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亨奮
(華僑大學體育部,福建 泉州 362021)
21世紀的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為戶外運動奠定了基礎,當今的戶外運動已成為了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戶外運動納入自己的生活。然而由于高校戶外運動學生的突增,導致戶外運動事故的頻發(fā),讓我們不得不去重視戶外運動的安全問題。研究高校戶外運動意外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建立高校戶外安全防范管理體系,使這一運動健康、有序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戶外運動的定義目前國內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有學者認為戶外運動,是以走出家門、脫離狹小空間的束縛、貼近大自然為特征的運動。戶外運動主要包括定向運動、登山、攀巖、郊游等。參與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戶外運動的形式與方式,自行掌握運動的時間與負荷,進而體驗自然環(huán)境下自我運動的愜意感[1]。還有學者認為戶外運動是指在野外或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的、與自然界緊密結合的新興體育運動。從活動內容來說,主要包括登山、攀巖、遠足、山地穿越、野營、溯溪、漂流、荒島生存、山地自行車、山地越野、探洞、滑雪、攀冰、羽翼滑翔、獨木舟、騎馬等[2]。根據(jù)國家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的定義,戶外運動是一組以自然環(huán)境為場地(非專用場地)的帶有探險性質或體驗探險的體育項目群。主要包括陸地、水上、空中三大類。結合相關資料,筆者贊同國家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關于戶外運動的定義。
正是因為戶外運動是以大自然環(huán)境為場地的帶有探險性質或體驗探險的體育項目群,這些場地沒有特殊的保護措施,因此它的安全系數(shù)較低。高校開展戶外運動對戶外運動的安全問題更應重視。
戶外運動在我國高校主要以社團的形式在發(fā)展而且數(shù)量與日俱增,一批社團如中國農業(yè)大學峰云社、中國人民大學自由人協(xié)會等社團快速成長,但從整體來講還不夠成熟。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社團活動經費缺乏,資金來源單一;學習戶外知識和技能的渠道有限,缺少系統(tǒng)、正規(guī)的培訓;學校對社團態(tài)度不明朗,影響社團的健康發(fā)展;社團成員流動性大,難以保證其延續(xù)性由此引發(fā)的高校戶外運動安全事故也在逐年攀升。據(jù)統(tǒng)計,2000-2006年,全國戶外運動死亡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學生)。2000年5月,在青海玉珠峰,我國某兩所大學的兩支業(yè)余登山隊,在沒有任何組織和管理的情況下,貿然沖頂,最后遇到暴風雪,5名隊員不幸遇難( 2人死亡,2人失蹤,一人凍傷);2001年8月某高校7名學生攀登太白山,一人不幸身亡;2002年8月北大登山隊5名隊員攀登西藏遇難和失蹤; 2006年5月,來自天津大學的13名前往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探險的學生在沙漠深處被困,其中一人處在昏迷狀態(tài),而他們的食物和水,只能維持到第二天的中午。
相對其他的運動來說,戶外運動事故有其自身特點。戶外運動一旦出現(xiàn)事故往往比較嚴重甚至是致命的,以上這些例子只是戶外運動事故中的少數(shù)幾例,但付出的代價都是慘重的。大學生是一個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希望,我們應重視高校戶外運動的安全問題,這是對人生命的一種尊重。如果沒有重視其問題,解決其問題,會嚴重影響我國高校戶外運動的發(fā)展。
一次完整的戶外運動活動的參與者應有戶外運動活動者(學生)、戶外運動活動組織者(教師)和社會相關的救援保障人員,因此戶外運動的運動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原因應從戶外運動活動者、戶外運動活動組織者和社會相關的救援保障機構這三方面來分析。
4.1高校戶外運動活動者自身原因
1)準備不足,盲目自信;
2)薄弱的安全意識;
3)缺少團隊合作精神。
4.2高校戶外運動組織者原因
4.2.1從主體來源的復雜性考慮
