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讀題目。讀準“偶”字,問:我們在哪里見過?
2.讀作者名,背《詠柳》。
3.朗讀整首詩。(重點夯實詩句“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指導讀好 “鬢” “衰”,了解“鬢毛”的意思)
【評析】聯系熟悉的詞語復現,能強化生字的讀音,加深“字不離詞”的印象;以學生已學過的詩加深對詩人和詩作的認同,增加親和力;這首詩大部分學生已經有基礎,甚至耳熟能詳,因此正音的重點就落到難讀的第二句上,避免平均用力,凸顯難點。
二、扎實識字,端正書寫
1.過渡:一首詩會讀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認識了,有的字可能換一個地方就不熟悉了,敢不敢迎接挑戰(zhàn)?
2.出示生字詞語,以多種方法認讀。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客”字。
【評析】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容忽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流程的方便,往往會將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后置,如果課堂時間把握不好,寫字容易成為“家庭作業(yè)”,得不到教師的具體指導和師生的評價交流。為了扎實有效地識字、寫字,將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在課中,并在字形的指導上有所側重,不面面俱到。
三、猜測年齡,理解詩意
1.過渡:生字會認、會寫,讓我們把它送回詩句,再正確、流利地讀一讀?(讀全詩)
2.猜詩人年齡。小朋友能把詩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真不簡單?,F在請你猜一猜,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是多少歲?(學生猜測年齡)
3.引導:猜要有根據。賀知章到底多少歲,黑板上哪個年齡最正確呢?請小組內互相合作,用心讀一讀課文,不要放過一個字、一個標點、一幅畫面,找到一個理由就做上一個記號,試試看,看你能找出幾處依據。(學生自學、小組內互學)
4.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fā)言以感情朗讀來展現)
“老大”說明年紀很大;“鄉(xiāng)音無改”說明他家鄉(xiāng)口音沒有改變。即使離開了家鄉(xiāng),仍然很想念家鄉(xiāng),忘不掉,也說明他離開家鄉(xiāng)很多年啦;“鬢毛衰”指兩鬢的頭發(fā)已經稀稀疏疏,有的都變白了。(看插圖:背都有點駝)說明人已經明顯老了;“不相識”就是“不認識”。兒童見面了都不認識,也說明他離開家鄉(xiāng)已經很久了。
5.解謎:通過大家的發(fā)言、討論,我們知道,賀知章的年紀應該很大了,詩人到底多少歲呢?(補充資料:賀知章30多歲離開家鄉(xiāng)去做官,直到85歲才告老還鄉(xiāng))
6.評比。誰猜得最準?(請得勝者吟誦課文)
【評析】猜年齡,是理解詩句的一個突破點,也是一個轉折點,將學生從靜態(tài)的寫字中激活,課堂好玩了,學生就投入了。不過,“猜年齡”也容易造成信馬由韁,為猜而猜的現象,考慮到教學效率,板書時寫出年齡的區(qū)間,注意收放度的把握。激活思維后,讓學生獨自品讀詩句,觀察插圖,就是理解詩句、展示推理的過程。當學生有了交流的欲望,再進行同桌或小組合作,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處于憤悱狀態(tài)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推敲詩句的字里行間,都能品味到這是一位長者寫的詩。如果學生通過“少小”“兒童”誤以為賀知章是個孩子,可以引發(fā)爭論,體現言語的沖突和智慧,促進對詩句的理解和領會。這樣的猜測和揭底,讓課堂充滿了趣味,充滿了挑戰(zhàn),語文課堂仿佛成了一部“開心辭典”。
7.口語交際:“笑問客從何處來?!雹湃绻悻F在就是這個孩子,遇到這么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你會怎么問啊?(生問)⑵如果你是詩人,你會說什么?
【評析】這里的口語交際,一是明確“笑問”,二是活化詩句,讓詩句讀起來更可親、更可感、更有味。
四、了解詩人,拓展補充
1.過渡:一別就是五十多年,離開家鄉(xiāng)的時候是年青人,回來已經“鬢毛衰”。這五十多年里,也許無數次夢回家鄉(xiāng),無數次凝神遠望??墒?,詩人為什么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象說話)
2.指導背誦:年紀大了,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你猜,作者會是什么心情?(激動、難過、高興,百感交集)你能帶著自己領悟到的心情背一背嗎?
3.回題:知道詩人是怎么寫出這首詩的?“偶書”——偶然寫出的,隨意寫下來的)
4.補充: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賀知章寫了兩首《回鄉(xiāng)偶書》,請看另外一首?;剜l(xiāng)偶書(二)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5.總結:賀知章是浙江紹興人,鏡湖就在紹興。賀知章告老還鄉(xiāng)之后,皇帝把鏡湖的一角送給他補貼家用,讓他安度晚年。讓我們在《回鄉(xiāng)偶書》的背誦中記住這位老人,懷念這位詩人。(齊誦)
【評析】帶著各自的理解,個性化的體驗,更利于有感情背誦。學生怎么體會教師都要尊重,無須太強求;詩人的介紹,詩文的補充,既厚實了《回鄉(xiāng)偶書》,對老人的情懷多一份了解,也豐滿了賀知章——這位歷史上比較獨特的詩人、老人。(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實驗小學)
□本欄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