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嘉靖與楊慎

    2007-06-19 06:15:26熊召政
    同舟共進 2007年6期
    關鍵詞:大禮楊慎皇帝

    熊召政

    盡管楊慎24歲做了狀元,后當上皇帝的老師,卻竟敢?guī)ь^參劾皇上跟前的“紅人”,阻撓皇上“孝敬”親生父母,那就怪不得別人要把你貶謫邊陲永不赦回了。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開篇引用的那首《臨江仙》,想必所有的三國迷都耳熟能詳。我11歲時讀這首詞,內(nèi)心便受到感染,產(chǎn)生難以排遣的惆悵。后來,當我第一次坐上渡船行駛在長江上,便禁不住吟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到詞的結尾“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時,少年的我,雖不大理解這詞中的蒼涼,但仍然覺得這種感傷既讓人親近,又很害怕。

    等到成年后,我才知道這首詞的作者并非羅貫中,而是明嘉靖年間的楊慎。羅先生創(chuàng)作出不朽名著,但非楊慎之詞,不足以表達他小說的主旨,可見這首詞所含蘊的人世滄桑,具有多大的震撼力。

    但是,我現(xiàn)在卻想讓大家讀楊慎的另一首詩:

    七十余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

    歸休已作巴陵叟,重到翻為滇海囚。

    遷謫本非明主意,網(wǎng)羅巧中細人謀。

    故園先隴癡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

    這首詩名為《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是楊慎死前20多天寫下的,語極凄傷,可謂字字血淚。詩的背后,隱藏的是楊慎一生的巨大悲劇。

    一門三代進士,還出了一個狀元

    楊慎,字用修,別號升庵,出生于四川新都一個官宦世家。祖父楊春,成化十七年進士,官至湖廣提學僉事;父親楊廷和,成化十四年進士。楊慎是楊家入仕的第三代,正德六年24歲時參加會試,殿試第一成為本科狀元。一門三代進士,還出了一個狀元,這樣的家族不僅在新都,就是在全國亦屬罕見。

    楊家三代官員中,官做得最大的當數(shù)楊廷和。他入仕46年,除嘉靖三年丁父憂回家守制三年外,余下43年全在京城為官。到武宗皇帝駕崩時,楊廷和已是首輔。

    武宗一生親近過的女人難以計數(shù),卻沒有生下任何兒女。因此,他這一死,便沒有法定的子嗣來承繼皇祚。按規(guī)定,必須在武宗近支的宗藩中尋找一位“皇子”來承祧,主持這項工作的便是楊廷和。

    當時有三個人都有條件繼承皇位。經(jīng)過一番考慮,楊廷和選中了朱厚熜。朱厚熜的父親朱祐杭,是孝宗的弟弟。武宗皇帝是孝宗皇帝的獨子,朱祐杭是他的叔叔,朱厚熜是他的堂弟。

    武宗皇帝死時,朱厚熜15歲。在楊廷和主持下,朱厚熜繼位。

    楊廷和諳熟朝廷掌故,朱厚熜來京后,他便要這位即將登基的皇帝辦一個法律手續(xù),過繼給他的伯父孝宗皇帝。這樣,朱厚熜將以孝宗的兒子而不是侄子的身份來嗣位。這種做法叫承祧。朱厚熜滿口答應,因為他知道,如果不答應,這個皇帝就輪不到他做了。

    但是,當朱厚熜登基成了名副其實的嘉靖皇帝后,立刻就變了卦。他登基后的第六天,就下詔群臣討論如何尊崇他的親生父母。當楊廷和以“承祧”的原則提醒他時,這位15歲的皇帝惱下臉來狡辯說:“孝宗本是伯父,如何變成了父親?興獻王本是朕生父,如何又變成了叔父?這樣繞來繞去不妥當。”

    從此之后,圍繞這個問題,嘉靖皇帝與以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無休無止的斗爭,一直斗到嘉靖三年正月,嘉靖皇帝如愿以償,終于將“興獻王”改成了“皇考興獻帝”。