在現(xiàn)代社會里,戶外運動開始受到大學生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愛好,大學生戶外運動活動者掌握戶外運動知識和戶外運動機能的水平不一。不同的大學生戶外運動活動者由于其習慣不同,所碰到的安全問題也不盡一致,因此參與主體的多樣性是安全隱患來源性的必然結果。因此組織者如果沒有按照參與者的個性特點來安排路線的,這就會讓安全系數(shù)降低,增加了危險的發(fā)生系數(shù)。
4.2.2從戶外運動的多樣性考慮
戶外運動項目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征,承載它的體育設施自然也門類繁多。由于戶外運動的性質不一樣,各個場地景區(qū)的安全度也是有分別的。比如,安全系數(shù)高的有:“人工場地攀巖,走那種較為熟悉的旅游路線?!卑踩禂?shù)低的有:“野外的無保護攀巖,走那種不為人熟悉的路線”??梢?,各戶外運動場地的安全措施和人員應根據(jù)戶外運動項目的性質來進行綜合安排。
4.2.3從組織者的專業(yè)水平來考慮
目前我國高校戶外運動專業(yè)技術人員缺乏的現(xiàn)象是嚴重的[2],這使得戶外運動的安全系數(shù)更低。一個合格組織者應該是具備豐富探險經驗的人,出發(fā)前由他制訂團隊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比如服從命令聽指揮,不能私自脫隊活動等等,并為應對各種情況做好分工:誰來掌控通訊工具、誰來負責醫(yī)療救護,誰來保管藥物和食物等,一旦出現(xiàn)危險可以馬上投入救助。因此必須對組織者自身的能力進行考核,對其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而目前形式較多的組織者都只是在網上發(fā)起,有些人根本沒有經過專業(yè)的知識培訓,甚至對項目本身根本不熟悉,如對徒步走的路線不熟,無法充分估計路線上存在的危險,導致準備不足,增加了運動的危險性。
4.3公眾援救體系不健全
盡管當事人(戶外運動活動者和戶外運動組織者)事前就必須做好周密的“萬無一失”的安排,但是在客觀上“萬一”的事情也難免會發(fā)生,因此安全救援體系的構建是必需的,這是發(fā)展戶外運動的需要。
從諸媒體的幾樁自發(fā)沙漠探險的報道內容來看,事故出現(xiàn)前戶外運動者的事前準備是明顯不夠的,有的探險者甚至行前就已經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適應。由于沒有救援的機制,因此事發(fā)時的救援也是臨時性的安排,雖然有關方面積極努力,友人和不相識者都熱情奔走,但是因為既無統(tǒng)一安排,又無必須設施和專業(yè)人員,加之客觀條件,連救援者自己也遇到了預想不到的困難。
高校開展戶外運動的目的:實現(xiàn)2002年教育部《綱要》所制定的課程目標要求;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環(huán)境,把課堂延伸到郊外;使學生掌握參與戶外運動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技術、技能,具備參與并指導戶外運動的能力,同時可以使學生避免盲目參加戶外運動,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意外事件的發(fā)生。針對于以上戶外運動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原因的三個要點,我們認為高校要開展好戶外運動,應從三個層面來解決高校戶外運動安全防范的管理問題。這三個層面為戶外運動活動者(學生),戶外運動組織者(體育教師)和公眾救援系統(tǒng)。
圖1 高校戶外運動課程安全防范管理體系的結構圖
1)戶外運動意外事故發(fā)生原因值得我們去深思,高校作為一個大學生接受知識的基地,應對有興趣的學生,開展戶外運動課程,使學生掌握參與戶外運動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技術、技能,具備參與并指導戶外運動的能力,同時可以使學生避免盲目參加戶外運動,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2)大學生戶外運動課程內容目前尚處在開始嘗試階段,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制定科學的安全防范管理體系才能使這門課程得到健康、可持續(xù)性開展。
[1] 張瑞林.戶外運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莉,何世權,等.對北京戶外運動產業(yè)發(fā)展狀況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9):1159-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