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報告 Institution Reports]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政治科學院教授Loiuml;c Tassé認為,“十七大”給了改革派一次上臺的機會,這就意味著十五年來保守派統(tǒng)治的終結。
連月來,中共上下一片沸騰,7300多萬名黨員共同期待的中共“十七大”于10月15日召開。當然,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樣的會議并沒有什么精彩與特別之處。
今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內各個級別的2200多名代表,來參加這每五年舉行一次的會議。會上,各位代表端坐其位,冷靜地翻閱著印有講話者講稿的相關文件資料。他們冷靜、沉著,沒有任何爭論和異議,總是以大多數同意或全體同意的方式,通過一項項提議或決定。
這些現象往往帶有某種迷惑色彩。表面上,會上所做的各種報告,說的都是顯而易見的事,措辭也有些晦澀,并帶有一定的說教意味。但實際上,正是這次會議上通過的一系列決定,將做為中國未來幾年發(fā)展戰(zhàn)略的指導方針,這一系列發(fā)展戰(zhàn)略,將對世界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即將被任命的新領導人將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政策。
胡錦濤又無可爭議地被選舉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并在憲法中加入了他的科學發(fā)展理論。這次對憲法的修改,并沒有產生什么實質的影響,但這個修改的主要意義,還是象征性地將他列入了黨的“理論家”隊伍,已有成員包括: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
會上,一系列改革建議被提出,例如提高領導人員隊伍素質、反腐敗、環(huán)境保護和提高中國國際影響力等。與會人員還共同討論了黨內的民主進程問題,增加法院相對獨立性及鼓勵公民揭發(fā)檢舉領導人濫用權職行為的提議。
但這些修改與討論無非又是些表面現象。實質上,真正的焦點還是黨內權力的爭奪。在這場爭奪中,有兩派對陣:第一派,改革派,以胡錦濤、溫家寶為代表。這派的領導人大多來自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第二派,保守派,以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代表,這派領導人多來自上海,目前權力最強的政治局常委會中的大部分委員亦源于此派。
政治局常委會上下振幅亦不小。這次常委的更換中,新上任的委員很值得注意。他們都是上世紀60年代左右生人,得益于80年代的改革開放政策,在最好的大學接受過教育,熟練掌握外語,并有在國際大公司中工作的背景。
這些被稱為“第五代”的領導人,對世界大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著深入的了解。可以說,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公民”。
“十七大”就是這樣一次機會,第五代領導人被委以重任,各就其位,在互相監(jiān)督與競爭中各司其職。他們當中,最有才能的人,更準確地說,那些在黨內上下會“融會貫通”的人,很有可能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上被提拔并委以要職。
中共的“隱晦”舉動和他們那些看似空洞的討論,很難在會議結束時讓人們得出什么預期結論,但如果說這是改革派上臺的一次機會,就意味著十五年來保守派統(tǒng)治的終結。
更重要的是,改革派必然會支持那些其派系下的第五代領導人,以確保在國家領導中保持其持續(xù)的影響力與控制力,而改革派將采取的一系列政策,都將深刻影響和決定著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作者:Loiuml;c Tassé,政治學家,中國問題專家,
任教于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政治科學院
小溪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