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08年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評析

      2008-01-14 09:25:06楊書松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08年12期
      關鍵詞:復習備考試卷分析文言文閱讀

      【摘要】本文對2008年高考語文試卷中的文言文閱讀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論述,并對其中的考點及應對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語文高考 文言文閱讀 試卷分析 復習備考

      2008年全國高考18套語文試題中,文言文閱讀的命題遵循《考試大綱》的原則,在要求考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的基礎上,設題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對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理解、翻譯和斷句,分別測試識記、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多種能力。設題與去年相比整體保持平穩(wěn),又有所創(chuàng)新,命題難易適中,落實基礎,注重能力。

      一、命題選材與設題分析

      18套試題文言文閱讀的選材范圍較廣,選材內容豐富。大家都注意體現(xiàn)“淺易”的特點,有回歸到傳統(tǒng)的史傳散文的趨勢,閱讀難度有所降低。取材于史傳文章的有10卷;有的試題選材雖不是史傳文章,但也是寫人為主的記敘類散文,如上海卷的《楊烈婦傳》,湖南卷記敘歐陽穎的事跡,浙江卷的《白居易傳》,山東卷的《聊齋志異·張誠》,湖北卷的《龍淵義塾記》等;上海卷的《題秋尋草》,江蘇卷附加題中的《夢溪筆談》,屬于議論性語段,也是考生應該能夠讀懂的“淺易文言文”。有的試題選材出自諸子散文,閱讀難度稍為偏大,如天津卷選自《墨子·兼愛中》,重慶卷和福建卷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福建卷的文化經典閱讀材料選自《論語》和《孟子》,北京卷的斷句題取材于《韓非子·說林上》等。

      各套試題的選材還十分注重內容的可讀性,突出人物的思想品格和傳統(tǒng)美德。這些材料中,有耿介剛直的韓休,性格耿直、才華非凡的白居易;有處變不驚的吳漢,戰(zhàn)功顯赫的韓擒等。有贊揚王曇首的治家有方,鄭鐮全家的“孝弟敦行”,楊烈婦的勇忠智義,章君創(chuàng)辦龍淵義塾的義舉等;有著力表現(xiàn)春秋時期鄭國的賢相子產的治國以德、以民為本,也有突出晏子的賢能有德和機智幽默。即使是論述類文章,或闡述“兼愛”的可行性,或表現(xiàn)秋景的淡雅和高潔,也都文質兼美,值得一讀。

      試題閱讀量較去年有所加大,選文篇幅略有增加,平均字數(shù)為720字,2007年文言文閱讀篇幅平均為656字。篇幅最長的是山東卷,選文為文言白話小說,包括注釋共計899字;篇幅最短的是廣東卷,選材為《晉書·周訪傳》,也有610字。

      從設題看,各省試題基本上和2007年保持穩(wěn)定,試題數(shù)量大都為4—6題,分值在18—22分之間,測試內容基本穩(wěn)定。上海卷文言文閱讀依然采取獨立的命題方式,選用兩個語段,10小題總分29分。第一個語段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過渡;第二個語段側重考查考生對文章理解、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福建卷延續(xù)去年的命題思路,突出文化經典閱讀的考查;湖南卷用主觀題的形式考查對文章內容和所寫人物的分析歸納;廣東卷考查賓語前置,江西卷考查意動用法,浙江卷考查文言省略句式和對原文的賞析,重慶卷、北京卷、廣東卷和江蘇卷的附加題將文言斷句納入考試范圍,體現(xiàn)了文言文閱讀考查穩(wěn)中有變、題型豐富的特點。

      二、文言文閱讀試題分析

      (一)理解詞語和句式

      1.關于文言實詞詞義的考查

      文言實詞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所考的四個實詞,雖說不一定都是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詞語,但也是教材中常見,在中學課本中可以找到出處,所以復習時回歸課本非常重要。上海卷采用主觀題的形式,要求寫出“固”、“濟”、“相與”、“乘”四個實詞在句中的意思。

      由于文言實詞多數(shù)為一詞多義,因此必須根據(jù)特定語境,結合文意判斷其意思。同時還要注意“古今異義”、“通假字”及“詞類活用”等情況。答題時要將詞語放到具體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邏輯關系,詞語在句中的語法位置,對偶、排比、并列結構等句法特點加以推斷。要做好此類題目,一是靠平時的積累,二是要學會借助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進行推敲,兩者合一,則可迎刃而解。各套試題中,作為錯誤選項考查的文言實詞列舉如下:

