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國家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然而我國高中英語教育仍然深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高考壓力和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生英語學習被動、過分依賴教師傳授知識,結果大學新生仍難以適應大學的英語學習。
我國學者從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非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以下問題:學生能夠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的薄弱點,但不了解自主學習的策略和方法,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顯得力不從心;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缺乏計劃和管理,元認知策略欠缺。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大學新生時間管理能力差,學習的計劃性不強,把握不了學科的學習重點和特點,不了解自己的認知特點。
自主學習
關于自主學習的定義,文獻中有不同描敘。自主學習能力水平高的學生特點有:(1)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并樂意為之付出艱辛的勞動;(2)有毅力、有計劃地學習并能根據(jù)學習效果、周圍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環(huán)境調(diào)整自己學習活動;(3)學習成效優(yōu)于通常的學習。
教學中發(fā)展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生理上已經(jīng)成熟,可以從事復雜、抽象的高級思維活動。隨著個體的成熟、完善,大學生的自我已經(jīng)成為其發(fā)展的主體和主要執(zhí)行者與監(jiān)控者。有研究結果表明(黃希庭、鄭涌,1999),許多大學生的自我發(fā)展仍不完善,他們的自我認識、自信心、自我控制、自我規(guī)劃能力都有待進一步發(fā)展,他們?nèi)匀恍枰逃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同時從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幾個因素來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關注學生學習目標的設置。目標在個體的學習過程中充當著參照點的作用,個體正是在既定學習目標的引導下,不斷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因此,目標被看成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
《大學英語課程要求》(2007)提出大學英語學習的總目標“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的不足,引導學生學會設置具體的、近期的、能夠完成的而又有挑戰(zhàn)性的子目標。
2.增強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推動學習動機。學習受反饋推動的原則已經(jīng)被公認。在幫助學生自主建構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語言、行動對學生的優(yōu)勢、成就、進步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正面信息進行激勵性反饋。首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如,在進行口語訓練時,讓學生有充分的小組討論表達,最后再做面對全班的發(fā)言;進行演講訓練時,允許學生寫好底稿并熟悉之,最后講演,做到胸有成竹又不拘泥于文稿,讓學生真正做到用英語思維。對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恰當?shù)亟档统晒υu判的標準,即使其取得較小的進步也要及時地給予肯定。
第二,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設置不同程度難度的練習。一般說來,當學生成功地完成了一些自認為有一定困難的學習任務后,對學習會更自信,即自我效能感會增加。但是,當學生能輕而易舉地完成無難度的任務時,再多的肯定也不能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學任務的難度設置非常重要,這需要教師對整體和個體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有全面的把握。
第三,為學生樹立合適的學習榜樣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吹脚c自己相似的他人的學習進步,學生很容易替代性地轉(zhuǎn)化成對自己能力的認同,從而增強該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為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所樹立的榜樣,最好是以前與之學習成績相當而且近來取得明顯進步的學生,而一般不要把“尖子生”作為他們的學習榜樣(龐維國2003)。
3.引導學生做積極的成敗歸因。歸因是個體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作出的因果解釋。有些學生學習不再努力是因為他們把失敗歸因于能力這種不可控因素,而出現(xiàn)所謂的“習得性自棄”。歸因傾向影響學生的情緒體驗、成就期望和自我形象的形成。語言教師要通過自己干預和中介作用提高學生的努力歸因,而不要過多地強調(diào)能力歸因。幫助學生避免出現(xiàn)“習得性自棄”。即使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較大的努力,但仍未能取得成功,也要盡量幫助其從學習訣竅和學習方法上找原因。對于自認為學習不好而喪失信心的學生,教師除具體指導自主學習方法和自我監(jiān)控技能外,更要及時反饋考試和作業(yè)情況,進行技巧性的評論,如“你這次考試成績不錯。只要堅持努力,適當調(diào)整方法,你一定能把英語學好?!?/p>
4.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在自主學習中,要考慮學習最佳效益,就要使學生掌握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則是學習者用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內(nèi)部注意、記憶、思維等過程的技能,其功能在于使學習者不斷反省自己的認識活動,調(diào)節(jié)與控制概念和規(guī)則的使用(張大均,2002)。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在理解和保持知識方面,如單詞和句型的學習,教師應該教會學生使用復述策略。對復雜的任務,要讓學生學會依據(jù)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曲線來組織自己的復述過程以便將材料保持在長時記憶中。在閱讀時,教會學生使用提要法去粗取精、刪繁就簡、把握精髓;寫作時,采用主題寫作策略,寫出有創(chuàng)意的主題文章;記單詞時,采用匹配聯(lián)想策略,成對或分組記憶信息。此外,在幫助學生形成英語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我們可運用溫斯坦和梅耶提出的兩種有用的組織策略:列提綱和畫地圖。這些技術能幫助學生分析課文的結構,形成知識的結構網(wǎng)絡,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把握材料。
5.幫助發(fā)展學生的元認知策略水平。元認知是指人對自己的認識過程的認識(Flavell,1976,轉(zhuǎn)引自張大均,2002)。認知指向客觀外界,而元認知指向人自身的認識過程,它以認知過程本身的活動為對象。學生應掌握的元認知策略有:領會監(jiān)控,策略監(jiān)控和注意監(jiān)控(張大均,2002)。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確的領會目標和良好的領會監(jiān)控策略。而熟練的閱讀者在閱讀時頭腦里會有一個領會目標,如找出要點或文章大意等,于是,為了該目標而閱讀該文章。因此,在領會目標的設立上,對將要閱讀的文章內(nèi)容進行預設提問有助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在閱讀方式上可采用變化閱讀速度,以適應不同性質(zhì)文章領會要求上的差異;容忍理解上的模糊;猜測下文和不太明白的地方;重讀較難的段落,尤其是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摸棱兩可時。
策略監(jiān)控能讓學習策略的使用達到自動化。監(jiān)控者可以是他人或自己,也可通過教師提醒、學生互相監(jiān)督、學生自檢和學生自我提問來進行監(jiān)控學習策略。其中最常見的是學生自我提問法,學生首先制定一個高效學習策略有效使用程序的問題單。注意監(jiān)控能幫助學生對行為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調(diào)節(jié),如注意此刻自己在做什么、避免接觸能分散注意的事物等。在教學中可以用如下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1)教師渲染學習材料的重要性;(2)告訴學生學習后能提高到的能力水平;(3)設置具體學習目標;(4)預告學生前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等待著,等等。在注意力監(jiān)控方面,對所學材料進行計劃,讓學生把學習步驟簡單但持續(xù)地記錄下來,后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也可讓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別人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監(jiān)控,小組成員互相監(jiān)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然后對完成任務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進行評價;此外,讓學生學會科學用腦,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的學習而導致精神渙散,注意力無法集中。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漫長過程,教師要樹立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信念,然后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從開始的他控,到自控,最終走向自動化。這一過程中,教師始終要作為一個促進者,幫助者和引路人。當然,教師自身對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也應熟練掌握。那種灌輸式教學法和教學觀念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如何培養(yǎng)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1]黃希庭,鄭涌.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羅卓琳,周柳琴.“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6年12月.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3.
[4]汪小亞,趙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6.7.
[5]于軼.“應用型本科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4月.
[6]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