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歌史上,儲光羲曾是長期與王維齊名的人物,直至清代,猶有“世稱儲王”之說。但這位“卓然自成一家”而又遭際坎坷的詩人由于種種原因,已不為今人所熟知,當(dāng)我們觸及這段塵封的歷史時,試圖從零章斷簡間尋覓一點歲月的痕跡。儲光羲,兩《唐書》無傳,其生平資料極為零星,僅見于《河岳英靈集》(卷下),《監(jiān)察御史儲公集序》,《元和姓纂》(卷二),《新唐書·藝文志》(卷五十九,《藝文志》三,儲光羲《正論》十五卷注;卷六十,《藝文志》四,《包融詩》一卷注),《唐詩紀(jì)事》(卷二十二),《郡齋讀書志》(卷十七,別集類上,《儲光羲集》五卷注),《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詩集類上,《儲光羲詩集》五卷注),《嘉定鎮(zhèn)江志》(卷十七,人物類),《至順鎮(zhèn)江志》(卷十九,科目類),《唐才子傳》(卷一),《山堂肆考》(卷一百二十八),《唐詩品匯》(姓氏爵里詳節(jié)),《全唐詩》(卷一百三十六)等只言片語的記載中,細(xì)究之下,其間又蘊含較多的疑點和空白,難以勾勒出一個較為清晰的形象。作為研究的基礎(chǔ)工作,本章擬結(jié)合儲光羲詩作以及儲氏宗譜,首先對其家世進(jìn)行考論。
一、儲光羲家世初探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儲氏之宗緒,遠(yuǎn)紹有媯之裔,“予儲氏相傳得姓之始有媯之裔,啟國青兗,而介弟爰疏采邑實肇儲氏?!雹贀?jù)儲氏宗譜記載,齊相儲子、后漢大伯亦為彼先輩之杰出人物:“余維儲氏之先有宗緒,以幣交孟子者,齊相也;迨夫泰伯則后漢也?!雹凇翱純κ?,肇始于周,作相于齊,彪炳史冊而世人知之?!雹勖髁璧现蕖度f姓統(tǒng)譜》,稱“儲,齊儲子之后。儲子,周孟子、季子不得之鄒,儲子得之平陸。儲大伯,漢諫議大夫。光武遣持節(jié)徵鮑永”。儲子以幣交孟子事見《孟子·告子章句下》,“孟子居鄒,季任為任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處于平陸,儲子為相,以幣交,受之而不報?!雹艽蟛聞t可循《后漢書》(卷五十九):“時赤眉害更始,三輔道絕。光武即位,遣諫議大夫儲大伯持節(jié)徵永詣行在所。永疑,不從。乃收系大伯,遣使馳至長安。既知更始已亾,乃發(fā)喪,出大伯等。封上將軍,列侯印綬悉罷兵?!雹?/p>
綜而觀之,則儲氏譜系之明晰記載實肇始唐代,現(xiàn)存各譜并尊儲光羲為“始祖”⑥、“共祖”⑦、“一世祖”⑧,“而原其所自出,則胥以開元進(jìn)士御史公為祖”⑨。據(jù)宗譜所錄,參以眾本,我們約略可知儲光羲郡望山東兗州,里貫潤州延陵,娶妻王氏,有子儲鍔;鍔天寶末以功封云陽侯,其后瓜瓞綿綿,簪纓者甚眾。但回首先世依然撲朔,在缺乏直接資料的情況下,本文擬通過儲光羲詩作中透露出的蛛絲馬跡,對以下問題進(jìn)行進(jìn)一步考察。
二、父祖是否出任過五品以上官職
唐代官吏有清濁之分,“職事官資,則清濁區(qū)分,以次補授”⑩,因此在選授官吏時,除了觀其德才勞效,“以三類觀其異:一曰德行,二曰才用,三曰勞效。德鈞以才,才鈞以勞,其優(yōu)者擢而升之,否則量以退焉。所以正權(quán)衡,明與奪,抑貪冐,進(jìn)賢能也。然后據(jù)其狀以覈之,量其資以擬之”{11},還格外重視受選者的出身,“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資之官。”{12}考顧況為光羲集作序,以“監(jiān)察御史儲公”{13}相稱,參之《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諸本,皆有監(jiān)察御史仕歷。據(jù)《舊唐書·職官志》:“左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四門助教為清官”{14},可知儲光羲出身清流。對于“清流”的概念,史料中并無明確定義,大致可從本人才識、品性及入仕途徑等方面觀之。《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初,髙宗之世,周興以河陽令召見。上欲加擢用,或奏以為非清流,罷之。”{15}注曰:“周興發(fā)身于尚書都事流外官也?!眥16}《唐會要》卷五十二:“二十四年,崔希逸代牛仙客為河西節(jié)度奉,河西軍資儲蓄萬計,遂令刑部員外郎張利貞覆之有實。上悅,將與之尚書。中書令張九齡諫曰:‘不可。尚書,古之納言。若非歷踐內(nèi)外清貴之地,妙選有德者不得充之。仙客河湟一使典耳,拔升清流齒班,常伯此官邪也?!琵g頓首謝曰:‘臣荒陬賤類,陛下以文學(xué)用臣。仙客起自胥吏,目不知書。韓信淮陰一壯士,羞與絳灌齊列。陛下必大用仙客,臣亦恥之?!眥17}元和二年十二月發(fā)布敕令:“自今已后,州府所送進(jìn)士,如跡涉疏狂,兼虧禮教,或曾任州府小吏,有一事不合清流者,雖薄有辭藝,并不得申送?!眥18}儲光羲以清流出身入仕,可為家世清白之一證。
