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嬌”,河流頓失滔滔對于一條河流的生命周期而言,長江正值青春時期,本來應該充滿歡笑而不是憂慮。然而,青年時代的長江與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正面相遇。人進河退,長江唯有落荒而逃掩面長泣。
長江開始斷流。長江源頭有蒸發(fā)性的河源區(qū)斷流,長江支流有季節(jié)性的小流域斷流,長江干流有工程性的人工截流,有混凝土大壩后面被迫站立的河,站在河流的無路之處。于是,長江開始坦胸露懷,素面朝天。甚至,在一些局部地區(qū)斷手缺肢,千年河床干涸露底,空留干渴的山林在無淚的哭泣。
中國七大江河中,長江與黃河正如中國的兩只腎臟。如今,一只“腎臟”已經(jīng)壞了——黃河從三年兩決口,百年大改道,史記1600次洪水潰堤的“害河”,走到十年八斷流(1977一1999年28年中,斷流年份為22年)的晚年絕境。而另一只“腎臟”長江,在生命周期上緊追黃河,迅速衰老;在生命質量上尤如淮河,苦不堪言!
2003年,中國七大江河劣質水體高達61.5%,其中珠江劣質水體為18.2%,長江為28.2%,松花江92.3%,淮河81.4%,黃河77.3%,遼河0.3%,海河78.5%。而V類以上劣質水體分別為:海河66.2%,遼河54.1%,淮河51.1%,黃河47.8%。海遼淮黃河正在成為名符其實的害河。以水利社會和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聞名于世的中華民族,正走向無水可用的生態(tài)絕境。
21世紀,世界已經(jīng)普遍認同美國科學家戴維斯的“侵蝕循環(huán)”理論:河流是有生命的。這不是文學描述,這是科學結論。河流的生命是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沒有健康的河流,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地球。因此,中國國家水利部明確提出,要保護河流的健康,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條健康的河流。但愿這“一條河流”是抽象描述,是復數(shù)。
20世紀80年代,有幅著名的漫畫引來了“長防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及時救了長江的命。當時,那幅漫畫在呼叫:“長江長江,我是黃河”。長江回答:“黃河黃河,我也是黃河”。于是,聽到了呼叫的四川青年紛紛走向長江,去關心被稱為黃河的長江。于是有了長漂黃漂雅漂珠漂,直到科羅拉多中國人第一漂。
有人說,喜歡音樂,孩子不會變壞。同理,喜歡自然,心靈可能美好。喜歡漂流探險的四川長漂群體,很多人不約而同地走向環(huán)保事業(yè),自覺地把環(huán)境責任扛在肩上,把環(huán)境道德記在心中,把生態(tài)倫理溶入鮮紅的男子漢的血液之中,這是長漂最偉大的精神成果之一。
人類的陽剛之美,在于保護河流。
人類的驕傲,在于保護嬌美。
在長江源種下綠色夢想
1999年9月的一天,好天氣來了。我走出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沿著楚瑪爾河走進可可西里腹地。這時,幸運終于降臨——我看到了藏羚羊的矯健身影。藏野驢在遠處奔跑,野牦牛的糞便冒著熱氣,幾只斑頭雁從河邊飛起,河灘上印著一只雪豹的清晰的腳印。我輕輕地把手放進雪豹的腳窩里,聽到了一種心跳的聲音。無數(shù)次的夢想終于成真:走進自己的夢境,我感到幸福無比。
那一年,我和楊欣、朱成等朋友一起,在長江源種下了“一棵樹”——長江源環(huán)保紀念碑。后來,我作為綠色江河志愿者,有幸參加了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三期工程的建設。當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保護站時,不堪回首的20紀已近尾聲。100天后,新世紀來臨了。我祈愿:新世紀能治愈從20世紀逃生出來的傷痕累累的可可西里,讓它可以健康地活下去。
堯茂書的英雄壯舉,造成了我和長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1985年9月,堯茂書遇難3天后我即整裝出發(fā),奔岷江,出三峽,獨闖虎跳峽,在堯茂書的遺孀和親友們的幫助下,用二十多天寫出了電視文學劇本(長江第一漂),并送往四川電視臺。(長)劇經(jīng)SCTV改編錄制后成功播出,捧回了該臺首座電視“飛天”獎杯。
從此,我和長江續(xù)上了前世的情緣。
20世紀90年代,“長江的源頭在哪里”成了一個典型的楊欣式的問題。這時楊欣已從1986年的長漂隊員,轉變成了1996年中國著名的環(huán)保人士。因此,這是楊欣作為一個攝影家、探險家和生態(tài)學家提出環(huán)境問題。并且,楊欣正在努力,要讓全國的孩子都知道都看到長江源,所以,這又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環(huán)境教育問題。
20年來,楊欣二十多次到達長江源區(qū),八上長江源頭,目睹長江源生態(tài)退化帶來的環(huán)境巨變。楊欣知道,籠統(tǒng)的地理學定位,并不能完整反映長江源的真實情況。在楊欣的環(huán)境考察的鏡頭里,長江南源當曲水系因草甸沼澤的枯竭而日益短縮;北源楚瑪爾河因沙化和可可西里荒漠化而日漸干枯甚至斷流;長江正源沱沱河因姜古迪如冰川快速消融冰舌退縮,源流越來越小越來越長。二十多年來,源頭冰川已經(jīng)向上退縮了600多米,并分為南北兩支冰川加快消融。源頭初測二十年后,如果現(xiàn)在按照東經(jīng)91度1分20秒,北緯33度16分11秒的法定交會點去尋找長江源頭,你看到的可能不再是融冰化水而成的潺潺溪流或冰凌湖泊,而是礫石堆積的一片荒原。
長江源頭冰川的短縮,漂移或延伸,也許并不影響長江源的地理定位,但它所傳達的環(huán)境信息卻不容忽視:長江源快干了!源頭告急!!