    楊廷和眼看局面無法挽回,憤而致仕回到四川新都頤養(yǎng)天年。這件事,是明史嘉靖朝中有名的“大禮案”。

    然而大禮案并未因楊廷和的去職而停止,反而更加激烈。

    發(fā)配充軍永不赦回

    談到大禮案,不能不說說桂萼與張璁這兩個人。桂、張二人都是嘉靖皇帝登基前不久的新科進士。特別是桂萼,考中進士時已年滿47歲。若要按明代官員的考成法,他就是勤勤懇懇干到60歲,能當?shù)狡咂房h令就很不錯了。大禮爭議興起時,桂、張兩人都屬于觀政。所謂觀政,并非實職,只是正式任職前的一種鍛煉,若安排在刑部,就叫刑部觀政;安排在禮部,就叫禮部觀政,以此類推。吏部根據(jù)該人在觀政期間的能力和表現(xiàn),再授以實職。

    大禮爭議初起,由楊廷和領導的文官集團幾乎是一邊倒,堅持嘉靖皇帝應該將孝宗認作“皇考”。初登大位的嘉靖雖心有不甘,但還沒有力量戰(zhàn)勝內(nèi)閣。因為,盡管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但必須一呼百應方能奏效。讓嘉靖皇帝憋氣的是,其時一呼百應的是楊廷和而不是他這個一言九鼎的皇帝。

    應該說,楊廷和堅持的是正確的東西。歷史中關于“承祧”的游戲規(guī)則,在他看來不可更改。這是文人政治家可愛的一面,亦是可悲的一面。就在大禮爭執(zhí)陷入僵局,皇帝與首輔處于對峙的階段,有兩個人站出來打破了平衡,他們就是桂萼與張璁。

    兩人看出嘉靖皇帝的焦躁與不滿,立即意識到這是他們出人頭地的絕佳機會,于是策劃于密室,各自寫出反駁楊廷和奏章上呈。大意是“凡大孝根心之人,未有不敬重親生父母者。敬父母就是敬祖宗,敬社稷?;噬蠟橛H生父母正名,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孝子,是蒼生百姓的楷模。”

    嘉靖收到這道奏章后,大喜過望。相權對皇權的制約本來就很脆弱,桂、張二人的奏章立刻就打破了平衡的格局,楊廷和等大臣隨即陷入被動。

    桂萼、張璁兩人迅速升官,先后被調(diào)往南京任刑部主事。如果說觀政級別相當于科長,這個刑部主事就相當于正廳級干部。

    桂、張到了南京,又迅速糾合在一起,就大禮案繼續(xù)給皇上寫奏章。嘉靖皇帝有了奧援,態(tài)度變得非常強硬,導致內(nèi)閣大臣的總體辭職。

    楊廷和一走,文官中再沒有像他這樣精明強干堅持原則的強勢人物了,相權再也無法制約皇權。楊廷和致仕回家時,嘉靖已經(jīng)18歲。經(jīng)過3年的磨煉,他已從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變成了猜忌刻毒的政治家,不但懂得報復,也懂得權術。于是變本加厲,決定提拔一批忠實于自己的官員。在他眼里,最應該受到重用的,當然還是桂萼和張璁。但他知道單單提拔桂萼和張璁,會引起朝臣的非議。于是采取迂回措施,決定補充八名翰林院學士,將桂萼與張璁放于其中,打頭的,卻是楊廷和的兒子楊慎。

    拋開楊廷和的因素不講,僅就楊慎個人的學識與資歷而言,也足以服人。正德六年考中狀元后,當上翰林修撰,官階六品。后因母喪,丁憂三年,于正德十二年回到京城,官復原職。武宗皇帝當年八月出居庸關,以巡邊名義到塞外尋歡作樂,楊慎上疏力諫,武宗對他很不高興。時楊廷和在首輔任上,大約是出于對兒子的保護,當年楊慎以養(yǎng)病為由辭官離京。楊慎第三次進京,是嘉靖繼位之后不久,他被安排為經(jīng)筵講官,當上了嘉靖皇帝的老師。

    嘉靖皇帝對這位老師沒有好感,因為楊慎總是利用講課的機會,采用古代的事例對他施政的不妥之處進行規(guī)諷。但一來礙于楊慎的名氣,二來也因為他是楊廷和的兒子,故這次選拔翰林學士,還是把楊慎列為第一人選。

    但楊慎不買這個賬。得知任命的消息后,由他領頭,翰林院36位同事一起附名,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內(nèi)中有這樣一段:

    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亦異。臣等所執(zhí)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zhí)者,冷褻段猶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臣等不能與同列,愿賜罷斥。

