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睿
羽毛球運動中的速度主要分為三種,即反應速度、移動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速度是指人體對各種刺激發(fā)生的快慢;移動速度是指通過一定距離的最短時間;動作速度是指完成單個動作時間的長短。這三種速度在羽毛球運動中是相輔相成、互相依托的,只有反應快,才能速度快,從而達到擊球出手快,那么如何在訓練比賽中提高和運用這三種速度呢?
1、正確的站立準備姿勢
由于運動員在本場區(qū)(單打34.71m2、雙打40.8m2)的范圍內移動的,而且比賽中大部分是在做曲線運動,為運用和發(fā)揮技、戰(zhàn)術都力爭位移路程短,經(jīng)歷的時間短,以達到快速擊球。而站立姿勢合理,起動就快,所以要保持膝關節(jié)有一定的彎曲程度(夾角約110度-120度)。身體重力主要作用于腳前掌,重心略向前傾,使腿部肌肉處于一定的緊張準備狀態(tài),反應時可以縮短,動作速度得快,體現(xiàn)出動作速度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主動肌、協(xié)同肌和對抗肌的調節(jié)張力作用。錯誤的直膝站立,在起動前必須先屈膝,使動作運動距離增加,需要時間增長,動作速度就慢,這就是我們??吹降姆磻饎油恚瑒幼髀默F(xiàn)象。一個好的運動員,當身體處于一定的肌肉準備狀態(tài)下,反應時可以縮短7%。
2、反復強化訓練(多球訓練)
速度取決于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反復強化,才能有新的刺激,新的提高,而且速度訓練必須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興奮狀態(tài)下,才會有好的效果。多球訓練對提高羽毛球運動速度比起單純的速度訓練,運動員更樂于接受。多球不僅趣味性、刺激性更強,而且能與專項技術結合在一起,運動員注意力更加集中,容易興奮。而且由教練員掌握供球方法、節(jié)奏、時間、次數(shù),那么就可以達到強化運動員的速度和挖掘能力的目的。
2.1 在反應速度訓練中,應主要采用一些迅速起動、急停和快速變換方向及判斷對方動作、位置、暗示等促進提高大腦皮層靈活性的訓練方法。在發(fā)多球時,把中間的網(wǎng)遮住,讓運動員看不見教練員的發(fā)球動作,當球過網(wǎng)后,突然判斷擊球。教練員還可以站在高處向下發(fā)球,這種球速度很快,運動員必須高度集中迅速判斷,快速移動。另外還可以做指揮步法的訓練,看手勢、迅速移動步法和揮拍,按信號做選擇性練習(相同或相反)的游戲等。
2.2 移動速度的多球訓練??刹捎脷⑸暇W(wǎng)搶高點、全場跑,被動大對角,兩邊跳等,要多組數(shù),少次數(shù),一組跑動時間大約20~25秒休10~15秒,再進行下一組……。在約6~8組再換另一項目訓練,如15m的往返摸線跑、前后跑、30m沖跑、下坡跑等。
2.3 動作速度主要體現(xiàn)在手上的揮拍速度及下肢的蹬跨轉體速度。在多球訓練中進行后場連續(xù)的殺球,前半場的抽擋、撲推、后場被動的平抽及低重心的接殺吊,也是要采用少次數(shù)多組數(shù)的方法,打墻壁、啞鈴揮拍、沙衣步法等也都能促進動作速度的提高。
3、加強速度耐力訓練
由于羽毛球比賽特點是有氧與無氧交替進行,在短時間高強度運動與短暫間歇之間轉換,消耗與恢復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多數(shù)恢復都不完全,特別是比賽中某個段落的激烈對攻、對拉,要求運動員具備一定的抗乳酸能力,以保證在供氧不足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快速運動。基于這一點,就要在提高速度的同時進行速度耐力訓練??刹捎枚皇降膹娀柧?,用兩個球來減少間歇時間,增加擊球練習時間(包括進攻、防守、對攻),定時間、定強度,每次練習后心率要達到30次以上/10秒。多球的極限訓練,二人輪換變速多球及身體訓練中的爬山、沖山坡、變速跑等。
4、比賽中合理運用速度
在劇烈對抗的比賽中,只有力爭快速才有可能掌握主動,只有主動才談得上“狠、準、活”。如果在場上被對手所控制,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就很難談得上準確與多變。在快速進攻中,不光是單一的追求跑動速度,更要善于運用羽毛球的性能及它的運動規(guī)律,判斷攻防瞬間的轉換戰(zhàn)機,先發(fā)制人,實現(xiàn)快速、兇狠的突擊進攻,再加上巧妙的落點變換有輕有重、聲東擊西、有時突然來個慢動作、假動作擾亂對手的節(jié)奏,使之防不勝防;有時為消耗對方體能或者說為自身的調整,采用拉吊進攻,使對手位移加大,速度相對緩慢,來達到自己主動發(fā)揮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速度在羽毛球比賽中是至關重要的,而速度快又離不開全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嫻熟的基本技術等條件。羽毛球運動具有反應快、移動速度快、動作速度快等特點,而且在加強訓練實踐、提高人體生理學的速度素質的同時,更需要在訓練競爭實踐中提高運動員的全面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技戰(zhàn)術能力,使之具有技術全面、打法完整、變化多樣、特長突出、能攻善守的全面型的優(yōu)秀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