無論從平面上觀察,還是在立面的思考,江河水系都像一棵樹,并且形神兼?zhèn)洹;蛘撸恿鞒錆M樹的哲理。溯流而上,江河形似大樹通天;順流而下,大樹生命之魂在江河體內(nèi)運行。如果說,江河之源像樹根,河源區(qū)植被或水源地就是根須;支流是樹枝,干流是樹干,河堤和護岸林帶就是樹皮;湖泊是樹葉,水庫是果實,無數(shù)農(nóng)田水網(wǎng)和干支斗渠就是綠葉的經(jīng)脈。造物偉大!
楊欣是一個拙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自從1993年在深圳認識他以來,就不停地見到他把想法變成現(xiàn)實,一次又一次地令人驚奇不已。1998年,楊欣在持續(xù)開展了5年的“保護長江源,愛我大自然”大型活動的基礎上,團結了一批環(huán)保志愿者,組建了西部第一個民間環(huán)保組織——四川省綠色江河環(huán)境保護促進會(簡稱綠色江河)。綠色江河成立后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由楊欣策劃并發(fā)起了“立碑長江源,救助母親河”的倡議,以及《看長江》電視片的拍攝計劃。楊欣在給四川省環(huán)保局的請示報告中寫道:“在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中,長江是唯一的一條已確認源頭而無江源標志性設施的江河”。他希望通過設立長江源環(huán)保紀念碑,把長江源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和長江環(huán)保宣傳工作推向新的階段。他希望我們的孩子們都知道今天的長江源在哪里。他希望通過樹立永久性的江源標志碑,記錄源頭冰川的位置并作為今后環(huán)境考察的標志物,作為今后社會公眾長期關注長江的一個視點。
20世紀末,我們在白色的長江源種下了綠色的夢想:祝天與地永遠和諧,愿河與樹永不分離,讓人與人相互理解并且明白:我們從哪里來,為什么來;我們到哪里去,為什么去。所以,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自己——以長江兒女的名義。
江山之“矯”,令人心焦
率真的詩人孫建軍,曾禮贊海洋詩人孫靜軒:眼前群山?jīng)]能把你圍住/懸崖干脆斷了你的退路/你是一條站立的河/站立在無路之處。
站立的河,是瀑布。而在山已窮,水將盡,泉已干,溪流已斷的河源地區(qū)和集水區(qū),天然瀑布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人們更多看到的是,中國河流站在無數(shù)大壩的堆砌之處,立在天然河流的無路之處,唱出天鵝之歌。
中國目前是當之有愧的世界第一大壩之國。全世界大型水壩49697座的52%在中國,中國已建各類水庫8.48萬座,中小型水壩8.6萬座,水庫總庫容達4583億M3,占全國地表水總量17%。而在1949年以前,中國建成運行的水利設施僅23座。迅猛發(fā)展的水利工程,究竟是經(jīng)濟的餡餅,還是生態(tài)的陷阱,確實應該進行切實認真的研究探討,而不是以時事宣傳代替科學研究,逃避責任,敷衍社會。
1999年,環(huán)保志士楊欣率綠色江河的環(huán)保志愿者團隊,創(chuàng)立了長江源環(huán)保紀念碑。這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出資,在國家環(huán)保總局、中國科學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的積極支持參與下,集體合作的一件環(huán)保盛事。立碑的意義在于,為了大好河山和子孫后代的安全生存,我們要驕傲地行走而拒絕驕橫的行為;要嬌美而不要嬌弱,要矯健而不要矯飾矯情。江山多嬌,值得為之折腰。
一位印弟安部落酋長曾說,大河小溪中閃閃發(fā)光的不僅僅是水,那也是我們祖先的血液,那涓涓的流水聲,便是祖先親切呼喚的聲音。
我們希望,我們的兒女們還能聽到叮咚的流水聲,而不是只有叮當?shù)慕饘俾?。畢竟,金錢并不是人類驕傲的唯一資本。