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12年生朝輝和10年生紅珊瑚桃為試材,進行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防治桃瘡痂病、穿孔病試驗。結(jié)果表明,3%克茵康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對桃瘡痂病的防治達76.84%,600和g00倍液對穿孔病的防治達78.04%和72.34%,均優(yōu)于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等常用殺菌劑來防治桃瘡痂病和桃穿孔病的防效。
關鍵詞: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桃瘡痂?。惶掖┛撞。环佬?/p>
中圖分類號:S436.62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910(2007)03-0036-02
桃瘡痂病[Fusicladium carpophilum(Thum)Oud.]、細菌性穿孔病[Xanthomonuscampestris pv.pruni(Smith)Dye]、褐斑穿孔病[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和霉斑穿孔病[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v.)Aderh.]是危害桃樹的重要病害。為控制桃瘡痂病和穿孔病的危害,筆者用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進行了防治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在山東省蒙陰縣果樹科學研究所試驗農(nóng)場進行。防治桃瘡痂病和穿孔病的供試品種分別為朝暉和紅珊瑚,樹齡分別為12年生和10年生,株行距均為3m×4m。桃樹長勢一致,管理水平一般。供試藥劑有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廈門凱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日本曹達株式會社生產(chǎn))、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江蘇省新沂農(nóng)藥集團生產(chǎn))、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江蘇省新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和0.1%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重慶寶豐化工廠生產(chǎn))。試驗設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600倍、800倍和1000倍,常規(guī)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和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交替使用防治桃瘡痂??;上述任何一種與0.1%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的混合液交替使用防治桃穿孔病),對照噴清水。每小區(qū)4株,隨機排列,重復4次。2006年4月27日、5月12日、5月26日、6月11日和6月27日各噴藥1次。藥械為工農(nóng)-16型背負式噴霧器,每小區(qū)噴藥16kg,噴灑均勻。
2006年7月8日每小區(qū)調(diào)查2株樹,在每株樹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分別調(diào)查25個果實(防治瘡痂病試驗)或25片葉(防治穿孔病試驗)的發(fā)病情況,按病害分級標準逐一記載,計算病果(葉)率、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桃瘡痂病果分級標準:0級,果面無病斑;1級,果面有小病斑1-2個;3級,果面有小病斑3-5個或大病斑1-2個;5級,果面病斑較多且病斑面積之和占果面的1/8以下;7級,果面病斑面積之和占果面的1/8以上、1/4以下;9級,果面病斑面積之和占果面的1/4以上。桃穿孔病葉分級標準:0級,葉面無病斑;1級,葉面有小病斑1-2個;3級,葉面有小病斑3-5個或大病斑1-2個;5級,葉面病斑較多,且病斑面積之和占葉面的1/8以下;7級,葉面病斑面積之和占葉面積的1/8以上、1/4以下;9級,病斑面積之和占葉面積的1/4以上。直徑小于2mm的病斑為小病斑,直徑大于2mm、小于5mm的病斑為大病斑。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防治桃瘡痂病的效果
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600倍防治桃瘡痂病的效果較好,病果率2.25%,病情指數(shù)0.31,防治效果為76.84%,優(yōu)于常規(guī)防治(病果率2.13%,病情指數(shù)0.35,防治效果73.68%);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800倍和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1000倍的防治效果較差,病果率分別為2.88%和3.88%,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0.43和0.60,防治效果分別為67.37%和54.74%,顯著低于常規(guī)防治(表1)。
2.2 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防治桃穿孔病的效果
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桃穿孔病的效果最好,病葉率,28.50%,病情指數(shù)6.06,防治效果為78.04%;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800倍的防治效果較好,病葉率32.38%,病情指數(shù)7.63,防治效果為72.34%,與常規(guī)防治效果(病葉率30.25%,病情指數(shù)7.39,防治效果73.20%)相近;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1000倍的防治效果較差,病葉率為37.00%,病情指數(shù)為11.11,防治效果為59.70%,顯著低于常規(guī)防治(表2)。
3 小結(jié)
試驗表明,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對桃瘡痂病有較好防效;600-800倍液對桃穿孔病有較好的防效。
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屬新型農(nóng)用抗生素類殺菌劑。該藥劑主要成分為中生菌素,屬淡灰鏈霉菌海南變種生物發(fā)酵產(chǎn)物,其作用機理是抑制細菌菌體蛋白質(zhì)的合成或使真菌菌絲畸形,抑制孢子萌發(fā)并殺死孢子,導致病菌死亡,可替代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等,是無公害生產(chǎn)中防治桃瘡痂病和穿孔病的有效藥劑。但長期單一使用該藥劑,是否會產(chǎn)生抗藥性,以及與其他殺菌劑交替使用的效果,有待進一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