      (1)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答案:用檄文征召、聲討)

      (2)吾用休,社稷計耳

      計:計策(答案:考慮、謀劃)

      (3)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

      欺負:壓迫、侮辱(答案:欺詐負義)

      (4)子何絕我之暴也

      暴:暴躁(答案:突然)

      (5)時人許以遠致

      許:答應(答案:稱贊、稱頌)

      (6)俟其長,乃赴龍淵受業(yè)

      業(yè):傳授學業(yè)(答案:接受學業(yè))

      (7)公堅不回

      回:返回(答案:反悔)

      (8)或多惶懼,失其常度

      度:考慮(答案:態(tài)度、氣度)

      (9)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賄:賄賂(答案:財物、禮物)

      (10)后以軍功,稍遷儀同三司

      稍:稍稍(答案:逐漸,慢慢地)

      (11)兄故弱,惡能多樵

      惡:不(答案:wù,哪里、怎么)

      (12)而鄭氏數(shù)千指獨完

      完:滅亡(答案:保全)

      (13)人之與人之相賊

      賊:偷竊(答案:殘害)

      (14)會昌初致仕致

      仕:做官(答案:請求退休或辭職回家)

      (15)據(jù)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從(答案:服役)

      (16)周窮振乏,家無余財

      振:振作(答案:賑濟)

      (17)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

      收:收留(答案:扣留、收監(jiān))

      (18)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

      悅服:愉快(答案:高興地降服)

      2.關于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考查

      這類試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B級。設題一般給出四組8個句子,每組內部兩兩比較,要求判斷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異同,考查對象大多是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的18個虛詞,課內知識與高考題目相結合。由于只要求比較不同句子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試題難度較低。

      近年來,高考語文客觀題減少的趨勢日益顯現(xiàn),文言虛詞單獨設題的省份逐年減少。2008年語文高考,只有全國Ⅱ卷和安徽卷、北京卷、福建卷、廣東卷、湖南卷、山東卷、天津卷、浙江卷等9份試題考查了文言虛詞。其中,除全國卷的“但”,北京卷的“微、相”,天津卷的文言復式虛詞“所以”外,《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18個常用虛詞,一共考查了13個,只有“且、若、也、則、者”5個虛詞沒有考查到。被考查的虛詞中,“以”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共6次:其次是“之”,考查了4次;再次為“因、而、與”,分別為3次;“所、何、其、于、乃”分別出現(xiàn)了2次。廣東卷考查“之”字的用法及基本文言句式,要求判斷“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上海卷集中考查“為”的意義和用法,要求選出“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集中考查某個虛詞的多種意義和用法,是一種值得注意的題型。

      解答此類試題,既要運用所學知識,聯(lián)系課本篇目中常見虛詞的用法進行推斷,又要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判斷,通過比較辨析,篩選出正確答案。對教材中《課標》規(guī)定掌握的文言虛詞要有充分積累,能明確區(qū)分具體語境中相關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關于句式和用法的考查

      所謂“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綱》指的主要是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2008年的高考試題中,對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查有3題,分別考查了意動用法、賓語前置和省略句式:

      (1)下列句中的“病”字,與文中“鄭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江西卷)

      A.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

      B.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

      本題考查對詞類活用的理解,要求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特別是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要熟悉詞類活用的各種類型,不斷總結積累。B項“君子病無能”的“病”與“鄭人病之”的“病”同屬意動用法,譯為“以……為病”,即“對……感到擔憂”。A項為動詞,“成為病態(tài)”;C項也是動詞,“患病”;D項為使動用法,“使……成為病態(tài)”。答案為B。

      (2)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廣東卷)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

      B.而自歸于帝,帝不

      C.訪率軍追,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shù)

      D.將士用命,訪何功

      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之”字的用法和文言句式是做好本題的關鍵。A項“之”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之”是代詞,代“杜弘”;D項“之”起提賓的作用。B項“之”代詞,“他”,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正常句式應為“不罪之”。答案為B。

      (3)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浙江卷)