關(guān)于儲光羲家世的另一重要線索來自太學(xué)?!冻昀钐幨可街幸娰洝罚骸柏食跤翁珜W(xué),相與極周旋。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薄短珜W(xué)貽張筠》:“璧池忝門子,俄頃變炎涼。綠竹深虛館,清流響洞房?!庇帧顿O丁主簿仙芝別》:“茲年不得意,相命游靈臺?!本湎伦宰ⅲ骸巴瑸樘珜W(xué)諸生?!笨芍獌怍嗽鵀樘珜W(xué)生。唐代教育制度,國子監(jiān)分為六學(xué),國子學(xué)、太學(xué)、四門學(xué)、律學(xué)、書學(xué)、算學(xué),其就讀生徒出身存在明顯的等級差別?!缎绿茣みx舉志》:國子學(xué)生徒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孫若從二品以上曾孫及勛官二品、縣公、京官四品帶三品勛封之子為之”{19};太學(xué)生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孫、職事官五品期親若三品曾孫及勛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為之”{20};四門學(xué)生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以勛官三品以上無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為之”{21},“八百人以庶人之俊異者為之”{22};律學(xué)生五十人,書學(xué)生三十人,算學(xué)生三十人,“以五品以下及庶人之通其學(xué)者為之”{23}。傅璇琮先生在《唐代科舉與文學(xué)》中論及此點,“律、書、算都是專門之學(xué),這方面的人才在政治上起不了多大作用,因此不僅人數(shù)少,而且對于家庭出身的等級要求也不高。國子學(xué)、太學(xué)、四門學(xué)各有差次,它們與弘文、崇文兩館的生徒,是通和科舉入仕的主要學(xué)館,往往品級越高的子弟就更易取得入仕的機會?!眥24}儲光羲有太學(xué)生的經(jīng)歷,是否可據(jù)此推斷其父祖出任過五品以上官員?有研究者據(jù)《新唐書·選舉制》“即諸州貢舉省試不第,愿入學(xué)者亦聽”{25}提出歧義,認(rèn)為儲光羲是落第后去太學(xué)讀書,不受原有條件限制。這就涉及對太學(xué)入學(xué)制度的理解,尤其是“即諸州貢舉省試不第”的“愿入學(xué)者”的理解。上文曾經(jīng)提及,國子監(jiān)六學(xué)生徒出身存在著明顯的等級差別,太學(xué)之上有國子學(xué),之下有四門學(xué)、律學(xué)、書學(xué)、算學(xué)。設(shè)若省試不第可直接進(jìn)入太學(xué),那么對四門學(xué)等生徒而言則存在著極大的不公平,而“以五品以上子孫、職事官五品期親若三品曾孫及勛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為之”{26}的條款設(shè)定也將毫無意義。其次,就生徒數(shù)量而言,牛希濟(jì)《薦士論》:“郡國所送,群眾千萬,孟冬之月,集于京師,麻衣如雪,滿于九衢?!眥27}據(jù)傅先生考證,每年集合于長安的舉子總數(shù)在兩千人以上。如果落第后即可自由進(jìn)入太學(xué),那么勢必與太學(xué)生五百人的限額發(fā)生極大沖突,很明顯與事實不符,故我們理解“即諸州貢舉省試不第,愿入學(xué)者亦聽”似乎還是應(yīng)當(dāng)以“五品以上子孫、職事官五品期親若三品曾孫及勛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的范圍為宜。
