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美國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蓋茨比》 爵士時代
摘 要:菲茨杰拉德是美國著名的現(xiàn)代作家,他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以描寫上世紀20年代美國年輕一代對現(xiàn)實的期望、不滿乃至失望為內(nèi)容,被譽為“爵士時代的代言人”。他最成功的長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以蓋茨比的形象表達了自己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與悲劇命運,深刻地反映了崇尚金錢的社會罪惡??梢哉f,小說中的蓋茨比,就是另一個菲茨杰拉德。
19世紀20年代的美國,正值經(jīng)濟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美國壟斷資本家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戰(zhàn)雙方進行軍火貿(mào)易,獲取了高額利潤,也帶動了其他產(chǎn)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戰(zhàn)后的美國經(jīng)濟從1923年開始,整個20年代基本呈現(xiàn)增長趨勢。在這十年中,經(jīng)濟繁榮,國家太平,美國土生土長的爵士樂也開始風(fēng)靡全球。因此,有人將這十年稱為“爵士時代”。首次提出這一名稱的便是美國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他本人不僅是位擅長描寫這十年的作家,也是這個時代的典型產(chǎn)物。他短短的一生(1896-1940)中寫了四部半長篇小說(最后一部生前未完成),160個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以描寫20年代美國年輕一代對現(xiàn)實生活的期望、不滿乃至失望為內(nèi)容,因而被稱為“爵士時代的代言人”。但在他生前甚至身后直到上世紀40年代末,人們對他的生活及他的作品頗有微詞。50年代后期,美國和西歐各國卻又對他很感興趣。他的長篇小說多次重版,短篇小說也匯編成集,甚至一些自傳性文字也被當作寶貴文獻重新發(fā)表,加以評點。人們在重新審視之后,才在這位青少年時飽嘗辛酸、成年后生活奢侈的作家身上及其作品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閃光的東西。早在他成名之前,美國著名女作家格特魯?shù)隆に固┮蚓驮鴮λ枰愿叨仍u價。她說,當菲茨杰拉德的許多同時代作家被后代遺忘時,人們?nèi)匀粫x他的作品。菲茨杰拉德因《人間天堂》的出版而聲名鵲起,然而他最好的長篇小說卻是他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簡潔而完美,其縝密的結(jié)構(gòu)、樸素的文風(fēng)、凄婉的筆調(diào),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舉成為當年的暢銷書,奠定了他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T·S·艾略特再三讀了這部小說之后,贊嘆它是自亨利·詹姆斯之后邁出的第一步。菲茨杰拉德作品的另一大特點是:其作品與其生活經(jīng)歷緊密相連。他筆下的人物幾乎都能從身邊找出原形,有時甚至就是他自己。因此,將他作品中的人物與他本人的經(jīng)歷相比較,就有了重大的意義——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分析他的作品。
一
