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喜歡炫耀家世,即便自己不宣傳,好事者也要起勁地宣傳。如果是世家子弟,可以說自己是名門之后,本非等閑之輩。出身貧寒的,也可以大吹特吹,說自己歷經(jīng)千辛萬苦,非常人可比。美國大法官托馬斯屬后一類,小時候是苦孩子,現(xiàn)在按捺不住要憶苦思甜,親自操刀寫了本自傳,書名是《我祖父的兒子》,全書長289頁,Harp-er出版社出版。之所以叫“我祖父的兒子”,是因為托馬斯是祖父撫養(yǎng)成人的。托馬斯小時候,父親不辭而別,離家出走,母親把他丟給祖父。父親丟下自己的孩子不管,這在美國黑人家庭并不少見。
法官與政府高級領(lǐng)導(dǎo)一樣,在位時出書容易引起爭議。格林斯潘也是等到卸任之后才出的自傳。但法官比較喜歡寫,不寫難受。當上美國聯(lián)邦上訴法院或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都愛舞文弄墨——這兩級法官不審事實,集中精力分析判決書,大多精通刀筆。但是有些法官光寫判決書還不過癮,他們還要寫書。波茨納法官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著作等身,筆耕不止。好在美國法官寫書,對題材和內(nèi)容都比較小心,盡量避實就虛,避近趨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美國最高法院已故首席大法官倫奎斯特在任上也出過一本書,但寫的是1876年的總統(tǒng)大選,歷史題材比較安全。美國最高法院現(xiàn)任大法官布雷耶,在位時出過一本探討憲法的理論問題的書,對事不對人。
如果托馬斯只講講自己的身世也罷,那也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但托馬斯喜歡翻老賬,他的自傳就是一部變天賬。當年老布什總統(tǒng)提名托馬斯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托馬斯因其保守派的立場而受到自由派圍攻。對此他一直懷恨在心,他尤其痛恨一個叫安妮達·希爾(Anita Hill)的女人。同托馬斯一樣,希爾也是黑人,也畢業(yè)于耶魯法學(xué)院,而且曾經(jīng)在托馬斯手下干過,兩人在平等就業(yè)委員會共過事,是上下級關(guān)系。希爾一口咬定,托馬斯當領(lǐng)導(dǎo)的時候,曾經(jīng)對她大談他看過的成人電影內(nèi)容,其行為構(gòu)成了性騷擾。但托馬斯嚴正聲明,斷無此事。最后兩人對簿美國參議院司法小組委員會。
因為希爾所說的“性騷擾”一事,當時沒有第三人在場,參議員們難以定奪,7票對7票形成僵局。此事提交參議院全體成員投票表決。表決結(jié)果是,托馬斯以52票對48票險勝,當上了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托馬斯把參議院的聽證說成是“高科技私刑”。當年主持聽證的司法小組委員會主席也成了托馬斯在回憶錄中大肆攻擊的對象。這位主席是約瑟夫·拜登(Joseph Biden),一位老牌民主黨參議員。此人有些來頭,曾經(jīng)競選美國總統(tǒng),一度勢頭很強。后來他被人揭發(fā)有剽竊行為,其講演中的好詞好句多出自英國工黨的領(lǐng)導(dǎo)人之口。拜登含恨退出競選。所以說,拜登的人品也很成問題。但到了托馬斯的筆下,參議員拜登幾乎成了人民公敵。不過,在對托馬斯的聽證問題上,拜登確實做得不地道。拜登本不該讓希爾到庭作證。即便希爾的指證屬實,拜登也不應(yīng)該讓她到參議院作證。性騷擾固然可恨,但苦主本該到法院申冤。參議院聽證主要是收集事關(guān)大政方針的信息,不適合解決個人之間上不了臺面的問題。時效也是一個問題,希爾對托馬斯性騷擾不滿,那她當時就應(yīng)該站出來,揭露托馬斯的丑惡嘴臉。事隔多年,事情已難以搞清了。別的不說,取證就很困難。老布什總統(tǒng)當時就憤怒指出,“(希爾)十年來的生活也很正常嗎。為什么最后一刻出來,在全國人民面前指控。我弄不懂。她有必要最后一刻出來嗎?!毕枌W(xué)法律出身,而且畢業(yè)于著名的耶魯法學(xué)院,對這些問題應(yīng)該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托馬斯忘不了這一箭之仇,在自己的書中把希爾描繪成一個志大才疏的平庸之輩,稱其為“背信棄義的對手”。托馬斯這樣做有失大法官的身份。即便希爾不應(yīng)該跳出來詆毀托馬斯,即便希爾是無中生有,托馬斯也應(yīng)該講風格。何況,托馬斯是大法官,是智者,更應(yīng)該寬宏大量,何必要翻老賬?
再說,托馬斯最后還是當上了大法官,說明體制里的多數(shù)人對他是相當不錯的。托馬斯能從一個苦孩子成長為一名光榮的大法官,說明這個體制至少對他不薄。既然如此,托馬斯受點委屈,為什么非要斤斤計較呢?
法官應(yīng)該是智者,大法官應(yīng)該是智者中的智者。智者有比較好的判斷力。托馬斯應(yīng)該知道,有些事需要講清楚,但有些事講不清楚。男女之間的事情就講不清楚。美國有一個叫姬蒂·凱莉的女作家,寫了本《布什王朝的真實故事》,是所謂的“全球暢銷書”(Kitty Kel-ley,The Real Story nf tile Bush Dy-nasty,Bantam Book,2004)。該書反復(fù)渲染,老布什有個老情人,名叫珍妮弗·菲茨杰拉德(Jennifer Fitzgerald),長期擔任老布什的私人秘書,兩人經(jīng)常出雙入對。老布什夫婦對此辟過謠,但只是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并沒有就此事大做文章。事情慢慢也就過去了。但托馬斯偏偏反其道而行,自己抓住糾纏不清的事不放。
即便是一般政客,也很少有著書直接攻擊對手的。托馬斯倒好,身為法官,不僅出書泄憤,還在電視節(jié)目上露面,極力詆毀他人,順便為自己的書做促銷。托馬斯的表現(xiàn)實在拙劣,遭到許多人的譴責。保守派沒有加入對他的批評,但陣營中也沒有人出來為他鳴冤叫屈。落到這個地步,恐怕是托馬斯始料不及的。
美國的自由派和保守派都不是圣人,都有問題,但保守派更為剛愎自用。老布什當初提名托馬斯擔任大法官,就是看中他堅持保守的政治方向。相比之下,自由派的克林頓總統(tǒng)要好得多??肆诸D是愛搞點小腐化,但他挑選的兩位大法官都很不錯,從人品到專業(yè)水平,各方的爭議都比較小??肆诸D總統(tǒng)在私生活方面說謊不好,但托馬斯出書攻擊宿敵,比克林頓說謊還要壞。人們對政客的期望值本來就比較低,至少對政客人品的期望值比較低,但對法官的期望值相對要高,因此法官的劣跡會令人們更失望。
美國法官也有腐敗的,但主要是州法官良莠不齊。美國聯(lián)邦法官,包括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內(nèi),一般還不錯,不說無懈可擊,至少也能不負眾望。當然,民眾對聯(lián)邦法官所寄托的希望也高。美國聯(lián)邦法官的品行,尤其是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品行,直接影響到美國公眾對法院的信任。一位大法官的行為有失檢點,比十個州法官的腐敗影響還要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