唐代的五品官,“在官品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級別,五品與六品有明顯的政治地位的差異”{28}。據(jù)《舊唐書·李義府傳》:“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29},《舊唐書·職官志》亦有規(guī)定:“五品以上,以名上中書門下,聽制授其官,六品以下,量資任定?!眥30}唐代三品以上可以蔭曾孫,五品以上可以蔭孫,五品以下沒有恩蔭特權(quán),這對于進(jìn)一步研究工作應(yīng)有相當(dāng)?shù)闹妗?/p>
三、家學(xué)淵源
儲光羲出身于儒學(xué)傳家的門第,自謂“世業(yè)傳儒行”(《游茅山五首》),可見其家學(xué)淵源與傳統(tǒng)氛圍。這在儲光羲及其后人的身上亦有明顯印證。“世業(yè)傳儒行”的家風(fēng)輻射到儲光羲身上,反映出的一是儒學(xué)功底的深厚,二是儒學(xué)精神的傳承。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稱:“璠嘗睹公《正論》十五卷,《九經(jīng)外義疏》二十卷,言博理當(dāng),實可謂經(jīng)國之大才?!眥31}宋代章如愚在《群書考索》中亦嘆道:“唐之儲光羲亦有正論之作,此豈非儒家者與?”儲光羲文論惜已散佚,但在他的詩集中,我們?nèi)钥捎诓唤?jīng)意的句子間窺見其蘊含的深厚學(xué)養(yǎng)。如“北陵散寒鳥,西山照初日。婉孌晉陽京,踟躕野人室。南軒草間去,后乘林中出。靄靄長路暖,遲遲狹路歸。蜉蝣時蔽月,枳棘復(fù)傷衣。城上東風(fēng)起,河邊早雁飛。夏王紀(jì)冬令,殷人乃正月。涯口度新云,山陰留故雪。幸逢耆耋話,馀待親鄰別??傓\出叢薄,歇鞍登峻隅。春源既蕩漭,伏戰(zhàn)亦睢盱。未獲遵平道,徒言信薄夫”(《鞏城東莊道中作》)。其中“夏王紀(jì)冬令,殷人乃正月”,常為后世古文學(xué)家所引,作為改制之證。“蓋漢之孟冬非夏之孟冬矣。漢襲秦制,以十月為歲首。漢之孟冬,夏之七月也。其曰:‘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慄?!瘎t漢武帝已改秦朔,用夏以后時也。三代改朔不改月,古人辨證博引經(jīng)傳多矣,獨未引此耳。又唐儲光羲詩‘夏王紀(jì)冬令,殷人乃正月’,此亦一證?!薄跋闹俣?,周孟春?!苾怍嗽姡骸耐跫o(jì)冬令,殷人乃正月’,則又和盤托出。楊升菴曰:‘唐人不辯而自了然?!且??!眥32}至于儒學(xué)精神的傳承,則突出表現(xiàn)在儲光羲對歷史發(fā)展的強烈使命感和“兼濟(jì)天下”的自覺意識。顧況在《監(jiān)察御史儲公集序》中稱儲光羲文賦“雖無云雷之會,意氣相感;而扶危拯病,綽有賢達(dá)之風(fēng)”{33},勾畫出其循循儒者的內(nèi)在形象。在他的詩歌中,心憂黎庶,“老幼相別離,哭泣無昏早。稼穡既殄絕,川澤復(fù)枯槁”,“赪霞燒廣澤,洪曜赫高丘。野老泣相語,無地可蔭休”一一映入眼簾,中夜難寐,“翰林有客卿,獨負(fù)蒼生憂。中夜起躑躅,思欲獻(xiàn)厥謀?!保ā缎Ч哦住罚┛粗湵穼ⅲ瑸榇筇泼\擔(dān)憂,“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固與炎皇殊?!保ā队^范陽遞俘》)馬茂元先生稱,儲光羲此時對安祿山的野心已“洞若觀火”{34}。他心憂天下,卻有志難伸,明知直道難行,也自嘆“直道已三黜”(《安宜園林獻(xiàn)高使君》),卻不改初衷,“義不游濁水,壯士多苦言”(《采菱曲》),襟懷坦蕩,顯示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品格。儲光羲之孫儲溶{35}在光羲逝后,“溯洄千里”{36}尋訪顧況,稱“恐墜先志”{37},求為先人詩文集作序。世孫儲嗣宗進(jìn)士及第,詩名素著,擢為校書郎。據(jù)《新唐書·百官志》載:“武德四年,置修文館于門下省。……開元七年曰弘文館,置校書郎?!眥38}校書郎的主要職司是“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39}。從他們的行為品質(zhì)與文學(xué)素養(yǎng),不難看出家學(xué)的一脈傳承。
四、母族姓氏