    嘉靖皇帝收到這封奏章,震怒非常。他下旨切責,并給以楊慎為首的上奏章者罰俸三月的處分。過了一個多月,嘉靖決定改父親興獻王的封謚“本生皇考興獻帝”為“恭穆皇帝”,一時輿論大嘩。桂萼上書皇上請求召對大廷,以明國是。嘉靖準奏。在朝廷的爭論中,張璁與桂萼以13宗罪指斥反對改謚的廷臣為朋黨。大臣何孟春一一駁斥。但這種爭論對嘉靖不起任何作用,他依然維持父親為“恭穆皇帝”的決定。

    朝會后,在何孟春的倡議下,京城各大衙門共有129名官員聚集在左順門,伏跪請愿。楊慎與何孟春同氣相求,對聚合的眾官員慷慨陳詞:“國家養(yǎng)士百五十年,仗節(jié)死義,正在今日!”話雖不多,但字字金石,擲地有聲!

    這些官員中有內(nèi)閣大臣、六部尚書,也有給事中、翰林學士,都是朝廷棟梁。他們從早上七點跪到下午一點,不肯散去。嘉靖皇帝派錦衣衛(wèi)前來鎮(zhèn)壓,捕捉了領頭的8個人。楊慎拍著左順門大哭,不肯退去的官員也跟著一起哭,聲震內(nèi)廷。到這地步,嘉靖皇帝絕不肯退卻,他下令將所有伏跪請愿的官員共134人下錦衣衛(wèi)大獄。兩日后,下旨廷杖楊慎等160余人。10天后,余怒未消的嘉靖下令將楊慎等7人二次廷杖。這次大禮之爭,共有18名官員死于酷刑之下,180多人被貶職廢黜,8人永遠充軍,不可赦回,楊慎即其中之一。

    凡事不怕忘記,就怕惦記

    關于這場大禮之爭,當時北京城中傳出一首童謠:

    太廟香爐跳,午門石獅叫。

    好群黑頭蟲,一半變蛤蚧,一半變?nèi)她垺?/p>

    無疑,桂萼、張璁都是蛤蚧之類;而楊慎則是受人敬重的人龍。但是,蛤蚧之流從此居廟堂之高,而人龍則只能處江湖之遠。

    八月份,正當楊慎在緹騎兵的押解下,離京前往謫戍地云南永昌之時,張璁驟升為二品大臣,入閣參贊機務。茲后不過三年,張璁便榮膺首輔之職,桂萼也沐猴而冠當上內(nèi)閣輔臣。這兩人在大禮案中狼狽為奸,茲后卻分道揚鑣,為爭權奪利斗得驢嘶馬喘。但有一點兩人永遠一致,那就是對待大禮案被貶黜的官員,始終采取高壓手段,決不給予平反。

    嘉靖三年,楊慎未過中秋,便帶著妻小離開京城,踏上了前往云南的謫戍之路。一路跋涉近五個月,于嘉靖四年正月來到永昌。一到軍營報到,換上罪卒的衣服后,楊慎立刻感到失去了尊嚴。孤苦無助中,他寫了《軍次書感》這首詩:

    憑高一望倍凄然,日暮烏啼生野煙。

    天地側身孤旅外,江湖短發(fā)亂兵前。

    屈平憔悴漁翁問,韓信棲遲漂母憐。

    何事窮愁無伴侶,東風獨坐感流年!

    出身官宦世家的楊慎,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變成囚徒,物質(zhì)與精神兩種優(yōu)越感頃刻間喪失凈盡。但是事情并沒有終結,記恨的嘉靖皇帝,在處分了楊慎之后,又于嘉靖七年褫奪了致仕在家的楊廷和所有封贈與爵秩,將其削職為民。第二年,這位有功于社稷的大政治家,便含憤罹疾,死于家中。

    楊慎初謫的那幾年,朝中君子幾乎損失殆盡。張璁、桂萼之類的小人當政,即便不肯同流合污者,也決不敢抗命為楊慎等謫官說話。到了嘉靖十六年,在大禮案中得到好處的官員,幾乎都已致仕。這時候,有些官員便開始委婉地勸說嘉靖皇帝給受貶者一個出路。嘉靖皇帝部分采納了建議,對大部分受貶官員作了不同程度的改正。但對豐熙、楊慎等領頭鬧事的8人,則堅持原來的處罰——在各自的充軍地永不赦回。