      A.及覽(其)詩卷

      B.流聞(于)禁中

      C.(老嫗)問解則錄

      D.偽者(國相)即能辨之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要求掌握文言中各種特殊的句式和用法。C項應是“(公)問(嫗)解(公)則錄”,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請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錄下來。答案為C。

      4.關于斷句和翻譯的考查

      翻譯文言語句是考查文言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所占分值也較重,涵蓋了對詞語的理解、詞類活用以及文言句式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解答此類試題應注意:①直譯為主,意譯為輔;②要掌握文言句式的特點;③要注意語句整體的通順完整。對文言翻譯試題舉例分析如下:

      (1)詞語的理解和分析。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天津卷,“說”,通假字,通“悅”,喜悅)

      兄曰:“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于是速歸之。(山東卷,“樵”名詞作動詞,“砍柴,;“歸”使動用法,“讓……回去”)

      章君之子若孫,當夙夜以繼志為事,毋豐己以自私。(湖北卷,“豐”使動用法,“讓……富足”)

      且又人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湖南卷,“購”古今異義,“懸賞(緝捕)”;“苦”意動用法,“以……為苦”)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豈為政哉?雖得罪,所甘心焉。(安徽卷,“得罪”古今異義,“(自己)獲得罪責”)

      (2)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力不足,死焉,職也。(上海卷,“焉”,兼詞,“于之”;“職也”判斷句式)

      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兒,復謝去。(四川卷,“入朝”被動句,“被征召入朝”)

      以敬父而見罰,得無虧大化乎。(北京卷,“見罰”被動句式)

      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天津卷,賓語前置,“以為”省略句式)

      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全國Ⅱ卷,賓語前置句)

      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江西卷,賓語前置)

      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江蘇卷,“于江南”狀語后置)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考生在答題過程中,既要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也是檢查考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一種好方式。命題者選擇文言語段中的若干語句,要求用白話文直接表述其意思??忌仨氃谄綍r的閱讀中夯實文言基礎知識,認真閱讀所提供的材料,準確掌握文言詞語、句式和用法,才能恰當?shù)匕丫渥臃g出來。

      文言斷句是2004年興起的一種題型,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文言句式進行斷句。解答本題,一是要結合上下文的具體意思,二是要憑借自己的文言語感,三要保持句子結構的完整性,四是對古代文化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2008年有北京卷、廣東卷、浙江卷、重慶卷和江蘇卷附加題5套試題考查了斷句。舉例如下:

      (北京卷)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

      楊朱 過 于 宋 東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惡 者 貴 美 者 賤 楊 子 問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惡 者 自 惡 吾 不 知 其 惡 也 楊 子 謂 弟 子 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取材于《韓非子·說林上》)

      解析:根據(jù)這段的大意,是說楊朱經過宋國東邊的旅店,看到店主的一丑一美兩個小老婆,但她們的地位卻與她們的相貌相反。楊朱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去問客店的主人,他回答說:“那個長得漂亮的自己認為漂亮,我不覺得她漂亮;那個長得丑陋的自己覺得丑陋,我不覺得她丑陋。”在理解這個大意的基礎上,就可以斷句了。

      答案:楊朱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

      (浙江卷)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3分)

      政姊 榮 聞 人 有 刺 殺 韓 相 者 賊 不 得 國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縣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與 嗟 乎 嚴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韓 之 市而 死 者 果 政 也(《史記·刺客列傳》)

      解析:這是一個敘述類文段,首先要整體閱讀,把握大意(注意通假字“縣”),然后根據(jù)文意,結合一些古漢語的虛詞、語氣助詞(嘆詞)、動詞和常見的句式等,即可準確斷句。

      答案: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促子知吾弟/立起伯如韓/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二)分析和綜合

      1.篩選文中的信息

      篩選并提取信息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最常見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選若干文句分別編為四組,要求排除干擾因素,找出全都說明某個問題的一組,選取與試題要求相適應的信息。根據(jù)閱讀材料具體情況的不同,命題形式也可出現(xiàn)不同的變化。如全國Ⅱ卷要求考生篩選“分別表明王曇首‘受賞識和‘善治家的一組”,海南、寧夏卷考查“全部說明嵇紹敢于直言諫勸的一組”,四川卷要求考生選出“全都表明鄭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組”,湖北卷要求選出“全都是表述章君辦學之義舉的一組”。