儲光羲母親的娘家姓氏很可能為賀?!端桶司藮|歸》詩曰:“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賢。云車游日華,豈比龍樓前。寢疾乃就枕,情感唯靈仙。帝鴻思道宗,臣彭亦長年。天書加羽服,又許歸東川。鏡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誠亡真混沌,玉立方嬋娟。素業(yè)作仙居,子孫當(dāng)自傳。門多松柏樹,篋有逍遙篇。獨往不可群,滄海成桑田?!庇袚?jù)此推測儲光羲母為越州人,疑出自當(dāng)?shù)卮笞?。“鏡水乃鑒湖,禹山乃禹次,胥在越州。是公先妣當(dāng)為越州人,而公舅嘗游龍樓鳳閣之間,又性好道,故公獻(xiàn)詩。此可見其母族之貴也?!眥40}據(jù)陶敏先生考證,“八舅”即為賀知章,論據(jù)如下:一、賀知章行八,見《同賀八送兗公赴荊州》。二、“東歸”事見《舊唐書·賀知章傳》:“俄遷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jiān)?!鞂毴d,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xiāng)里,……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zhí)別?!比?、“龍樓”謂賀知章為太子賓客,“寢疾”二句指其“病恍惚”事?!疤鞎佑鸱?,詔許歸東川”,指其為道士還鄉(xiāng)?!缎绿茣べR知章傳》:“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shù)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痹娭小皷|川”非指蜀地,乃謂東南之剡川,故下云鏡水、禹山,“素業(yè)作仙居”指“以宅為千秋觀”事,甚為精當(dāng)。
對于“舅”之稱呼,《稱謂錄》注釋有二:一為“妻之兄弟”,一為“母之兄弟”?!捌拗值堋崩缎绿圃姟ぶ煅訅蹅鳌吩疲骸皸钚忻芷?,延壽姊也。行壽曰:‘得舅代我無憂矣。’”{41}并引《恒言錄》稱:“親姊妹之夫稱甥,妻之兄弟為甥,謂我舅者,吾謂之甥;既互稱甥,亦可互稱舅矣。乃后世妻之兄弟獨得舅名,蓋從其子女之稱,遂相沿不覺耳?!眥42}“母之兄弟”曰:“《爾雅》母之昆弟為舅,《釋名》母之晜弟曰舅。汪氏堯峰曰:‘凡母黨之尊者,由母推之,則皆曰母之屬也,從母是也。至母之兄弟則不可謂之母,不可謂之母其可謂之父乎?二者皆不可以名,故圣人更名之曰舅。’”{43}據(jù)儲氏宗譜所錄,可明確得知儲光羲娶妻王氏,并非賀氏一族;且以通篇語氣觀之,更似敬獻(xiàn)尊長之作,由是以“母之兄弟”相釋顯得更為合理。那么賀知章是否可能是儲光羲母親的表兄弟呢?據(jù)現(xiàn)存資料,可探知賀知章曾有一族姑歸于陸氏:“工部尚書陸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與知章甚相親善。象先常謂人曰:‘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fēng)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眥44}若表兄弟之說成立,則儲光羲之母亦有可能姓陸。但據(jù)《稱謂錄》所提供線索,“兄弟”往往專指,與表兄弟仍相區(qū)別,故儲光羲的母族姓氏仍應(yīng)為“賀”。
五、母親卒年
儲光羲的母親大約于至德二載去世。儲光羲在安史之亂中有“陷賊”經(jīng)歷,并曾被朝廷收押。其詩《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曰:“直道時莫親,起羞見讒口。輿人是非怪,西子言有咎。誣善不足悲,失聽一何丑。大來敢遐望,小往且虛受。中夜囹圄深,初秋縲紲久。疏螢出暗草,朔風(fēng)鳴衰柳。河漢低在戶,蟏蛸垂向牖。雁聲遠(yuǎn)天末,涼氣生霽后。負(fù)戶愁讀書,劍光忿沖斗。哀哀害神理,惻惻傷慈母。妻子垂涕泣,家僮日奔走。書詞苦人吏,饋食勞交友。寒服猶未成,繁霜漸將厚。吉兇問詹尹,倚伏信北叟。鬼哭知己冤,鳥言誠所誘。諸公深惠愛,朝夕相左右。束濕雖欲操,鉤金庶無負(fù)。傷羅念搖翮,踠足思驤首。瑾瑜頗匿瑕,邦國方含垢。眷言出深阱,永日常攜手?!眱?nèi)稱“惻惻傷慈母”,則系獄之時高堂尚在。另儲集中有《秦中守歲》篇,“眾星已窮次,青帝方行春。永感易成戚,離居難重陳。闔門守初夜,燎火到清晨?;蚰顭o生法,多傷未出塵。廣庭日將晏,虛室自為賓。愿以桑榆末,常逢甲子新”,稱“永感易成戚,離居難重陳”,古人謂父母俱亡為永感,取永生為之傷感意,可知斯時儲光羲雙親已逝。至德二載十二月,朝廷對陷賊官員六等論罪,儲光羲獲罪流貶。品其詩中“離居難重陳”當(dāng)于流貶途中,而題中“守歲”,與十二月定罪時間正好吻合,兩相印證,則其母很可能于當(dāng)年離世。
