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9年12月從鄭州引入早紅寶石油桃,經(jīng)7年觀察,在浙江新昌高溫、高濕氣候條件下表現(xiàn)早果豐產(chǎn),果實5月下旬成熟,單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均優(yōu)于原產(chǎn)地鄭州,裂果率低,較耐貯藏,適應性強,適宜在當?shù)卦耘?,已在全縣推廣。
關鍵詞:早紅寶石油桃;引種;氣候條件;適應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07)03-0023-02
早紅寶石油桃是中國農(nóng)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交育成的短低溫型早熟品種。1999年12月從鄭州引進苗木3000株,定植于新昌縣名優(yōu)水果示范園。經(jīng)7年試種,該品種表現(xiàn)早果豐產(chǎn)、早熟、品質(zhì)優(yōu)、裂果率低、較耐貯藏和適應性強,適宜在高溫、高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下栽培,現(xiàn)已在全縣推廣。
1 浙江中部地區(qū)與河南鄭州的氣候差異
浙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河南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兩地氣候條件相差較大。從鄭州(北緯34°43’)與新昌(北緯29°31’)氣象要素對比(表1)看出,新昌年日照時數(shù)較少,但生長季日照時數(shù)與鄭州的差異并不懸殊,能滿足油桃生長發(fā)育的需要,但氣溫偏高,降水偏多。1970年以來的氣象資料表明,新昌冬季7℃以下的時間均在900小時以上,冬季7℃以下的時間在1200小時以上的保證率為95%,能滿足早紅寶石油桃花芽分化的要求。
2 早紅寶石油桃對生態(tài)的適應性表現(xiàn)
2.1 氣候條件對油桃花芽分化的影響
2001-2004年冬季(上一年12月至翌年2月),雖然氣溫≤7℃累積時數(shù)均在930小時以上,但仍有3%-5%的幼果果形拉長和雙果現(xiàn)象,說明是因暖冬使部分花芽分化不良??墒窃缂t寶石油桃花量大、自花結實率高,為保證果實質(zhì)量,常需疏花疏果(一般疏果量占總花量的30%-50%)。因此,從生產(chǎn)角度看,新昌的氣象條件并不影響早紅寶石油桃的產(chǎn)量。
2.2 物候期變化
2004年為暖冬年,1-2月平均氣溫7.1℃;2005年冬季氣溫正常略偏低,1-2月平均氣溫3.7℃,具體物候期見表2。2005年萌芽期比2004年推遲1個月,但2005年4月開始氣溫偏高,因而生育進程加快,果實成熟期只相差5天(表2)。
2.3 產(chǎn)量與品質(zhì)
該品種在新昌定植后第2年結果,第3年平均株產(chǎn)3kg,第4年666.7m2產(chǎn)1250kg,第4年以后及時疏果,果大質(zhì)優(yōu),666.7m2產(chǎn)量穩(wěn)定在1500kg左右。
2003-2004年連續(xù)2年對果實品質(zhì)進行測定,平均果實直徑6.1cm,平均單果重121.0g,最大單果重178.0g,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明顯優(yōu)于鄭州所產(chǎn)(平均果實直徑5.5cm,單果重105g,最大單果重157.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裂果很少。
2.4 病蟲危害情況
新昌4-7月上旬降水量較大,氣候潮濕,溫度較高,易誘發(fā)病蟲害。主要病蟲害有桃縮葉病、褐腐病、炭疽病、瘡痂病、灰霉病、桃蚜、桃蛀螟、紅頸天牛、梨小食心蟲、一點葉蟬和桑白蚧等。雖然病蟲害種類較多,但由于防治及時,危害并不嚴重,果實商品率達90%-95%。
3 栽培技術要點
建園時選擇排水良好、pH值5.2-6.8、肥力中等的山坡地,株行距3.5m×4m。秋季落葉至第2年春季萌芽前栽植。栽后第1年2-6月施肥以速效氮肥和磷肥為主,促進生長,擴大樹冠。9月施用磷、鉀肥,促使新梢成熟和花芽分化。第2年以后硬核前每666.7m2施復合肥35kg。9月上旬重施基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80%,肥料以兔糞、雞糞等有機肥為主,配以適量的氮、磷、鉀肥。在果實膨大期遇干旱時,灌水1-2次。雨季注意及時排水。落葉后至2月萌芽前進行修剪,修剪量在20%-30%,主要疏除過密的大枝、密生枝和病蟲枝,回縮過長的主枝和株間、行間的交叉枝,根據(jù)情況疏除衰弱枝或短剪促發(fā)旺枝。對中、長果枝留25-30cm短截,疏除過密枝,使結果枝均勻分布于主枝上。冬季清除落葉,早春芽萌動前噴布3°Be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病源,萌芽前噴三唑酮,防治桃縮葉病。落花后每隔10天左右,交替噴布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25%多菌靈8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等,共噴3-4次,防治炭疽病和瘡痂病。5-7月上旬用氯氰菊酯、蚜虱凈等防治桃蚜、桃蛀螟、紅頸天牛、梨小食心蟲、一點葉蟬和桑白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