和他筆下的人物蓋茨比一樣,菲茨杰拉德曾飽受窮困的折磨。他雖出生于商人家庭,祖輩曾擁有大片的土地,但到他父親愛德華·菲茨杰拉德時已家道中落,只能在一家合股公司里任職,母親莫莉·菲茨杰拉德是圣保羅市一位富商之女,菲茨杰拉德出生不久,她從娘家繼承了一筆不小的遺產(chǎn),菲茨杰拉德一家過著中產(chǎn)階級的舒適生活。然而,1907年美國上世紀第一次經(jīng)濟危機的爆發(fā),打破了年僅11歲的菲茨杰拉德的平靜生活,危機使愛德華失去了工作,只能在圣保羅市一家雜貨批發(fā)店當伙計,家庭生活每況愈下。曾過著優(yōu)裕生活的小菲茨杰拉德此時體會到了貧窮的苦澀??恐H友的資助,他先后上了圣保羅中學(xué),紐曼學(xué)校,并于1913年考入了普林斯頓大學(xué)這座東部富家子弟的學(xué)校。他成為富人世界的窮人。在大學(xué)里,他愛上了一位漂亮迷人的富家小姐,卻被姑娘父親擋在門外,并挖苦地說:“窮小子還妄想娶富家姑娘”,姑娘也離他而去,使他陷入了沮喪而抑郁不振。財富的懸殊,學(xué)業(yè)的沉重,精神的壓抑,都使他不堪忍受學(xué)校的生活。于是,一戰(zhàn)的號角剛剛吹起時,他就毅然應(yīng)征入伍。在駐地舉辦的一次舞會上,他遇見了當?shù)匾晃淮蠓ü俚呐畠骸利惖膴櫊栠_。他希望靠自己的堂堂儀表和聰明才智贏得姑娘的芳心。然而,姑娘卻嫌他一無所有,戰(zhàn)爭一結(jié)束就和他這個每月只有90美元薪水的窮小子解除了婚約。他再次品嘗了失戀的苦澀。
境況的窘困,社會的歧視,戀人的離棄,都使菲茨杰拉德越來越認定,只有擁有金錢才能擁有一切,包括心目中的姑娘。這種觀點左右了他的一生,自然也會在他的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財富成為菲茨杰拉德小說的主要對象。在他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主人公蓋茨比在童年時期即飽嘗了生活的辛酸。蓋茨比生于美國中西部一個農(nóng)民家庭,父親是個粗鄙的莊稼漢。少年蓋茨比卻不甘貧困,整天“耽于各種離奇怪誕的幻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他為自己定下了嚴格的時間表:早上六點起床,六點一刻做體操,七點一刻開始學(xué)電學(xué)等,直到晚上七點至九點“學(xué)習(xí)有關(guān)的新發(fā)明”,并下定決心:“每隔一天洗一次澡,每周讀有益的書或雜志一冊,每周儲蓄五元”等等。然而,他畢竟是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在美國那樣一個重視金錢和地位的國家,在那個金錢主宰一切的時代,任憑他如何奮斗,得到的只能是歧視和冷落。在駐地認識了美麗的姑娘黛西之后,他迷上了這個與他地位懸殊的女子。然而,現(xiàn)實是不允許他這個毫無背景的窮小子成為富豪人家的乘龍快婿的。他失去了黛西,得到的是一個教訓(xùn):他沒有左右一切的金錢,更別說豪華的婚禮,價值連城的首飾,他連個窩都沒有。為了奪回心目中的姑娘,他和菲茨杰拉德一樣,開始了追求金錢的歷程。
二
與蓋茨比偷運私酒等不法行為不同,菲茨杰拉德是依靠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得到金錢,進而得到心目中的“金姑娘”的。菲茨杰拉德從戰(zhàn)場上歸來之后,每月薪水只能應(yīng)付自己的生活,哪里供養(yǎng)得起未婚妻姍爾達?婚約解除后,他卷起鋪蓋,收拾起多年來積累下來的一整箱退稿,回到了圣保羅,閉門砥礪苦磨搞創(chuàng)作。兩個月后,修改后的《人間天堂》終于被出版公司接受。當小說在紐約乃至全國成為年輕人爭相傳看的暢銷書后,菲茨杰拉德終于如愿以償。1920年4月,他與姍爾達結(jié)了婚。不幸的厄運過去了,然而他卻永遠沒有忘記:“這個一年之后口袋里金錢叮當響才娶到那個姑娘的男人,將永遠珍視他對有錢階級的終身的不信任和敵意——不是出于革命者的信念,而是出于農(nóng)民郁積滿懷的憤懣?!碑斔诔鲎廛図斏虾托履镆黄瘃傔^五馬路,駛過絳紫色天空下兩排高聳的建筑物時,他縱情高呼,“我有了我所要的一切,但是我也知道,我將再也不會這樣快樂了”。菲茨杰拉德是具有遠見的,他預(yù)見了他今后的生活。
菲茨杰拉德年輕時向往財富,追求財富,又通過擁有財富而得到自己的心上人,然而,他這一生卻為財富所累。為了滿足妻子姍爾達的虛榮心,他拼命寫作,時常徹夜不眠地為《大西洋月刊》等雜志寫作短篇小說,將掙得的稿酬用于豪華闊綽的生活。盡管他竭盡全力,仍然沒能擺脫債務(wù)的壓力。菲茨杰拉德1919年稿費收入只有879美元,而1920年猛增至18.850萬美元。可到年終時,他竟然還是負債累累。假如這一年因為他結(jié)婚成家而開銷猛漲的話,那么以后的年份里他一再入不敷出,就只能用生活奢侈來解釋了。20年代這10年里,他每年的稿費總收入高達24萬美元,1929年更是高達32.448萬美元,然而,這一切卻始終未能使他擺脫債務(wù)的困擾,直至臨終。
三
