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揚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最佳動力。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逼浜x為,要“知之”,需先讓學生“好之”,要讓學生“好之”,需先讓學生“樂之”。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夠輕松愉快地學習,才能夠不知疲倦地學習。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樹立新理念,學習新課標,講究激趣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導入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段話生動形象地道出導入新課的重要性。多年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于整堂課是否有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開場白”。一個好的“開場白”,能較快地激發(fā)學生探奇求異、探新攬勝的情趣,使學生在“心憤口悱”、憤悱相融氛圍里去自覺思考、分析、推理、探究,使學生產生急于學、樂于學的良好情緒。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導語。
例如,在教學分子概念和性質這節(jié)枯燥無味的內容時,我設計了如下導語:“同學們在做《春天》這篇作文時,一定會用‘花香四溢這個詞來贊美希望的春天,而在歡慶佳節(jié)時,也一定會用“美酒飄香”來描繪家人團聚時的動人場面。那么花香為什么能四溢,美酒為什么會飄香呢?我們要認識這個問題就必須學習分子的有關知識。”這樣短短數(shù)語,就會將同學們的思緒帶進化學王國,同學們學習興趣就會被充分地激發(fā)出來。
二、實驗激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搞好實驗是化學學科教學的核心問題。化學實驗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認識來驗證已學過的化學反應、規(guī)律和原理,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初三化學教材中,在開頭部分都是通過化學實驗向學生展示化學世界的神奇,通過實驗的直觀形象,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利用化學實驗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要十分重視開頭部分的實驗教學,千萬不能認為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實驗知識缺乏,對這部分的實驗一帶而過。其實,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教師如果能夠通過實驗的展示,是非常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例如,在人教社初三化學《緒言》部分就有4個實驗。其中第3個實驗是“鎂條的燃燒”,在其燃燒過程中,能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非常感興趣。做完實驗后教師如果再作適當?shù)囊辏骸靶盘枏椌褪歉鶕?jù)這一原理制成的?!贝藭r,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就油然而生了。
所以說,在化學教學中,凡是能做實驗的一定都要做,要以實驗為載體,使化學這門課猶如一塊磁石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把同學們帶進化學世界,激發(fā)他們對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化學的感情,讓他們了解化學的本質,從而發(fā)揮學生學習化學的主體作用。
三、質疑激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醒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辟|疑能力是指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事實上,愛提問題的學生都是善于思考、富有創(chuàng)見性的學生。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生學會質疑問題,讓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化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碳”這一課時,我們用點燃的木條伸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論: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對此,有的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是不是絕對不支持燃燒呢?”這時,我并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又做了兩個實驗:一個是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實驗,學生都很奇怪;一個是氯氣和金屬鈉反應的實驗,在盛有氯氣的集氣瓶口上放石棉網,把金屬鈉放在石棉網上來回迅速摩擦,可看見瓶內火星四濺并伴有大量白煙,這時學生會覺得十分有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展開討論,合作學習,激發(f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討論得出燃燒的條件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反應的結論,從而達到既拓寬了化學知識、又發(fā)展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這樣,以質疑激發(fā)學生對具體化學認知目標的學習需要,解疑滿足了學生探究知識的快樂感,產生出濃厚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
四、化難激趣
對于化學教學中的難點,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設計化難的“階梯”,使學生層層深入,步步著實,使學生感到難者不難。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下能夠攻克難點,學習興趣會倍增。例如,用得失氧的觀點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時,我用這樣的方法來轉化教學難點:①在復習了氧化反應概念時,提出“H2→H2O”是氧化反應嗎?為什么?在說明了還原反應概念時,提出“CuO→Cu”是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為什么?②研究“H2+CuO→Cu+H2O”時,提出此反應存在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嗎?為什么?你能用符號標出各反應嗎?
這樣,通過化解難點,使難變易,不僅使學生容易理解,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五、好奇激趣
好奇往往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一種新奇的情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情緒高漲,興趣油然而生。例如,利用CuSO4粉末和H2O反應的顏色改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上到這一知識點時,通過實驗的演示,我告訴學生,這是因為CuSO4和H2O作用生成了藍色的CuSO4·5H2O的緣故。然后,引導學生討論這一實驗在生活中的應用。同學們通過討論,共同得出:可以利用這一原理檢驗某些物質中是否含有水份。這正是我們要教給學生的,但以這樣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生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說,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總之,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直接影響他們的化學成績。如果學生對化學教學沒有興趣,就會對學習化學產生厭倦,使各種思維活動處于消極狀態(tài)。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認真學習《化學課程標準》,講究激趣方法,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化學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南安市金鰲中學)
(本欄責任編輯吳言)
教育藝術200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