭)”“群芳髓(碎)”的大悲劇。
結(jié)語
曹雪芹建構(gòu)的以賈寶玉、林黛玉等為典型的女兒國呈現(xiàn)出的女性文化價值觀,帶有濃郁的理想色彩,這是一方凈土,生活于此方的女兒干凈清潔,自由自在、率性自得。然而事實上這只是曹雪芹建構(gòu)的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世界?,F(xiàn)實的男性世界是畸形的、病態(tài)的,對女性世界制約、鉗制,甚至以巨大的力量摧毀了女性世界,曹雪芹找不到這樣的世外桃源,他最終只能懷著矛盾悲涼的心情來寫大觀園的毀滅,女兒的殞落。余英時先生說:“曹雪芹一方面全力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世界,在主觀企求上,他是想要這個世界長駐人間。而另一方面,他有無情地寫出了一個與此對比的現(xiàn)實世界。而現(xiàn)實世界的一切力量則不斷地在摧殘這個理想的世界,直到它完全毀滅。”從這個意義上說,《紅樓夢》是一曲女兒凋殤的挽歌,也是寶玉心中凈土失落的喪歌,同時更是曹雪芹美好理想被顛覆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