由是我們可約略推知,儲光羲祖籍山東兗州,里貫潤州延陵,生長于儒學(xué)相傳的家庭,父祖輩可能出任過五品以上官員,母親賀氏,至德二載左右去世。針對現(xiàn)有資料中存在的疑點和空白,儲光羲研究工作仍任重而道遠(yuǎn),尚有待于進(jìn)一步開掘與探索。
(責(zé)任編輯:古衛(wèi)紅)
作者簡介:楊衛(wèi)軍(1976- ),文學(xué)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3}{7}{40} [清]儲鳳林:《南臧儲氏分支譜》,清光緒十九年永綏堂木活字本。
{2}{9} [清]儲士后:《海陵儲氏宗譜》,清道光五年木活字本。
{4} [清]焦循撰:《孟子正義》,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826頁。
{5} [南朝宋]范曄撰:《后漢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52頁。
{6} [清]儲秉淵等:《豐義儲氏分支譜》,清光緒十一年木活字本。
{8} [清]儲晉卿:《古鹽儲氏宗譜》,清宣統(tǒng)三年木活字本。
{10}{12}{14}{29}{30}{44}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232頁,第1232頁,第1232頁,第1872頁,第1241頁,第3426頁。
{11}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27頁。
{13}{33}{36}{37} [唐]顧況:《監(jiān)察御史儲公集序》,[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中華書局,1983年影印本,第5368頁。
{15}{16}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76頁,第1376頁。
{17}{18} [宋]王溥:《唐會要》,中華書局,1955年版, 第908-第909頁,第1380頁。
{19}{20}{21}{22}{23}{25}{26}{38}{39}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159頁,第1159頁,第1159頁,第1159頁,第1160頁,第1164頁,第1164頁,第1209頁,第1210頁。
{24}{28}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xué)》,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4頁,第85頁。
{27}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中華書局,1983年影印本,第8890頁。
{31} 傅璇琮:《唐人選唐詩新編》,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8頁。
{32} [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65頁-第666頁。
{34} 馬茂元:《馬茂元說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頁。
{35} 《監(jiān)察御史儲公集序》:“嗣息曰溶,亦鳳毛駿骨。”考儲氏眾譜,皆云宋高宗南渡之時,儲氏后裔為避金兵亂,遷徙流散各方,十二世之前則相聚而居?!八胃咦诮B興十六年,千一公諱昂率諸弟避兵,遷義興之臧林。時千十四公諱昌與兄千十二公諱昱痛父死王事,同守莊城,不忍徙?!保ā赌详皟κ戏种ёV》)故諸譜世系表所載十二世祖名諱無異。一世祖儲公光羲,光羲生子曰鍔,鍔復(fù)生五子,曰溫、清、淵、湛、溶,故儲溶乃光羲幼孫也?!赌详皟κ戏种ёV》附《諱溶公傳》:“三世祖諱溶,著作郎?!眰髦幸嗵峒邦櫅r“鳳毛駿骨”之評,曰“時顧公名藉甚,才雋如白樂天輩,胥祈望登門以增聲價,而稱三世祖云爾,其孝思才望雅可徵矣?!?/p>
{41}{42}{43} [清]梁章鉅:《稱謂錄》,天津古籍書店,1987年版,第314頁,第314頁-第315頁,第114頁-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