菲茨杰拉德對金錢欽羨無比,也將筆下的人物寫成巨豪大富。蓋茨比在經(jīng)歷了種種困境后,最終也擁有了金錢。他擁有一座豪華的宮殿式建筑,揮金如土。他的家整天賓客如云,一到周末就舉辦大型舞會,“男男女女像飛蛾一般在笑語、香檳酒和繁星之間來來往往”。事實上,這也是菲茨杰拉德豪華生活的一幕。他和妻子在巴黎、羅馬、紐約等地周旋于豪門貴族之中,飲酒、歌舞、縱情放笑。然而,菲茨杰拉德是個非同尋常的作家,他一面生活在這個圈子里,一面又能跳出圈子來,用第三只眼睛審視四周。與有錢人打交道,使他看到了富人階層的腐化墮落。他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借尼克之口評價某些有錢人:“他們是粗心大意的人——他們砸碎了東西,毀滅了人,然后就縮回自己的錢堆里,回到他們的麻木不仁或是足以維系他們之間關(guān)系的任何因素中,而讓別人來收拾他們的爛攤子?!边@些有錢人粗心大意,對別人的生死漠不關(guān)心,整天想的就是如何保護自己穩(wěn)固的地位,過奢華的生活。一旦有人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不再“粗心大意”、“麻木不仁”,而是采取種種手段,不惜以毀滅別人為代價來保護自己。蓋茨比正是這樣被毀滅了。當他擁有大筆財富之后,他想的仍是如何得到黛西。黛西在他心目中已成為女神的化身,是他夢想中的“金姑娘”。然而,黛西卻依賴于財富的保護,沉湎于保護她的容顏并使她更加美麗的豪華生活而不愿離去。她已經(jīng)完全腐化了,早已不是蓋茨比心目中的女神。最后,正是黛西讓蓋茨比為她所犯的謀殺罪去替死,蓋茨比臨死的時候還在等著黛西的電話。他“為了抱著一夢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與湯姆和黛西的腐化、粗俗、卑怯相比,蓋茨比盡管身穿滑稽的粉紅色衣服,開著鮮黃色的汽車,卻比他們崇高得多。然而,蓋茨比終究還是死了,他的浪漫的夢想也隨之消散了。他的財富并沒能幫他的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財富加速了他的死亡。蓋茨比的創(chuàng)造者的結(jié)局也同樣凄楚:妻子長期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為了妻子的住院費用和女兒的學(xué)費,他最后竟淪落到為小雜志寫胡編亂造的小說,為好萊塢寫電影腳本。長期無節(jié)制的生活,再加上后來終日酗酒,終于讓這位年僅44歲的天才作家中年夭折了。
一個是作者,一個是小說中的人物。他們同樣來自中西部,同樣在青少年時期就因貧窮而受人歧視,飽嘗生活的辛酸,因而也同樣滿懷著對財富的熱烈向往。他們同樣于駐地認識了自己心愛的姑娘,也同樣想通過擁有金錢來獲取“金姑娘”的芳心。他們都如愿以償?shù)匕l(fā)財了,然而卻被財富所累。20世紀20年代,“美國人除了能聽到美元的叮當響聲之外,對其他的一切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是,擁有了大筆財富的幸運兒的生活又如何呢?《了不起的蓋茨比》告訴人們,僅有物質(zhì)上的財富是遠遠不夠的,精神上的充實才更持久也更高尚。菲茨杰拉德雖看到這一點卻無能為力,無法從他深陷的泥沼中跳出來,只是越陷越深,最終被金錢社會的臭水潭淹沒。菲茨杰拉德成了他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犧牲品。
(責任編輯:水涓)
作者簡介:孫懷香,上海電力學(xué)院外語系基礎(chǔ)英語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為文學(xué)與翻譯。
參考文獻:
[1] 羅德·霍頓,赫伯特·愛德華茲.《美國文學(xué)思想背景》.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1.
[2] 阿·密茲納.《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借來的時代”詩人》.《世界文學(xué)》,1980:(6).
[3] 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Vol.9.Part I.
[4] Encyclopedia of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Vol.2.
[5] 弗·司·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巫寧坤譯:《世界文學(xué)》,198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