      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準確理解題干文句的含義,分析題干的要求是什么,這是篩選信息的前提和目標;然后逐一分析所給例句,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干文句契合,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再看分組情況,確定答案。

      不符合要求的選項一般有兩類:一是將別人做的事或說的話當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說的,致使陳述對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問。排除法是做此類試題較為簡便快捷的方法。

      2.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歸納要點、概括中心也是古代詩文閱讀中的重點。如果單純理解語言方面的內容,則只能講通字句,無法對閱讀材料的主旨有深入的領會,更無法對之進行鑒賞評價。因而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對文意的歸納概括就顯得十分重要。近年來,這種歸納概括往往是通過對文章的理解來進行的。

      在這道題的考查中,根據(jù)選文材料的不同,要求分析歸納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變化。大多數(shù)試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廣東卷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設題方式基本穩(wěn)定。上海卷20題要求分析楊氏對胥吏百姓的一番陳詞使得“眾皆泣”的原因。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一件事或說明一個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有時表現(xiàn)得含蓄、多樣、分散,這就要求考生能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且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或概括,因而這類試題的難度也相應會大一些,而且大都以主觀題的形式呈現(xiàn)。無論是歸納、分析還是概括,都是建立在全文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全面地理解原文,將知識融會貫通,是順利完成整篇文言文閱讀的必要步驟。

      上海卷24題要求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古人感慨“悲秋”這一現(xiàn)象的一個字(答案:動);湖南卷要求請根據(jù)文意,說明“惟公不及”的原因;福建卷的文化經典閱讀,要求考生在翻譯文句的基礎上,簡要談談孔孟二人的處世態(tài)度。

      (三)鑒賞與評價

      文言文閱讀的鑒賞評價,是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fā)展了的能力層級。它要求考生能對所給語段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賞析??疾橹赶蛉齻€方面:一是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二是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三是對作品表現(xiàn)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浙江卷取材于《白居易傳》,考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涉及到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賞析評價能力。上海卷涉及鑒賞評價的有3題:21題考查對文學作品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要求聯(lián)系全文,概括楊氏的性格特點。分析楊氏的性格,要從其語言描寫入手。對楊氏的語言描寫有兩處:一處是第一段中與丈夫李侃的對話;一處是第二段中對胥吏和百姓的一番陳詞。分析兩處描寫即可得出答案。22題要求答出“第②段畫線句用不同的形象對應一年四季,好在哪里”,這是考查鑒賞古代散文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解答此類題型應從修辭的特點和作用入手。用不同的對象對應一年四季,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動直觀地表達作者的感情。26題要求根據(jù)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尋”這一點,分析其作用。本題考查鑒賞古代散文的表達技巧的能力。根據(jù)首尾都提到“秋尋”二字,可分析出“首尾呼應,結構嚴謹”的表達作用。另外,開頭交代寫作緣由,結尾點明詩歌題材,“秋尋”還是本文的行文線索。據(jù)此,便可組織文字作答。

      ★作者簡介:楊書松,福建省廈門市第六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組長。

      猜你喜歡
      復習備考試卷分析文言文閱讀
      高考語文考綱變化與應對策略
      因“體”而讀整體觀照
      暢游文言王國,感受古文神韻
      文教資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7:06:10
      高三數(shù)學復習備考的方法研究
      中考英語復習備考的實踐與體會
      考試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7:46:21
      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對比效應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期末試卷及其分析
      對初中數(shù)學學習方法的探討
      《橋梁工程》課程的試卷分析及教學改進措施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5:35
      基于應試能力培養(yǎng)的政治復習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5期)2016-03-26 12:16:18
      黔东| 罗山县| 包头市| 沙洋县| 吴桥县| 章丘市| 孟津县| 西宁市| 高安市| 高雄市| 台南县| 临清市| 新田县| 清远市| 大宁县| 台东市| 剑阁县| 密云县| 长顺县| 剑阁县| 塘沽区| 原阳县| 合川市| 桐乡市| 秭归县| 哈尔滨市| 峨山| 宾阳县| 怀化市| 孝感市| 神农架林区| 岳阳县| 汉沽区| 习水县| 桂东县| 彰化市| 清水县| 三江| 双牌县| 汶上县|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