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爺今年66歲,身體一直很健康。近幾年來,他一直受便秘的困擾,經(jīng)常是3~4天才大便一次,而且每日都有明顯的便意,但就是便不出來。用力屏氣、應用通便藥效果也不好。有時不得不用手指去摳。因排不出大便,腹脹難耐,坐臥不寧,苦不堪言,為排一次大便弄得他筋疲力盡。為此,他曾到多家醫(yī)院診治,可就是不見效。后經(jīng)專家會診,懷疑他可能患有糖尿病,一查血糖,空腹為15.1毫摩爾/升。連測數(shù)日,空腹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均遠遠超過正常值。確診為2型糖尿病,其便秘可能與此有關。經(jīng)過半個月的正規(guī)治療,武大爺?shù)难侵饾u恢復正常,便秘也神奇般地消失了。武大爺及其家人對此很是不解,糖尿病怎么還會引起便秘呢?
其實,糖尿病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長期高血糖導致植物神經(jīng)功能障礙,使胃腸動力低下、胃腸排空延遲和分泌障礙。再者,患糖尿病時,由于代謝紊亂,蛋白質呈負平衡,以致腹肌和會陰肌張力不足,排便無力。此外,在糖尿病的人群中,老年人占大多數(shù)。由于老年人排便反射遲鈍,膈肌、提肛肌、腹壁平滑肌群收縮力減低及消化腺分泌減少;再加上老年人牙齒不好,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少,活動少,所以糖尿病患者更易發(fā)生排便困難。臨床常見的糖尿病性便秘有以下幾種類型:
意識性便秘:指大便的次數(shù)和稠度根據(jù)一般標準衡量認為正常,但患者感到不夠適宜,就自認為是便秘,自服瀉藥,結果引起腸道的敏感性降低,或產(chǎn)生對瀉藥的依賴性。治療上要糾正對便秘的錯誤認識,逐漸停用瀉藥,建立正常的排便習慣。簡單的方法是:早晨起床空腹喝250~500毫升涼白開水,然后站立活動或打太極拳,或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使大便排出。
功能性便秘:指食物中纖維素過少,形不成適量糞便,或生活規(guī)律改變、運動過少、精神緊張、飲水不足等造成胃排空功能的紊亂,不能及時排便或糞便干結。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自我調節(jié)。可短期配用通便靈、麻仁潤腸丸、四磨飲等中成藥,以恢復胃排空功能。
低張力性便秘:常見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經(jīng)病變使胃腸平滑肌張力降低,腹壁和膈肌無力,通常排出的是軟便,但蹲便時間較長,甚至滿頭大汗,這種便秘屬于中醫(yī)的氣虛便秘;如果大便干結則屬氣陰兩虛便秘。治療上,氣虛便秘用補中益氣丸,氣陰兩虛便秘用生脈膠囊,兩者均需配用麻仁潤腸丸或通便靈或六味安消膠囊。特別嚴重的便秘,尤其是有嚴重視網(wǎng)膜病變或冠心病者,可用開塞露刺激腸壁,潤滑排便。此外,胃動力藥嗎叮啉、全消化道動力藥西沙必利等,也可以酌情選用。
一旦糖尿病合并了便秘,不僅影響生活質量,而且還會發(fā)生許多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合并心、腦血管病時,用勁排便可引起腦血管破裂、猝死、腸破裂穿孔,往往后果嚴重難以挽回。因此,糖尿病患者對此要備加關注。同時,應該把重點放在防治便秘上。對于糖尿病性便秘提倡綜合措施,防止亂用瀉藥,以免因長期服用通便藥而出現(xiàn)依賴性。糖尿病性便秘的防治方法主要有:(1)首先必須很好地治療糖尿病,控制好血糖,其它措施方可有效。(2)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時不要看書報,要精神放松、張口呼吸排便。(3)增加胃腸蠕動,可以揉腹,每日做收腹提肛運動,提高排便能力。(4)合理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脂飲食,多飲水。(5)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腸蠕動。(6)使用微生態(tài)制劑,便秘患者常常缺乏雙歧桿菌,補充后,不僅調節(jié)了腸道菌群,而且可以促進腸道平滑肌收縮,有利于排便。(7)藥物療法,因個體差異大,效果不同,種類繁多,最好求醫(yī)確定治療方案后合理選用,不要自購亂服。(8)中醫(yī)中藥,如四磨湯、六味安消、麻仁潤腸、復方蘆薈等,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