    明代以孝治天下,孝子在社會上受到普遍尊重。從某種意義上說,嘉靖與楊慎,都是堪稱楷模的孝子。嘉靖不惜大興冤獄,也要為其父興獻王弄一個皇帝稱號,楊慎不惜以身殉國,也要堅持父親楊廷和議定的大禮。世上事怕就怕“認真”二字,遺憾的是,嘉靖與楊慎都認真過了頭。

    時至嘉靖二十七年,因大禮案謫戍的140多人在吏部的一再提請下,赦還歸田的有136人。豐熙、楊慎等八人,屬于永不赦還之列。嘉靖對楊慎的仇恨太深了,他深居大內(nèi),幾十年中,總不會忘記楊慎,經(jīng)常問:“楊慎云何?”常言道,凡事不怕忘記,就怕惦記。有嘉靖皇帝這么“牽腸掛肚”,楊慎就不會有出頭之日。

    關于戍邊充軍,按律,凡年滿60歲者,可以返回家鄉(xiāng)。但楊慎滿了60歲后,主動申請卻沒人敢受理。這樣捱到68歲,他才以垂老之年請假返鄉(xiāng),在瀘州住了將近三年。但是,由于嘉靖皇帝的又一次詢問,流戍地與借居地的官員都十分驚恐。兩地派出槍兵,將年近72歲且體弱多病的老人重新押解到永昌。返回戍所后,楊慎悲憤交加,寫了《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這首詩。

    盡管楊慎內(nèi)心痛恨嘉靖皇帝,但到死也不敢公開指罵,只是說:“遷謫本非明主意”,而將自己一生的悲劇,歸結到“網(wǎng)羅巧中細人謀”。這細人,就是桂萼、張璁之流。

    皇帝與狀元誰能堅持到最后

    嘉靖與楊慎,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狀元;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一個代表政統(tǒng),一個代表道統(tǒng)。兩人都拒絕和解,拒絕屈服,都在與時間拔河,看誰能堅持到最后。不幸的是,楊慎比嘉靖大了17歲,年齡上不占優(yōu)勢。他病死戍所后,嘉靖還當了7年皇帝才離開人世。

    1566年,嘉靖的兒子朱載垕繼承皇位,是為隆慶皇帝。他登基當年,便給楊慎平反,追贈光祿寺少卿。平反書中載明是“奉遺詔”。意思是說給楊慎平反是嘉靖的遺旨。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政治策略,明眼人一看便知。

    楊慎在晚年寫過一首詩《畢節(jié)見滇老妓》: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白首話青春。

    不須更奏琵琶曲,司馬青衫淚滿巾。

    作為后代文人的我,看到這首詩心情創(chuàng)痛。一個文章蓋世的狀元,卻只能在窮鄉(xiāng)僻壤與一個花容不再的老妓女一起嘆息命運的無常。這說明了什么呢?感慨唏噓,感慨唏噓!

    2007年3月31日于武漢

    (作者系“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湖北省作協(xié)原副主席)

    猜你喜歡
    大禮楊慎皇帝
    潘大禮教授簡介
    皇帝需要幫忙嗎
    女皇帝
    新少年(2021年3期)2021-03-28 02:30:27
    皇帝怎么吃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38
    古代皇帝的稱呼
    吃什么等
    論楊慎詞學思想對其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
    小楊慎智對先生
    對聯(lián)(2015年23期)2015-11-14 14:19:49
    楊慎:這個狀元郎沒有情趣
    火花(2015年1期)2015-02-27 07:40:14
    楊慎的妙對
    安新县| 墨玉县| 婺源县| 深圳市| 江北区| 九寨沟县| 方山县| 北碚区| 水城县| 宜兰市| 常山县| 宜昌市| 南充市| 墨竹工卡县| 沁水县| 四子王旗| 安庆市| 永定县| 韶山市| 化州市| 新化县| 灵川县| 丰都县| 镇平县| 东乡县| 桓台县| 白城市| 额尔古纳市| 慈利县| 德州市| 定远县| 阿城市| 都兰县| 那坡县| 滁州市| 沙雅县| 新巴尔虎左旗| 民和| 常宁市| 独山县| 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